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一塊亙古的岩石/戴在時間的無名指 後記 ── 〈發亮的記號〉 這裡的詩,是從二零一二年秋天到二零一六年夏天的作品中篩選而得。這四年與往年一樣,詩是小奇蹟大思考、詩是自然景色、詩是心靈鏡子、詩是理想生活。不同於以往的是,字與字之間坡度趨緩、溫度趨暖,閒適的散步體可能與居住地氛圍有關。 在波士頓市郊的濱海小城,我放任心靈自由漫遊,世界可能是一個剛烤好的藍莓派也可能是一條記憶之河;可能是一座沉睡的森林也可能是一片遺忘時間的結冰湖;可能是一群微顫的楓葉也可能是一隻唱歌的鳥;最可能的是一本翻開的書以及一首呼之欲出的詩……。 我願意在神秘的詩化過程中向艾蜜莉.狄金生和伊莉莎白.碧許致謝!她們倆,一個是新英格蘭冬天豐饒的雪,一個是美東四季皆波光粼粼的大西洋。她們不會知道她們的冰潔與潮浪如何啟發了我,甚至在我眼前永遠閃閃發亮;她們也不會知道,我竟跨越時空與她們共享同一塊土地,停駐而感受一切── 陽光讓葉子轉化成絲綢,柔軟蓬鬆地繫住風的頸項;月光是一列慢火車,行駛於夢境的圓周;燈光模擬纖巧的舞台劇,思緒等待開場;眼光彷彿反骨的王,看不見的總如花綻放。還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光,沿著晴朗或依靠雨點滑翔。 即使簇擁光,也懂黑暗。詩可以溫柔,也可以堅強。我深信一個全心全意的人,不管異鄉或故鄉,都能活出燦爛的格調。 於是,日常觀察使我成為光的目擊者,想像力促使我彈奏光的音符。浴光的我在羽毛上書寫自己的名字,以寧靜澄明之心守護詩的航線,謹慎飛行。 做人要誠實/寫詩當然也是 謝詞 ── 〈在詩裡相遇〉 * 一直認為,愛書愛詩,為我帶來許多好運。 二○一六年夏天,偶然間走進「欒樹下書房」,遇見氣質美好的女主人瑜玲,我們談書談詩,感覺經驗著特殊時刻。瑜玲問我平日是否寫作?我答:「正在整理詩作。」瑜玲微笑說:「我們有出版社,妳可以把作品寄來看看。」 於是,在書店與出版社共存的空間裡,我的詩集被細心照料著,那份尊重與默契,宛若信約。時間安靜篩濾塵埃,落下來的皆成金箔。 謝謝瑜玲!謝謝典藏文創!這是我的詩最燦爛的際遇。 * 即使未曾謀面,指尖敲打的字句仍溫暖如實。 二○一七年春天,我們因文字而跨越時差,開始對話。起初是微風、雲朵,漸漸是貝殼、輿圖,接著是光與鏡子。每一次的傳遞、回聲與映照,都讓我看見陳芳明老師澄淨的靈魂。對其學術成就、著作等身,我懷著尊敬與欽佩之情。 二○一七年冬天,在工作忙碌和行程滿檔的狀態中,陳芳明老師一口答應為我的詩集寫序。如此愛護、如此照顧後生晚學,彰顯其非凡的氣度。 謝謝陳芳明老師!這是我的詩最輝煌的旅程。 * 時光消逝,我還在詩裡,沒有遷移。 謝謝前輩的提攜與詩友的切磋。 謝謝這一切! ★★★書籍資料/購書處: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