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J Dilla 到 Illa J】 Vol 1:地下嘻哈音樂的傳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06年2月10日,義大利的杜林(Turin)正盛大地舉辦著為期17天的冬季奧運開幕儀式,全世界多達80個國家共襄盛舉,代表奧運的五環旗幟於寒風中昂然挺立;但在地球的另一側,一位名為James Dewitt Yancey的美國音樂製作人,卻因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TTP)引發心跳停止而辭世。James Dewitt Yancey的死亡,同時也埋葬了「J Dilla」這個廣為人們所知,在Underground Hip Hop(地下嘻哈)界至今依然影響深遠並被奉為圭臬的名字。

但,誰是「J Dilla」?

對於熟稔嘻哈音樂的人來說、對於音樂製作的人來說,J Dilla是耳熟能詳的崇高存在;然而,對於一般聽眾來說,J Dilla似乎有點陌生。不過,當你攤開90年代中後期以降的美國東岸與中部眾多嘻哈音樂專輯時,J Dilla的名字將如影隨形地在大量歌曲中浮現,如:A Tribe Called Quest〈Stressed Out〉Busta Rhymes〈Still Shining〉Erykah Badu〈Didn’t Cha Know ?〉De La Soul〈Skate Is High〉Keith Murray〈Dangerous Ground〉等歌曲。

J Dilla在芝加哥、底特律、紐約等城市的嘻哈圈穿梭,以有別於當時主流音樂的創作模式,採樣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音樂,最後再以出色且充滿現場演出感的鼓點,使歌曲達到超凡入聖的境地。在極簡的音樂結構中,J Dilla型塑出無比的美感,簡單的旋律與反覆播放的節奏(loop),卻呈現了一首又一首雜揉了Neo-Soul、Jazz與Hip Hop風格的歌曲;這就是J Dilla,也是他遺留給世人的遺產。

1974年2月7日,在密西根州底特律這個以汽車工業著稱的城市東郊,一座名為Botsford的醫院(前身為Zieger Osteopathic Hospital)中,J Dilla以長子的身分誕生於由爵士貝斯手Beverly Yancey與歌劇女伶Maureen “Ma Dukes” Yancey所組成的家庭裡。根據母親Maureen Yancey的描述,J Dilla自幾個月大時就對於爵士樂非常著迷,每每到了夜晚,非得要父親Beverly Yancey在嬰兒床旁邊唱上或是彈上幾首爵士樂曲,J Dilla才願意入睡。除了父母提供了J Dilla豐富的音樂底蘊之外,J Dilla的祖父William James Yancey是一位默片時代的鋼琴家,叔叔Clemmer Yancey則是底特律地方性的歌手;可以說,J Dilla打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受到各種音樂薰陶,也間接養成了日後他在音樂上無與倫比的多元性。

大約在1992年前後,J Dilla認識了一位音樂人,這位音樂人徹底開啟了J Dilla的音樂生涯,也將J Dilla的才華和天分推向了整個音樂產業,他就是Joseph “Amp” Fiddler。Amp Fiddler專精於Funk、Soul以及電子音樂,並且曾與EnchantmentParliamentFunkadelic這些傳奇樂團共譜樂曲。

獨特風格,征服主流與地下樂界

Amp Fiddler驚訝於J Dilla在自家地下室竟然能以些許簡陋的設備創作出不少令人讚嘆的作品,因此,他決定把自己的MPC(音樂製作中心,Music Production Center)借給這位年輕人,並且傾囊相授。「J Dilla是個安靜但又很酷的小孩,我向他展示了許多採樣(sampling)修拍(quantize),以及拍號(time signature)的變化技巧,他真的學的非常快,也非常愛這些東西。」此段時期之內,J Dilla幾乎每天都跑到Amp Fiddler家去學習這些東西,並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可以說,Amp Fiddler是J Dilla那充滿驚奇音樂人生中的一個啟蒙點。

高中時期就讀於Detroit Pershing High School的J Dilla,認識「T3(R.L. Altman)」以及「Baatin(Titus Glover)」兩位同學,而這三個人在畢業後,於1996年正式組成了「Slum Village」(原本叫做Ssenepod,也就是”dopeness”的反寫,註1),於底特律的嘻哈圈中逐漸打響名號。在90年代早期,Slum Village出沒於許多俱樂部與表演場地裡,而當年仍默默無名的天王阿姆(Eminem)就常與他們廝混在一塊。

隨著J Dilla製作功力越來越精湛,啟蒙導師Amp Fiddler將他引薦給許多音樂人;到了90年代中後期,J Dilla的製作散見於許多大團與歌手的專輯中,舉凡Janet Jackson、Pharcyde、De La Soul、Busta Rhymes與A Tribe Called Quest的專輯裡,都可窺見J Dilla的音樂(不過當時他是被併在「The Ummah」中)。而在1999年與2000年,J Dilla分別製作了兩張專輯,讓他穩穩地踏上傳奇製作人的大道,那就是Q-Tip的《Amplified》,以及Commom的《Like Water for Chocolate》

在《Amplified》以及《Like Water for Chocolate》中,J Dilla那種融合了Neo-Soul、Jazz、Funk以及Hip Hop的獨特風格,可說是達到了巔峰,同時征服了主流與地下樂界,尤其是〈Vivrant Thing〉〈Moving with U〉〈The Light〉〈Thelonius〉等歌曲,特別能顯現出J Dilla風格之大成。這段時期之內,J Dilla也擔任了D12、Guru、Phife Dawg、D’Angelo、Erykah Badu、The Roots等團體及歌手的製作人,他的音樂事業版圖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遼闊之境,就連日本歌手久保田利伸的〈Nothing But Your Love〉,都請J Dilla特別混音了一個版本。

如日中天的音樂事業,可以將自己才華徹底展現的舞台,對於每一個音樂工作者來說,2000年前後的J Dilla,應該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但,命運就是如此殘忍與無情,身體上細微的病痛與不適,敲開了J Dilla厄運的大門。


永久閱讀《嘻哈樂史》 NT. 169

付費購買專題後,即可享永久閱讀權限,任何時間皆可跨裝置、跨平台暢讀《嘻哈樂史:在每一個韻腳之後》全文完整內容。

註1 :dopeness,口語上形容極為厲害,或表現極好的人、事、物。

封面圖片來源:Maximilian Viktor@flickr CC BY -NC-ND 2.0

編輯:葉菀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念達的沙龍
51會員
30內容數
我希望透過文字的描述以及歷史的脈絡,將這個黑人特有的文化呈現給台灣讀者,讓稍有了解的人可以有系統地深入探究、讓不了解的人能有機會接觸這個獨特的音樂。最重要的,這是一段台灣在音樂書寫上一直沒有補齊的鴻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13 年,Claptone因與來自法國dOP 組的 Jaw 合作《No Eyes》單曲而聲名鵲起。不過他一直戴著喙形的金色面具和白手套,因此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他的音樂從不另人失望,就是因為神曲太多,真的要聽全部講不完,我就挑幾首自己最喜歡。 歌詞裡面一小段 中譯 那毀滅性的規模
Thumbnail
2013 年,Claptone因與來自法國dOP 組的 Jaw 合作《No Eyes》單曲而聲名鵲起。不過他一直戴著喙形的金色面具和白手套,因此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他的音樂從不另人失望,就是因為神曲太多,真的要聽全部講不完,我就挑幾首自己最喜歡。 歌詞裡面一小段 中譯 那毀滅性的規模
Thumbnail
昨天一天目前聽了排名前五的專輯,邊讀書邊聽都蠻喜歡的,有些情緒張力比較強,有些又有如涓涓細流,我想我會繼續聽下去,擴充對爵士樂的認識及獲得新收穫。
Thumbnail
昨天一天目前聽了排名前五的專輯,邊讀書邊聽都蠻喜歡的,有些情緒張力比較強,有些又有如涓涓細流,我想我會繼續聽下去,擴充對爵士樂的認識及獲得新收穫。
Thumbnail
嘻哈與新靈魂樂在90年代終於在商業上獲致成功,而爵士音樂家也注意到了新音樂的發展。由Roy Hargrove開始到Robert Glasper的發揚光大,這場律動的旅程塑造了當代爵士樂壇一大部分的聲音....
Thumbnail
嘻哈與新靈魂樂在90年代終於在商業上獲致成功,而爵士音樂家也注意到了新音樂的發展。由Roy Hargrove開始到Robert Glasper的發揚光大,這場律動的旅程塑造了當代爵士樂壇一大部分的聲音....
Thumbnail
IDM跟隨著MTV的潮流興起,以「腦舞音樂」之姿開創新的音樂格局。深受啟發的爵士音樂家,紛紛以逆向工程的方式改變音色音質,投身電子音樂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IDM跟隨著MTV的潮流興起,以「腦舞音樂」之姿開創新的音樂格局。深受啟發的爵士音樂家,紛紛以逆向工程的方式改變音色音質,投身電子音樂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有別於紐約發展的前衛爵士,AACM提供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從各種文化汲取養分,化為全新聲響的創作。然而80年代在原音回歸大軍壓境下,AACM遭到邊緣化,直到Pi Recordings廠牌的崛起,終於讓AACM獲得應有的榮光....
Thumbnail
有別於紐約發展的前衛爵士,AACM提供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從各種文化汲取養分,化為全新聲響的創作。然而80年代在原音回歸大軍壓境下,AACM遭到邊緣化,直到Pi Recordings廠牌的崛起,終於讓AACM獲得應有的榮光....
Thumbnail
身為爵士吉他手、作曲家與推廣者的林華勁,自高中就戀上爵士樂,大學後投入爵士吉他演奏至今,常於台灣各大爵士音樂節與藝文空間演出;他也好撰文分享爵士見聞與心得,文章中穿插影音分享,還有文末長串的推薦聆聽清單,對於渴求親近爵士音樂的人來說,是很棒的導引指南。
Thumbnail
身為爵士吉他手、作曲家與推廣者的林華勁,自高中就戀上爵士樂,大學後投入爵士吉他演奏至今,常於台灣各大爵士音樂節與藝文空間演出;他也好撰文分享爵士見聞與心得,文章中穿插影音分享,還有文末長串的推薦聆聽清單,對於渴求親近爵士音樂的人來說,是很棒的導引指南。
Thumbnail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Thumbnail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Thumbnail
爵士樂各年代發展 從19世紀末開始,爵士樂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 混合了Blues、Ragtime及其它音樂類型, 是一種“混血”的產物。
Thumbnail
爵士樂各年代發展 從19世紀末開始,爵士樂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 混合了Blues、Ragtime及其它音樂類型, 是一種“混血”的產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