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不振

含有「消費不振」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中國房產巨頭萬科暴雷,執行長董事會主席雙雙辭職,深圳官股全面接管。 中國房市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已連跌33個月,顯示中國房市仍未止血。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中國經濟成長預測,並示警中國房市恐將進一步惡化。 前國發會主委近期走訪大陸超過10次以上,嗅出不尋常的內需狀況!慘況不輸金融海嘯!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有報導略稱,台灣低薪困境根源是因1996年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喊停"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排斥"開放性政策",讓台灣就此失去國際競爭力。 實則,從經濟成長四要素角度分析,反而是"戒急用忍"政策確保住台灣經濟命脈!反之,馬英九"開放兩岸"政策,造成利潤乃流向企業老闆,反而是造成台灣22K起薪的困境!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通縮狀況將持續到2025,這情況自1960年代毛澤東主導的大躍進運動結束以來,從未見過。無法擺脫通縮困境是因為房地產危機造成的,這場危機導致損失約18兆美元,促使人們選擇儲蓄。彭博分析,川普上任,更加疲軟的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更甚於中美第一次貿易戰,緊張局勢和不確定性料將捲土重來。
Thumbnail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警告,美國政府面臨巨額債務,每分鐘利息高達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595.8萬元),正瀕臨「破產」危機! 中國房企龍頭萬科真的出事了!萬科總裁祝九勝傳出被公安機關帶走!萬科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早盤暴跌逾8%,債券價格也下跌!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恐怕會加劇中國經濟大蕭條程度!
Thumbnail
林毅夫30年前曾提出: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可於2030年左右、2035年前超越美國。 華爾街日報:中國想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目標,可能要延遲數十年才能實現。 林毅夫日昨卻仍表示:中國經濟在2030至35年間規模超越美國,仍有很大可能達到。 拜登卸任總結則表示:中國永遠無法在經濟、科技競爭超越美國。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受房產、債務與產能過剩衝擊,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榮景已經不再。專家預測:中國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可能要延遲數十年才能實現。 林毅夫:中國經濟在2030至35年間規模超越美國,仍是有很大可能達到。 紐約時報:中國央行已暫停買入國債,這是中國經濟停滯不前的一個顯著跡象。
Thumbnail
據報導,進入2025年,影響中國經濟的四大風險依然存在,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1.家庭財富的縮水、2.通貨緊縮的固化、3.產能過剩的惡化、4.川普關稅的持續衝擊。有「紅頂商人」、「紅色資本家」之稱的榮氏家族,往加拿大移民。榮氏家族離開中國,令所有民營企業家驚恐不已,因這代表中國經濟衰退程度已無比嚴重。
Thumbnail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近十個交易日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儘管中國央行1月3日試圖穩定匯率,但是,在岸價失守7.3的心理關口,創14個月以來的新低;離岸價跌破7.36。彭博報導,這可能表明,中國央行正在尋求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應對日益增長的經濟壓力。然而,這恐怕會誘發亞洲貨幣競相貶值回應。
Thumbnail
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最新預估,只要對中國、歐洲和加拿大加徵關稅不會引發嚴重通膨,美國經濟表現將十分強勁。歐洲知名品牌汽車在中國業務正萎縮,原因是中國經濟走緩及新能源車帶來競爭等。中國經濟問題是疲弱。房地產危機、因消費者信心低迷加劇的通貨緊縮壓力及川普的關稅承諾,這三個難題將令中國經濟面臨挑戰。
Thumbnail
回顧2024年,不少人認為,2024年將會是中國未來十年的最好一年!因為:往後,將會每況愈下!恐怕會是「失落的30年」!還可能會是「持續百年的經濟風暴」(達利歐)!美國方面,原本被認定經濟走向衰退,但結果卻是令人驚喜。2025年,川普上任,將祭出美中關稅貿易戰,在經濟強勁的狀態下,將使美國受傷較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