文化創新
含有「文化創新」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文字遇
2025/06/03
甜蜜,來自黎巴嫩的精緻哲學:Patchi 巧克力的文化美學與品牌策略
Patchi 是一場甜蜜的文化實踐。它用中東的奢華語彙與歐洲的優雅手藝,把巧克力轉化為關係的象徵、情感的載體。從包裝、風味到送禮場景,每一處細節都說著:「被珍視,是一種值得被品味的日常。」
#
Patchi
#
巧克力
#
文化創新
1
留言
文字遇
2025/06/02
沉沒的策略
策略不是開會喊出來的標語,而是話語與行動交織下的集體建構。Maitlis & Lawrence(2003)以英國交響樂團為例,揭示策略失敗往往源自語言模糊、責任不清與權力失衡。若無共識與具體產出,再多討論也只是空轉。策略,需被說出、更要被做出。
#
文化創新
#
樂團
#
交響樂團
喜歡
留言
文字遇
2025/06/01
解構與重建:東德樂團的組織變革之路
制度崩解後,真正的轉型不只是換制度,而是重建對未來的想像。Allmendinger 與 Hackman(1996)以東德交響樂團為例,揭示組織變革是一場與歷史、記憶與文化遺緒交織的深層談判。改革若無理解與共識,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象徵性轉型。
#
文化創新
#
樂團
#
交響樂團
喜歡
留言
文字遇
2025/05/30
小城,故事
在櫟莊園的春日午後,音樂、建築與土地交織成一場動人的文化實作。從媽祖帽到音符、從老屋到天使教堂,每一次轉化都源於真誠與關懷。這場音樂會不只演奏聲響,更奏出台灣人的心意與行動,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活生生的選擇與實踐。
#
文化創新
#
灣聲樂團
#
櫟莊園
3
留言
文字遇
2025/05/25
美的轉譯:讓音樂與知識一起流動
灣聲講座打破默契式的賞析習慣,透過音樂語法解析與東西美學對話,讓抽象感受轉化為可學習、可傳遞的行動知識。從哲思到技藝,從留白到細節,他們讓5%的懂成為文化擴散的起點,真正讓美走進生活、讓傳承變得可感、可說、可共構。
#
文化創新
#
樂團
#
講座
4
留言
文字遇
2025/05/16
文化在行動中生成:從媽祖遶境探討文化資源的動態轉化與應用
媽祖遶境不只是宗教儀式,更是一場文化資源的動態展演。借用 Labaronne 與 Tröndle(2021)的理論視角,它如同表演藝術組織般,透過資源配置、共創與轉化,實踐文化的再生與延續。在行腳與儀式中,我們看見文化如何被重新組織、創造與活化。
#
媽祖遶境
#
文化創新
#
樂圖
2
留言
文字遇
2025/05/16
化危機為轉機
當交響樂團開始演奏爵士樂,代表組織進入了危機中的即興現場。Sonenshein 與 Nault(2023)指出,韌性不是回到原點,而是在不確定中找到節奏。資源、認知與情緒的轉化,是組織從「撐過去」到「走出去」的關鍵節奏,也是一種在混亂中重構希望的藝術。
#
樂團
#
文化創新
#
組織
2
留言
文字遇
2025/05/16
以價值發聲,讓文化前行
灣聲樂團以真摯動人的講述揭示其以文化為核心、不拜主流、不做代工的創業路徑。李哲藝與黃少華從音樂與商業的雙重視角,分享如何以在地文化為根基,開創具識別性的音樂品牌。講座融合深度與溫度,觸動人心,也為台灣文化的未來注入堅定的信念與力量。
#
樂團
#
文化創新
#
講座
1
留言
文字遇
2025/05/16
非關銅鈸:一場關於文化組織中的象徵、認同與資源戰爭
Glynn(2000)描繪亞特蘭大交響樂團內部的認同衝突如同一齣優雅宮鬥劇。音樂家與管理層圍繞「我們是誰」展開象徵性角力,從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資源分配的暗戰,到領導者的認同掙扎,層層交織。銅鈸成為象徵戰的聲音圖騰,訴說的不只是藝術信仰,更是一場關於文化、權力與身分的深刻對話。
#
樂團
#
文化創新
#
交響樂團
1
留言
QUEEN'S IRIS的沙龍
2025/03/08
《遺落的光塔詠歌》
當光明被遺忘,語言失去力量,我們會成為什麼? 迷霧之中,沉睡的光塔靜候喚醒的聲音。 時間的洪流無情地沖刷著記憶,文字的刻痕在風中漸漸模糊...... 我們所擁有的,究竟是進步的階梯,還是遺忘的深淵?
#
語言
#
文化
#
傳承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