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類學徒-avatar-img

金融人類學徒

2105 位追蹤者

金融人類學徒

2105 位追蹤者
大半工作時光都在中環當銀行家的人類學徒, 曾在美系與瑞士私人銀行圈擔任執行董事多年. 從繁華的東方明珠看盡紙醉金迷, 目前隱居在南半球遠的要命王國牧羊.
avatar-img
金融人類學徒
50.8K會員
375內容數
一輩子都在國際金融領域浮沉,步入中年的人類學徒,熱愛烹飪美食之餘,喜歡在書海中考古金融史。在短視頻稱王的年代,依然熱愛用方塊文字,與朋友們分享人類學、歷史、金融、財經觀點。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src
普普文創-avatar-img
2 天前
看圖各階層增加比例差不多。
付費限定
前言 上週我們紐西蘭央行半意外的暴力降息兩碼後,讓躺平在下樓電梯許久的房市稍微扭動了一下,但紐西蘭經濟還是一團糨糊,年輕人還是不斷地往隔壁袋鼠國移民當外勞去。 伴隨著疲弱的經濟,紐幣也創下了近年的新低(歡迎各位台灣朋友來消費救經濟呀),遙想十年前投資移民來這裡時換的紐幣匯率就搥心肝阿~ 有
Thumbnail
胖子K-avatar-img
2 天前
謝謝學徒大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vwjYPrFwI Isel 公園位於我們尼爾森市郊,歷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中期。它原為英國移民Thomas Marsden家族於 1840 年代建立的私人莊園,將其命名為 “Isel”,以紀念他們的故鄉坎布里亞郡的同名村落。
Thumbnail
胖子K-avatar-img
6 天前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謝謝學徒大分享遊記!!
金融人類學徒-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胖子K 英國殖民政府從毛利人手上購買土地的時候, 北島的土地徵收價一畝地大約幾十先令, 南島土地大概幾先令. 然後再轉手賣給登陸的開墾拓荒者. 所以這大大大塊土地不一定很花錢, 但整理這塊地上的花園植物沒有請十幾個園丁是不可能美麗的. 這也是很多大地主後代把老宅捐出去給當地政府的原因. 維護花園實在太花錢了.
付費限定
(冬季號新卡片製作完成,歡迎打賞) 前言 連寫了兩篇財富永動機的文章,直線上升的美股終於在本週五中華民國國慶時感受到地心引力向下,三大指數都重挫下跌,那指下跌超3.6%,這波牛氣沖天的費半更是一口氣下跌 5.76%。 發生了甚麼事?學徒老人家為讀者們時況轉播。 美中再度撕逼 不意外的,
Thumbnail
小韭黃-avatar-img
2025/10/14
沒想到猩猩是校友!
金融人類學徒-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5
小韭黃 骨灰級的校友了
付費限定
前言 一周前,學徒才剛剛寫了一篇AI財富永動機的介紹文章,驚嘆老黃/奧特曼/艾利森這三位大佬把財富永動機的閉環圈做的完美。 藉由老黃投1000億美元給OPEN AI去買甲骨文的系統建構平台,甲骨文拿到訂單後再向英偉達下單買晶片來組裝系統。晶片賣出去賺錢了的英偉達就有更多錢來投OPEN AI,如此
Thumbnail
胖子K-avatar-img
2025/10/07
謝謝學徒大分享👍👍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前言 今天是華人們的中秋節,也是台灣朋友的烤肉節,雖然在紐西蘭南島這遠的要命王國的偏鄉沒有半點過節的氣氛,但看著滿開的櫻花,也能切身的感受到南半球春天的到來,先在此跟各位讀者好朋友們祝賀中秋佳節愉快,有家人的月圓人團圓,單身的烤肉快樂! 七個省五個時區的澳洲夏天 雖然我們紐西蘭在一
Thumbnail
胖子K-avatar-img
2025/10/07
精神最好時上工 精神耗弱時消費 🤣🤣 謝謝學徒大分享~~ 遲來的中秋佳節愉快❤️
金融人類學徒-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7
胖子K 沒關係, 香港是放中秋節翌日快樂!
付費限定
今年榮登新股王的英偉達在最近這個月接連幹了三件大投資案,引發了AI財富永動機的循環模式正式啟動,這對於本輪AI題材的大牛市又有甚麼象徵意義,就讓學徒老人家位讀者們娓娓道來。 英偉達包底CoreWeave過剩算力 9/16新股王英偉達(NVDA)宣布CoreWeave(CRWV)簽訂新的合
Thumbnail
羅伯特-avatar-img
2025/09/30
付費限定
九月份的財經報導出現了上面的三張經濟圖組,台灣的出超睽違25年首度勝過南韓(台灣人口只有南韓的一半,這樣的出超是非常驚人的);其次是台灣的人均GDP在去年超越日本後,今年又超越南韓的3.7萬美元,來到人均3.8萬美元的新高;最後是瑞銀的財富報告表示台灣人均資產944.7萬,超越日本與南韓‧
Thumbnail
Scorpion-avatar-img
2025/09/24
每每看到用房價所得比來表示住房負擔,都會想到這個比較有重大缺失,各個地區的住房成本除了房價(資金成本)以外,最重要的稅賦成本並沒有列入考慮。 台灣房屋持有稅率極低,幾乎可以視作免稅;相比之下,以我熟悉的美國為例,房屋稅動輒房價的0.8~2.5%且隨房價調升,以自己購屋的例子來說,平均每月的稅賦大約是貸款還款額的1/5,而貸款是繳完就沒了,但是稅金是要永遠繳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如果用2.5%的無風險實質報酬把每年稅賦的現金流做現價折算,加上稅賦負擔以後美國地區實際購房成本負擔是名目房價的1.3~2 倍才是;其他地區如加拿大的稅賦也不低(看在哪一省),而英國、澳洲的稅雖然不像台灣幾乎為零,但是應該是比北美低很多,圖表中雪梨、奧克蘭的排名會往後移動。 另外,資金取得的成本就不用說了,美國目前的房貸利率仍然高於6%,同樣的房價台灣人貸款買房的成本遠遠較美國低。不過美國是固定利率,台灣和很多其他國家都是浮動利率,這不是很好比較,我就不太會折算了。 總之,房價所得比的數據會嚴重扭曲實際上的住房負擔。比較好的比較是看租金所得比,因為租金本身就包含了資金成本、稅賦成本、維護成本等等種種因素在內,惟租金的統計資料可能比較難取得就是了。
金融人類學徒-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4
Scorpion 謝謝您的回應. 我同意您說的"可負擔居住成本"應該是以租金所得比而非房價所得比. 也認同房屋持有成本也是購屋成本的考量之一. 但不可否認房價所得比是最簡單直觀的衡量該國居民想擁有一間自住房的難易程度. 房屋稅/土地稅的計入只是更細緻這個計量單位的精準度而已. 其實包括各國的房貸成本等也都同樣需要計入考量, 那就算不完了.
付費限定
前言 各位讀者好呀,最近回到家打理兩個多月沒整理的山頭太認真,一不小心弄傷了腰,這一個多禮拜來就是走路歪歪扭扭的接送孩子上下學,其他時間就是躺在床上呻吟。直到今天終於能挺起腰桿走路,趕快來跟各位網路相會‧ 除了腰傷之外,另一個懶散的原因還是最近的股市進入了財富永動機的模式,不管甚麼好消息壞消
Thumbnail
潤羽露西婭-avatar-img
2025/09/19
有夢最美ˇw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