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台灣社會中一個根本且長期被忽視的結構性問題:對錯誤的處理方式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缺失
在家庭、學校與職場中,普遍存在「錯誤等於失敗」的文化。
遇到某人做錯事後選擇謾罵和背後嘲諷這個人問題,而不思考這個人為何做錯事?是不是我們沒理解原因?如果只是謾罵我覺得問題會在下一個任務會在出現一次,我認為從學校教育上就缺乏思考解決問題能力了。
公司文化很難改變,唯一辦法就是尋找有對問題根源的分析習慣,面對錯誤時的寬容與改善機制文化的公司。
從你描述的職場狀況來看(如「眼鏡姊」的排外與消極、「二代女」的無能與掌權、上下無法溝通、錯誤處理文化扭曲)導致整個組織內耗、失能或衰退。
具體來說,真正有能力的員工會陸續離開,留下不願溝通、不願改變的舊人;錯誤一再重複卻沒有人願意承擔或改進;主管缺乏專業又無法被制衡,導致決策品質低落;部門之間缺乏協作與信任,內部消耗大於對外產出。最終,這樣的組織將失去競爭力與可持續性,逐步走向崩解。
我們零售業也有一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