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育

含有「絕育」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農業部為因應養貓數量大幅攀升,近日預告修正「指定犬為應辦理登記之寵物」草案,明訂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家貓也需辦理寵物登記,若未依法進行登記,可罰新 3,000 元至 15,000 元罰鍰,從現在到明年正式施行期間,還有 1 年的緩衝期。
Thumbnail
如果你在街頭看到耳朵很平整的被剪掉一小角的貓,那可能不是打架受傷的,而是做完TNR(節育後野放)。以下整理出大家常問有關TNR的5個疑問:
Thumbnail
本日(1/23),熊本地方法院判《優生保護法》強制絕育的問題明顯違反公平與正義的理念,不適用《民法》20 年的請求年限,所以政府須賠償2名當事人1,500萬與700萬日圓,成系列訴訟當中,一審就判違憲的首例⋯⋯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早期絕育可以降低狗長乳腺腫瘤的機率,如果在第一次發情前就做絕育手術,日後只有0.5%的風險會發生乳腺腫瘤,但若是在2.5歲以後才做手術的話這種保護效果就不太明顯。不過〝幫狗絕育可以降低乳腺腫瘤發生機率〞的觀念也是有受到挑戰,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流行病與公衛學者在2012年發表了一篇系統性的
Thumbnail
面對「結紮」這個不可逆的行動,我們可以怎麼樣與毛寶貝一同調整,讓彼此都能好過點呢?其實,若人也願意理解毛寶貝的立場與心情,並且帶著尊重的心意,全程參與、全程陪伴,那麼我想,即便是結紮這樣讓人左右為難的事,都能變成我們和毛寶貝之間的情感催化劑。
Thumbnail
如果你家的貓在被你收編之前曾經是一隻漂泊在外的街貓,不曉得在當初決定要領養貓咪的時候你有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 已經習慣自由自在到處活動的流浪貓能不能適應侷限在房子裡的居家生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趙喆
我試過兩次,都是失敗以終。第一隻是公貓,沒有結紮,但幸好不會噴尿,我本來只是常餵牠,牠跟我有感情,很親人,後來有一天我發現牠受傷了,可能是被狗咬傷,我送去獸醫院,醫院說幸好我送來,因為只差蜂窩性組織炎一步,我天天送去打消炎針回家餵藥,本來想乾脆收養下來,但牠有一個毛病,每天到深夜就嘶吼狂叫,想出去,連鄰居都揚言要報警,我只在牠傷養好後,就讓牠回歸街頭。第二隻是母貓,結紮過,七、八個月大,從TDR小組手中接收,但我養了一年多,牠從未適應,只要我在就躲起來,我不能靠近牠一公尺,碰牠更是直接咬下去,我想帶牠打預防針都沒辦法,最後牠利用送瓦斯的人開門的空檔逃出去,我還常在家附近看到牠,一樣視我為陌生人,以後我再也不幹領養流浪貓這種事。
坊間有養狗要越早絕育越好的傳說,但在某些品種,絕育卻會導致關節疾病風險(比如髖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及手肘關節退化)及某些特定的腫瘤風險上升。來自美國的Benjamin L. Hart決定蒐集、整理這些資料,用客觀的數據分析到底,什麼品種的狗,該在什麼時間絕育才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Coral Hsu
您好,我是公民派報編輯,徐以菲。請問能否轉載您的此篇文章至我們的平台呢,並授權我方修訂標題呢?轉載方式會完整標示,如:https://thenews.tw/vincent-bollore-wants-to-acquire-hachette-livre/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