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 台灣上映日期:2018.12.26 UIP發行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當麥可貝一手打造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走到五集黔驢技窮的地步,如今交出執導筒退居監製,讓動畫師出身的崔維斯奈特大展身手,《大黃蜂》足以看得出《變形金剛》的未來露出了值得期待的一線曙光。劇情也回歸了有關「以人為本」的劇情主題,探討機器人與青少年成長的掙扎,探索自我時的純真。
80年代末的時空背景
電影時空設定在1987年,那個經典電影輩出的年代,《大黃蜂》的整體風格也有意向80、90年代的復古情懷靠攏,且做得誠意十足。不少經典歌曲的運用,諸如史密斯樂團的歌聲也巧妙融入劇情之中,作為情緒營造的重要關鍵;《早餐俱樂部》或是《E.T.外星人》等構圖、畫面取景,也都看得出來本片整體特意營造該時空背景的用心。
不論是當中的插入歌曲、畫面,或是場景設計,《大黃蜂》的電影質感正如同主角「大黃蜂」的角色形象般讓人感到親切有趣。特別的是這個在80年代末,蘇美冷戰漸入尾聲,網路時代崛起、數位科技漸漸展露頭角的時刻:1987年作為一個世代交替的轉換,許多事情慢慢出現變化的時刻,對照到「大黃蜂」上描寫博狂兩派的戰爭,或是小女孩查莉正值青春期荷爾蒙爆炸,渴望獲得認同的成長階段;電影似乎藉著這樣的時代背景,暗示著「變形金剛」電影也正在改變。
給我一個簡單的故事足矣
《大黃蜂》恢復簡單、乾淨、目標明確的「變形金剛」起源故事,我認為是過去跟著變形金剛長大的粉絲們樂見而且興奮的事情。它不僅提醒了我們過去對機器人對戰、玩著變形玩具的初衷,也成功描繪出過去我們腦袋裡曾經想像過的精彩世界。也甚至是讓我回想起麥可貝在執導《變形金剛》第一集,細心刻劃大黃蜂與其他眾多金剛的表現,等於是將整個系列電影重新調整了腳步,好好再一次訴說了賽博坦星與地球間的故事。
電影呈現了不少過去《變形金剛》動畫的彩蛋,也讓我們清楚看到了許多變形金剛經典的角色登場。就打鬥和特效呈現上,也讓我們看到了導演如何細心琢磨設計編排,使整部電影給人一種有秩序且清楚明晰的華麗感。《大黃蜂》不只歌頌80、90年代的美好,也訴說著製作團隊想要重新發展IP故事的野心,讓我期待接下來《大黃蜂》之後的故事發展,劇中角色以及未來將聚焦在哪個故事主題上。
成長的代價即是放下
我喜歡電影劇情中描寫「放下即是成長」的主題,也喜歡大黃蜂與小女孩兩「人」之間的互動,彼此互相找到依靠的理由,以及互相填補心中缺憾的劇情編排。尤其是大黃蜂的動作表現,有時能像隻貓咪撒嬌,有時能夠像隻黃蜂戰鬥,多種樣貌集於一身的大黃蜂讓人不得不愛上這個扮演守護者的角色。
特別的是,劇中安排了大黃蜂喪失語言能力後,透過各種不同方式表達溝通,如何與查莉取得互相信任並接納彼此的過程,令人動容。它就像是我們過去與好友初見面,或是與寵物相見歡的新鮮感,試著要靠近對方卻又帶著一絲忐忑不安的心情。電影將很大比例的劇情,放在描寫人物互動的編排,個人認為是本片以及未來系列故事發展的不錯出發點。
縱使電影的劇情架構與《變形金剛》首集山姆、大黃蜂的互動類似:從兩「人」如何認識、雙方都必須躲避身邊的人以達成某種目的,最後博狂兩派來場最終對決,接著在最後為續集鋪哏。乍看之下,劇情發展真的沒有什麼太大差異,但《大黃蜂》將焦點更加聚焦於人的本質,讓我們對劇中角色投以更多共鳴。
整體來說,《大黃蜂》這種簡單又誠摯的情感,我想是比過去任何一集的《變形金剛》來得出色。縱使金剛角色的數量不多,但劇情編排的整體考量下也已足夠撐起一個起源故事的開端,G1造型以及三變金剛的登場,也足以滿足變形金剛迷們想看變形金剛大銀幕化的期待。至於它是部重啟電影,還是一部外傳作品?我想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
作為一部年底跨年娛樂大片來說,《大黃蜂》就像是宣告了今年許多走向廉價特效片的作品,娛樂和藝術兩者還是能夠兼顧,電影創作者只要用心營造故事的核心價值,邊能夠取得商業與藝術的平衡。我樂見《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回歸了初衷,把逐漸失去靈魂的系列發展拉回到一個簡單卻深刻的故事之中;也期待在《大黃蜂》之後的系列故事,劇情將會是如何發展。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大黃蜂》我給 ★★★★ 4顆星
《大黃蜂》證明了娛樂電影不是只有追求更大更華麗的視覺特效就好,而是簡單說好一個故事,用心琢磨角色情感,才能夠存留在觀眾的記憶之中。
電影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