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爵士吉他手、作曲家與推廣者的林華勁,自高中就戀上爵士樂(激起他熱情的是鋼琴家
Keith Jarrett 在德國科隆歌劇院的
演出),大學後投入爵士吉他演奏至今,常於台灣各大爵士音樂節與藝文空間演出,並在 2019 年秋天與鼓手 Mark Ferber 、薩克斯風手 Chris Cheek 、貝斯手 Or Bareket 於紐約錄製了一張名為
《爵症》(Tri-polar Syndrome)的爵士專輯。
他也好撰文分享爵士見聞與心得,文章中穿插影音分享,還有文末長串的推薦聆聽清單,對於渴求親近爵士音樂的人來說,是很棒的導引指南。
爵士的前世今生
你人生裡的第一首爵士樂曲是哪一首呢?是 Louis Armstrong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還是 Frank Sinatra <Fly Me to the Moon> ?老實說我不記得生命中的第一首了,但我知道爵士對我而言是重要的存在—— vocal、solo、trio、quartet 或 big band ,它們可以是我的睡前安眠曲,也是我樂於購票進入大小演出空間的理由之一(有同樣症頭的捧油們應該不少吧)。
這起源於 20 世紀初美國紐奧良、最後被定名為「Jazz」的音樂,經過一路沿密西西比河往北傳至芝加哥,又往東傳入紐約,一百多年後,成為個性鮮明、變化多端、可讓演出者互尬 jam 在一起的音樂。
而爵士樂百花齊放之地的紐約,自是海納了各路好手,以及各式的相關產業。如果,你計畫到紐約接受洗禮成為爵士表演者,或是單純想多了解那裡的爵士「聲」態,那麼在這很難跨國移動的疫情期間,就先到林華勁的專欄「紐約發生蛇摸爵士」,好好認識大蘋果的當代爵士風雲吧!
「紐約發生蛇摸爵士?」給你滿滿的爵士能量
起源——
從
【#1:原音爵士的回歸契機】談起,接著在
【#2:幼獅的崛起】聊 1983、1984 年連續榮獲葛萊美獎爵士與古典雙冠,帶領一票新咆哮樂新秀出頭天的小號巨匠 Wynton Marsalis ,而知名的爵士林肯中心(Jazz at Lincoln Center)也是由他創立。
我也很推薦
【#9:繽紛的獨立小廠】,這篇介紹幾個重要的 Indie 錄音廠牌,不僅可了解老闆理念與走向,還可認識各家公司培植的樂手,是篇看了會想替這些獨立小廠喊「Bravo!」的文章。
好評推薦:透過《起源》系列文章,帶你穿透幾十年來的爵士風貌。
爵思雜感——
私心推薦:熱騰騰的爵思雜感,帶你用不同角度來看《靈魂急轉彎》!
爵士演出紀實——
這部分我首推【完成《爵症》的拼圖】四篇文章,看完之後,當然還要到 bandcamp 裡聽聽林華勁精心製作的這張專輯才算完整,喜歡還可以購入喔!
用力推薦:不只聽爵士,還帶你看爵士專輯如何製作!
去年參加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時,台上台下都對於台灣能在疫情肆虐全球期間舉辦這類活動感到感恩,但在美、歐、巴西等國度來說,當地的樂手與展演空間經營者,就不見得能有這樣如常的生活了。假如你有欣賞的國外樂手、曾造訪過的店家,不妨利用網路關心他們的近況,心有餘力的話,或許可透過購買專輯或小額贊助,幫助他們度過這一波,期待日後再次現場聆聽更多精采的爵士演出。
立刻下訂,早鳥優惠NT$250,就可以讀遍所有爵士好文
撰文:Somewhere in time
責任編輯:小格編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