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容(Scarlett)
來自1994。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但知道不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原本以為只喜歡創作,但生活將自己推向了紀錄,想要在各種紀錄的形式間找到自己願意永久停留的定位。喜歡書、手動上鏈的錶、還有相機,大概就是時間可以附著其上的物件。——目前只能這樣笨拙地解釋自己的構成。
史學容(Scarlett)
來自1994。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但知道不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原本以為只喜歡創作,但生活將自己推向了紀錄,想要在各種紀錄的形式間找到自己願意永久停留的定位。喜歡書、手動上鏈的錶、還有相機,大概就是時間可以附著其上的物件。——目前只能這樣笨拙地解釋自己的構成。
4
篇文章
0
專題
11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移動的想法介面〉:探訪藝術家書籍文獻庫(下)
從60年代後開始,才有藝術家不是單純為了作書來作書,而是正式廣泛地有意識選擇書籍作為創作的媒材。這其實很有意思,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藝術家書籍正在攀爬興盛、卻還有很多花樣可以玩的時期。讓人除了在梳理先前脈絡的節奏下,又忍不住期待著還有什麼會誕生。
發佈於
書器Book as an Object
2020-08-22
3
〈知識的遊牧據點〉:探訪藝術家書籍文獻庫(上)
很喜歡PM針對書籍的核心理念:書籍作為一個創作媒材,最有價值的是當你能拿在手上擁有。藝術家書籍可以打包進你的生活,必須經過你親自的觸摸、翻閱、感受。你在圖書館翻閱,跟實際擁有後在家裡翻閱、在被窩裡閱讀,是不一樣的;甚至你現在擁有後的觸摸,跟十年後再觸摸,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書要被擁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發佈於
書器Book as an Object
2020-08-20
7
〈蔦,是常春藤的意思哦〉:一個品牌可以給人的意識
他們是如此慎重,像是抱持著期許又有一絲驕傲。與其說他們是用設計師或選書師的角度在工作,倒不如說他們更像是已經預期到這這裏可能發生的故事,提早為它創造一種氛圍。書彷彿比鄰而居了起來,它們是側著臉還是歪著頭,是一本正經或面帶保留——我覺得這些人的眼睛和手,賦予了書本栩栩如生的神情。
發佈於
書器Book as an Object
2020-06-15
4
〈和書的遇見是什麼樣的〉:不是只有人可以相遇或巧遇
我想要來搜集各種和書遇見的樣貌。我想把這個專欄當作一切和書有關的third place。我的家裡有書,我工作的地點也有書,但在這固定的兩地中間,長度、寬度、深度、高度,是以數以萬計的書來衡量的。
發佈於
書器Book as an Object
2020-06-09
2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