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橋

含有「陸橋」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再特別介紹一下瑞成書局.最近才和女兒去逛過. 第一次下午5點多去.竟然已經關門.第二次去.才逛到. 瑞成書局只營業到下午6點.晚上不營業. 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瑞成書局1912年創立.是台中最老的書局.也是台灣最老的書局. 這家書局和李炳南老師關係密切.
Thumbnail
荻夢依-avatar-img
2024/06/24
瑞成書局我有印象,也有賣佛書。,他老闆叫許炎燉。也是李炳南老師弟子。
延續前一章介紹關於桃園鐵路,在此擷取其中我較了解的片段。   台灣鐵路歷史悠久,但為切合主題並縮短篇幅,本篇將以此地圖說起說起。   國民政府遷台前,「桃園車站都會區」已看得出基本雛形。建築圍繞車站,而現……
Thumbnail
金城伍佰-avatar-img
2020/09/14
大蟒蛇 嘶嘶蛇
(封面取自桃園市捷運局)   工業革命後掀起的交通工具變革,從人力、獸力到機械、蒸氣進而到油汽、電力,又從個人交通工具到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演進已不只在於交通工具本身。在現代化都市中,交通工程的演進也同時記錄著城市的發展痕跡,而在目前交通工程的更新計畫中,往往缺乏的是對於「曾經的城市發展……
Thumbnail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20/09/11
放進Q&A啊。 「想要使用單一建築或建築手法來訴說這個故事可能過於單純」,這句話沒錯,但是還是要試著提出你的看法。最多人進出的節點,也就是「過路旅客的記憶節點」,亦或是如果如你所批判的,是「交通種姓制度」的話,那呈現在哪裡?如何展現?而你又要如何回應這樣的現況?這些都是可以切入的方式。
K13 Wrider-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9/11
「想要使用單一建築或建築手法來訴說這個故事可能過於單純」這算是我目前對於自己的提醒ㄧㄧ一個車站講不完鐵路的故事。在各類學生設計或是社會、政府對於建設的期待中,焦點往往多在車站而非鐵路本身。這部分也可在在桃園市捷運局的渲染圖可發現。 因此在我提出的觀點「鐵路承載了城市的演變」中,我認為在地下化的過程,將要變成平面道路的騰空鐵路與將要與之消除的陸橋、地下道、平交道,其實更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