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律德-avatar-img

吳律德

8 位追蹤者
因豐富的學生校務參與及學生自治經驗,成為教育部、衛福部CRC的推薦講師,並於2023獲教育學博士。經常以學生自治、議事規則、審議式民主來論述公民社會發展,同時關注公民教育、兒少權利、公平貿易、食農教育等社會議題,致力於推動青年公共參與,鼓勵公民社會各界能藉自治與共治,建立更有共識的民主對話平臺。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上圖及本文主要摘錄自西安大略大學社會科學中心的人類環境分析實驗室(以下簡稱HEAL)提出的青少年(13-17歲)參與繩梯(因其年齡範圍與我國少年代表相同,以下將皆翻成少年),主要是要將過去常見的參與階梯從2D進化為3D。(Arunkumar et al.,2018) (a) 編織:繩梯透過不同
Thumbnail
高房屋所有權率、人口老化和地緣政治約束社會住宅政策發展的台灣特色,可被看作是民主缺陷的體現,表明台灣尚未完全實現民主,也缺乏多元主義。另一方面,台灣民主的缺陷在於讓選舉政治作為一個系統,有屋者和中老年市民在投票中佔優勢,選票超過無屋者和年輕市民。由於多數公民會在選舉鞏固其在社會優越地位,因
Thumbnail
另外補充一項,我自己是實務社工,除了社宅蓋的進度牛步外,更讓人在意的其實是包租代管跟公益出租人,後者雖然美其名是公益,但實際上代管業者跟出租人都仍然會有歧視弱勢的情況存在,對於一些傳統房東拒租的身心障礙者跟老人還是有極大的不友善與抗拒,不如先增加監督機制檢視包租跟公益出租人,並提高獎勵租稅回饋(,會比開支票說要蓋社宅實際多了。
學生代表參與校園公共事務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學能更符合其自身取得更好的學習成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