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台灣低薪困境根源是李登輝?對比中國經濟悽慘青年失業率困境根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有媒體引述工程師粉專報導略稱,台灣低薪困境根源是因1996年李登輝總統"戒急用忍"政策,喊停"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排斥"開放性政策",讓台灣就此失去國際競爭力。並舉DeepSeek因開放性而強大、OpenAI封閉而落後為例,說明「開放」的重要性。


暫且不論DeepSeek疑雲重重、問題一堆,如DeepSeek旗下AI爆紅,但引發資安風險、疑似盜用美國AI模型、中國藉此大外宣等疑慮,使美、英、法、德、義、日等國家感到憂心,其中多個國家已採取應對措施(See:2025/01/31,中央社,中國DeepSeek掀疑慮 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採取應對)。研究機構SemiAnalysis發布報告指出,該公司至今在硬體繪圖處理器(GPU)上的支出遠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160億元)(See:2025/02/01,中央社,研究機構:DeepSeek硬體GPU支出逾160億台幣)。荷蘭隱私權監管機構表示,將就中國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資料蒐集行為展開調查,同時呼籲荷蘭用戶使用Deepseek軟體時務求謹慎(See:2025/02/01,中央社,DeepSeek引發資安疑慮 荷蘭隱私監管機構啟動調查)。


實則,從經濟成長四要素角度分析,反而是"戒急用忍"政策確保住台灣經濟命脈!反之,馬英九"開放兩岸"政策卻造成利潤乃流向企業老闆,反而造成了台灣22K起薪的困境!


一、從經濟成長四要素角度分析,"戒急用忍"政策反而確保住了台灣經濟命脈!


事實上,從經濟成長四要素(資金,勞力,技術,知識)角度來看當年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保住了部分台商資金不致外流,為台灣經濟的長遠發展保住了關鍵優勢,反而才是保住台灣日後持續成長的經濟命脈。"戒急用忍"政策的核心目標是,減少資金外流,避免產業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並確保台灣本地產業能持續發展。"戒急用忍"政策的另一個目標影響則是,讓台灣避免過早地將核心技術與人才轉移至中國。正是因為當年技術與人才留在台灣,半導體產業才得以在 2000 年之後快速崛起,成為世界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

1.從資金面來看,"戒急用忍"政策確實保住部分資金,避免企業全面外移,使台灣能夠持續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如半導體產業。

2.從勞動面來看,"戒急用忍"政策讓部分企業仍根留在台灣,確保了一定數量的本地就業機會,使台灣能夠逐步轉型至高科技產業。

3.從技術面來看,"戒急用忍"政策確實成功保護了台灣技術的根基,使得半導體等關鍵產業得以發展成長。

4.從知識面來看,"戒急用忍"政策確實確保了台灣企業的研發創新,保住了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優勢,使今日台灣在知識密集型產業上得以保持競爭力。


二、從政經局勢、制度競爭力角度分析,即使當時台灣推行計畫,仍難取代港星


附帶談,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政策計畫,從國際政經局勢、制度競爭力、產業基礎等角度分析,簡要講,即使台灣當時成功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政策,仍難以取代香港、新加坡成為亞太金融中心,這是因為當時國際政經局勢及制度競爭力,並不利於台灣走這條路。當時,最適合台灣經濟的發展方向,仍應是高科技製造業,而非金融業。


1.當時國際政經局勢,亞洲區域競爭加劇,各國爭相吸引外資與國際企業設立區域總部。香港(1997年即將回歸中國)與新加坡(低稅率吸引外資政策)憑「低稅率、自由貿易、穩定的法制環境」吸引大量跨國企業進駐。相對的,台灣則不具備此條件。

2.制度競爭力而言,香港與新加坡無資本管制,跨國企業可自由匯款,港幣與新加坡幣可自由兌換,資本可自由流動、企業所得稅,香港16.5%、新加坡17%。台灣則仍有資本管制,外匯市場受政府管制,企業所得稅,25%,制度競爭力自無法高於香港新加坡。

3.產業基礎來講,香港、新加坡專注於金融、貿易與區域總部經濟。相對的,台灣的強項則不在金融,而在科技製造,產業結構決定更適合發展科技製造,而非國際金融中心。


三、台灣低薪困境,乃多重結構性問題,更非「開放(反而造成22K)」的問題!


事實上,馬英九日後陸續開放中國市場,但,越來越開放的結果,反而造成台灣經濟的難關,起薪22K困境,例如2015年是兩岸關係最開放的時點,卻是台灣最悽慘的時刻!


馬英九政府開放兩岸經貿,結果卻是台商更大規模西進,資本、技術、就業機會向中國轉移,而非根留台灣。開放的紅利主要流向了企業老闆與資本市場,而非薪資市場。台灣本地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成長停滯,年輕人只能接受低薪工作。這就說明「開放中國市場」,並非解決台灣低薪的萬靈丹,甚至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導致低薪、失業率高。


謝金河:台灣企業過去只投資中國,才是台灣年輕人低薪、失業率高的源頭!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從2008年迄今,今周刊每年製作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名,這是觀察兩岸三地企業競爭力的指標之一,過去16年來,從這個排名結構可以看出兩岸三地產業興替及不同的變化!

過去30年,兩岸人流、物流、金流充分對流,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台灣人民的錢會源源不絕流向中國,但中國的錢很難流入台灣。

謝金河表示:「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See:2024-05-05,今周刊,兩岸關係好、台灣經濟好?謝金河:競爭力最弱是這一年...、NOWnews今日新聞,兩岸關係好台灣經濟好?謝金河曝:最好的時候是「經濟最慘一年」)。


謝金河表示,過去30年,台灣的企業只投資中國,不投資台灣,這是台灣年輕人低薪、失業率高的源頭,如今「台商回台投資」成為改變台灣最大的力量,不僅吸引資金回流,台股站上2萬點,連30幾年的老股出現井噴,像國泰建設突然大漲令人意外。

(See:2024-05-03,中時新聞網,年輕人低薪禍首是它?謝金河曝這些人錢搬回台 一掛30幾年老股狂噴、今周刊,連躺地上30幾年的陳年老股,都出現井噴行情…改變台灣的力量哪來的?謝金河拆解數字給答案)


四、中國青年失業率數據屢屢攀升、持續居高不下,凸顯出結構性問題嚴重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全國城鎮非在校生的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6.1%,連續3個月下降。不過與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相比,依然偏高。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12月的年齡組失業率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6到24歲的勞動人口失業率降至15.7%,為連續4個月下降。

(See:中央社,2024/11/18,中國官方公布10月青年失業率17.1% 連兩月下降、2024/12/18,中國公布11月青年失業率為16.1% 連續3個月下降、2025/01/21,中國最新青年失業率降至15.7% 連4個月下降)


近年來,中國青年失業率數據攀升,居高不下,這凸顯出結構性問題的嚴重性,而導致此一困境的根源同樣來自外部經濟環境、經濟結構轉型、政策影響、教育與市場錯配等多方面因素,也未必是單一政策影響所導致。只不過,政策決策屬"事在人為",決策效果結果如何,關乎"策略思維","策略思維"確實很是重要。


"策略思維"來講,未來的成敗,往往取決於當下的決策。因此,當下要做好決策,需多方思考、深思熟慮。想謹慎做事,就要思前想後,做好各種防範措施,謀定而後動!


從上述經濟成長四要素(資金、勞力、技術、知識)角度來分析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確實可以看到該等政策在某些方面為台灣經濟長遠發展保留關鍵優勢,並非如部分輿論報導所述造成低薪困境云云。甚至,我們反而應該感謝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感謝李登輝從經濟學角度的深謀遠慮,保住了台灣的經濟命脈及今日經濟發展的成果才是!


"風險思維"來講,蒐集與分析資訊的能力,尤其,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至關緊要。畢竟,例如,使用"開放"對上"封閉"這種把問題簡單化為「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論述,只是使用"似是而非"的華麗語詞,只不過「假兩難的謬誤(False Dilemma)」而已,更可能讓人陷入困境!


問題是,開放系統就強大?封閉系統就落後?例如,蘋果 iOS (封閉系統) vs. Android(開放系統),但 iPhone 依然是全球最賺錢的手機。微軟 Windows(封閉系統) vs. Linux(開放系統),但 Windows 系統仍是市場主流。台積電(高度保密系統) vs. 中芯(相對開放系統),但台積電仍保持技術領先。


馬克·吐溫Mark Twain:「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再三提醒我們,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273內容數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4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能減緩兩國間的緊張關係,稅率有可能降至50%至65%。中國人口持續老化,經濟長期低迷,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相繼退出社保基金。又傳出浙江金華蘇孟小學發生無差別衝撞人群事件,曝光畫面甚至拍到小學生被捲進車底盤,現場遍地血跡。
Thumbnail
2025/04/24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能減緩兩國間的緊張關係,稅率有可能降至50%至65%。中國人口持續老化,經濟長期低迷,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相繼退出社保基金。又傳出浙江金華蘇孟小學發生無差別衝撞人群事件,曝光畫面甚至拍到小學生被捲進車底盤,現場遍地血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富國與窮國人才爭奪戰(丹麥工作日記20231220) 已開發國家有三個條件 1.人均GDP超越20000美金 2.本國擁有關鍵科技和工業 3.人類發展指數GNI極高。
Thumbnail
富國與窮國人才爭奪戰(丹麥工作日記20231220) 已開發國家有三個條件 1.人均GDP超越20000美金 2.本國擁有關鍵科技和工業 3.人類發展指數GNI極高。
Thumbnail
全球經濟變動的大環境下,台灣正面臨外在困境與內在挑戰。賴清德過去提出「五缺」問題,現在未能徹底解決,根本原因是缺乏長期計畫。為了建構具韌性產業,柯文哲表示必須重新思考經濟政策,迎接產業5R,同時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組織 RCEP。 柯文哲提出台灣目前的內外困境 目前台灣的經濟政策正面對內外在困境,使
Thumbnail
全球經濟變動的大環境下,台灣正面臨外在困境與內在挑戰。賴清德過去提出「五缺」問題,現在未能徹底解決,根本原因是缺乏長期計畫。為了建構具韌性產業,柯文哲表示必須重新思考經濟政策,迎接產業5R,同時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組織 RCEP。 柯文哲提出台灣目前的內外困境 目前台灣的經濟政策正面對內外在困境,使
Thumbnail
先前寫一篇:對台灣的使命感,稍微聊到台灣年輕人、海歸派、僑民和自我認同問題。 在文中我稍微有提到台灣的現狀是很難改變的,在這篇我覺得可以稍微討論一下。 過去我有幾次提到: 台灣的憲政體制和產業環境,並非以其他歐美先進國家為文化和思想基礎,反而是承襲了華人一慣的法家政府的法治和經濟管理觀念。
Thumbnail
先前寫一篇:對台灣的使命感,稍微聊到台灣年輕人、海歸派、僑民和自我認同問題。 在文中我稍微有提到台灣的現狀是很難改變的,在這篇我覺得可以稍微討論一下。 過去我有幾次提到: 台灣的憲政體制和產業環境,並非以其他歐美先進國家為文化和思想基礎,反而是承襲了華人一慣的法家政府的法治和經濟管理觀念。
Thumbnail
但是事實上重點不是人均 GDP ,重點是實質薪資所得,而且是扣掉一些必要支出以後,他還可以實際來購買的能力。所以如果你賺的錢,那大部分的錢都被通膨吃掉了,被那個高房租高房價吃掉,事實上你可以拿來買東西的錢不多。還有一點,重點不是人均 GDP,因為如果是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那大部分人沒有賺到錢,可是
Thumbnail
但是事實上重點不是人均 GDP ,重點是實質薪資所得,而且是扣掉一些必要支出以後,他還可以實際來購買的能力。所以如果你賺的錢,那大部分的錢都被通膨吃掉了,被那個高房租高房價吃掉,事實上你可以拿來買東西的錢不多。還有一點,重點不是人均 GDP,因為如果是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那大部分人沒有賺到錢,可是
Thumbnail
低薪當然年輕人不喜歡,可是低薪是年輕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是國家產業的問題。第一,你如果那個產業全部是低附加價值產業,那本來獲利空間就很小,那老闆可以發給員工的薪水本來就不多。
Thumbnail
低薪當然年輕人不喜歡,可是低薪是年輕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是國家產業的問題。第一,你如果那個產業全部是低附加價值產業,那本來獲利空間就很小,那老闆可以發給員工的薪水本來就不多。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電影中常看見大地主將珠寶藏在畫作後的牆壁夾層,或存入銀行的保險櫃,富有成為焦慮的來源;如果是你,你會將財富放在家裡?銀行?甚至是海外? 近期台海緊張,身為剛出社會30歲的年輕族,實感擔憂,最想問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為何這樣趨於破裂? 中國企圖吞併台灣,是從國小甚至是父母輩求學年代就不曾間斷的隱憂,祖父
Thumbnail
電影中常看見大地主將珠寶藏在畫作後的牆壁夾層,或存入銀行的保險櫃,富有成為焦慮的來源;如果是你,你會將財富放在家裡?銀行?甚至是海外? 近期台海緊張,身為剛出社會30歲的年輕族,實感擔憂,最想問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為何這樣趨於破裂? 中國企圖吞併台灣,是從國小甚至是父母輩求學年代就不曾間斷的隱憂,祖父
Thumbnail
織田信長:我不會殺對我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即使他說了讓我不滿意的話。 台灣政策法案個人蠻關注的,這也關係到未來台灣國運! 如果國運昌盛,台北股市也會欣欣向榮 20180812高善文否認的演講全文實錄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8/1/n10608310.htm
Thumbnail
織田信長:我不會殺對我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即使他說了讓我不滿意的話。 台灣政策法案個人蠻關注的,這也關係到未來台灣國運! 如果國運昌盛,台北股市也會欣欣向榮 20180812高善文否認的演講全文實錄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8/1/n10608310.htm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Thumbnail
大國博弈的重點表面上是軍事與外交,但是關鍵在經濟,而經濟表面上是貿易與投資的交鋒,但是關鍵在技術,而技術表面上在晶片,但是關鍵在自主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才能。中國經濟的真正弱點在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夠,企業家也會被黨監控,一旦與美國鬧翻了,美國將切斷技術的供應,不再幫中國培養人才,也不對中國提供資金與市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