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在台灣的困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高房屋所有權率、人口老化和地緣政治約束社會住宅政策發展的台灣特色,可被看作是民主缺陷的體現,表明台灣尚未完全實現民主,也缺乏多元主義。另一方面,台灣民主的缺陷在於讓選舉政治作為一個系統,有屋者和中老年市民在投票中佔優勢,選票超過無屋者和年輕市民。由於多數公民會在選舉鞏固其在社會優越地位,因此,票就會流向對他們有利的政黨。」-(李莎蕊台師大博士論文,後政治城市中的社會住宅實踐?大台北都會區住宅正義研究,2022,頁273-274)

社宅在台灣的高社經環境為何難以推動?其居民權益也常被政府忽視?其根源就是在於本篇論文所提到的,台灣政治的民主認知還停留在「票多的贏,票少的輸」

常忽視現代民主最關鍵的基礎:「溝通協商與普世價值」,故社宅政策就常被「有房者」的選票影響,出現如「睦鄰戶」(設籍社宅所在里)優先、青年社宅居民只有不到一半是40歲以下青年等奇怪的做法

抑或是對社宅居民有諸多歧視(我也是青年社宅居民),而讓社宅變成鄰避設施。

所以社宅居民要不再弱勢的關鍵,在於如何讓社宅居民發揮政治影響力,若能以保障社宅居民權益、促進社區發展、強化社宅公共治理為宗旨

透過立法保障社宅居民參與(社宅居民代表法制化)並形成居民自治組織(類似私人社區管委會),再到公私協力(設立政府與居民共同組成的社宅管理會)走向社宅區域共治(住都中心應有社宅居民董事、社宅所屬里之里民大會召開建議權等)

從居民參與及自治走向公私共治,才能對政府產生真實的政治影響力。

但就當前台灣的政治系統而言,社宅居民不到一萬戶,前述理想還是非常困難達成,期待幾年後成長到幾十萬戶時,能夠有所進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過客學沙龍(學生、社宅住戶)
8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很多50歲之前的人  大概都體會到民主自由的可貴 50歲之後的人  很多也都體會過沒有民主自由的可悲 多次的選舉導致台灣的選舉文化  是建立在"錢"的上面 有錢能辦大選  相關的選舉行業每隔兩年的大選小選    然後選民因為選舉可能拿到一些所謂的撒幣紅利發錢而已經成習慣 而這幾十年的選舉文
Thumbnail
很多50歲之前的人  大概都體會到民主自由的可貴 50歲之後的人  很多也都體會過沒有民主自由的可悲 多次的選舉導致台灣的選舉文化  是建立在"錢"的上面 有錢能辦大選  相關的選舉行業每隔兩年的大選小選    然後選民因為選舉可能拿到一些所謂的撒幣紅利發錢而已經成習慣 而這幾十年的選舉文
Thumbnail
高房屋所有權率、人口老化和地緣政治約束社會住宅政策發展的台灣特色,可被看作是民主缺陷的體現,表明台灣尚未完全實現民主,也缺乏多元主義。另一方面,台灣民主的缺陷在於讓選舉政治作為一個系統,有屋者和中老年市民在投票中佔優勢,選票超過無屋者和年輕市民。由於多數公民會在選舉鞏固其在社會優越地位,因
Thumbnail
高房屋所有權率、人口老化和地緣政治約束社會住宅政策發展的台灣特色,可被看作是民主缺陷的體現,表明台灣尚未完全實現民主,也缺乏多元主義。另一方面,台灣民主的缺陷在於讓選舉政治作為一個系統,有屋者和中老年市民在投票中佔優勢,選票超過無屋者和年輕市民。由於多數公民會在選舉鞏固其在社會優越地位,因
Thumbnail
在過來台灣之前,也是知道台灣人對政治的投入求很高,幾乎大部分人都有支持的政黨。當我還在香港修讀學士課程時,教授更曾提議揪團一起看台灣的大選現場,對比之下香港人對政治的投入度屬較低。不過也許因為香港回歸後的政策、管理、特首態度等多方因素影響下,當時的年輕人對政治的關注度大幅提高....
Thumbnail
在過來台灣之前,也是知道台灣人對政治的投入求很高,幾乎大部分人都有支持的政黨。當我還在香港修讀學士課程時,教授更曾提議揪團一起看台灣的大選現場,對比之下香港人對政治的投入度屬較低。不過也許因為香港回歸後的政策、管理、特首態度等多方因素影響下,當時的年輕人對政治的關注度大幅提高....
Thumbnail
一個理想的國家應該是: 人人有, 人人治, 人人享。 但是, 目前的現實情況是: 台灣是族群政治; 美國是財閥政治-這是兩個極端不公平的國家圖景。 (i) 台灣-族群政治(身份認同政治): 綠有, 綠治, 綠享。 (ii) 美國-財閥政治(金權政治):頂端 1%有, 頂端 1%治, 頂端 1%享
Thumbnail
一個理想的國家應該是: 人人有, 人人治, 人人享。 但是, 目前的現實情況是: 台灣是族群政治; 美國是財閥政治-這是兩個極端不公平的國家圖景。 (i) 台灣-族群政治(身份認同政治): 綠有, 綠治, 綠享。 (ii) 美國-財閥政治(金權政治):頂端 1%有, 頂端 1%治, 頂端 1%享
Thumbnail
選舉制度是一種人造產物,當然在數千年前雅典城為了選賢與能,設計和推出的選舉的概念,讓市民都能參,實現昨天跟你所說的公平。 而在這之前,人民共同的關心是價值觀和社會共同的目標,黨派的形成也是站在這樣的基礎去成形、為了集結群體的力量,去倡議某些社會福祉和推動實際作為。
Thumbnail
選舉制度是一種人造產物,當然在數千年前雅典城為了選賢與能,設計和推出的選舉的概念,讓市民都能參,實現昨天跟你所說的公平。 而在這之前,人民共同的關心是價值觀和社會共同的目標,黨派的形成也是站在這樣的基礎去成形、為了集結群體的力量,去倡議某些社會福祉和推動實際作為。
Thumbnail
為什麼歷任總統選上了卻只會服務財團地主,真的是總統能力品德問題?亦或者藍綠都是垃圾?還是我們的選舉制度本身就出了問題,導致怎麼選結果都是不會為百姓著想的執政黨…
Thumbnail
為什麼歷任總統選上了卻只會服務財團地主,真的是總統能力品德問題?亦或者藍綠都是垃圾?還是我們的選舉制度本身就出了問題,導致怎麼選結果都是不會為百姓著想的執政黨…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