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文章。上面寫著閱讀時間7分鐘,但是我思考了好幾天。(笑)
對應文末的思考提問。
1.有,但是對象是家人,而且已經不在人世了。之後我認識的人比過去還多很多,但並沒有遇到任何一位讓我有這種感覺的人。靈魂共鳴對我來說比較像是對方會想去理解為什麼你這麼想,而不是有時候說自己的想法給人聽,結果換來一句,我沒想過耶,這什麼白癡問題之類的回覆。和那位有著極類似價值觀,但我們的思考模式可說是完全不同。對方常覺得我拖拖拉拉,做什麼事都要先想一堆,考量最後結果才要去做。我常覺得對方想法變來變去,一下要,一下又不要了。但我們都能互相理解彼此的思考方式和個性。不會因為這種差距起衝突。最後總是能折衷找到平衡點,而不是單放面的妥協。與其說是家人,更像是一輩子最重要的朋友。
2. 你目前的交友/感情模式中,有沒有「情感漏斗」的篩選機制?
這題我思考了很~~~久。因為我的交友模式是憑直覺的。只要交談幾句話就差不多能辨識對方是什麼樣子的人。但就算我覺得對方不可能是會成為我的朋友的人,我還是樂於以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他的談話。一定決定不可能成為朋友,就沒有翻盤的機會了。所以我覺得或許我也是類似以這種模式的方式在進行吧!只是因為都是根據直覺所以沒發現有這麼詳細的變化。
3. 你覺得自己的慢熟,是在保護什麼?又曾錯過過什麼?
曾經,我覺得自己的慢熟是為了保護對方,不浪費對方的時間和糟蹋對方的心意。但慢慢的我覺得這只是藉口而已。我真的想保護的其實是自己的心靈。我不想要一段容易變卦,短暫的關係。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我希望對方也是真心跟我一樣重視這一段關係,能成為在心靈上互相理解的人。我錯過很多很多次的緣分,愛情上的。我沒有遲鈍到沒感受到彼此互相的好感,但是到最後還是沒能開啟另一段朋友以上的關係。但我並不後悔,因為當時的我一定還不夠成熟到能處理好這些未能開啟的關係。
4. 如果你對過去害怕不被愛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想說什麼?
不被人愛、不被理解只是別人跟自己的頻率不合。只要自己問心無愧,沒做任何事妨礙到別人,就不需要理會別人的眼光。就算內心是孤獨的,自己還是在慢慢成長。總有一天會遇到愛自認,願意互相心靈交流的人。
即將超過字數(汗)。近年來,發生了許多事。我改變了很多,思考變多了,反而很多事情沒那麼懂了。但或許核心還是原本的那個我。我想這或許是一種慢熟的心靈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