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中的情感和衝突的設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含有嚴重劇透。

在我心目中,這部電影最精彩的部份,是情感和衝突的設定。

入正題前,先要跪拜一下導演羅素兄弟和編劇,一部兩個半小時,集十年大成,同時有逾半百角色的電影,實在想不到有任何理由不搞砸,但羅素兄弟就偏偏能掌握住這一切,當然,其中還是有不少問題存在,可這仍是一個值得讚嘆的大業。

而這對手腕極度高超的導演,最吸引我的,就是情感衝突的設定。這點其實在他們的電視影集《廢柴聯盟》中已相當顯著,但因為該影集是瘋狂喜劇的關係,這種設定多用在搞笑方面,直至《美國隊長2》,才知道原來他們還能用在正經劇情上。

《美國隊長2》中隊長對兄弟和國家的情感衝突,以及《內戰》中對兩位舊戰友取捨的情感衝突,都已經相當出色,讓人喘不過氣來。

去到《無限之戰》,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以下就列出幾段我印象比較深刻的。

首先,是開場LOKI的那一段。

由「We have a hulk」開始,和《復仇者聯盟1》中TONY同樣的對白,但卻由當初承受這一句的LOKI說出,不僅貫穿了前作,展示了立場的轉變,而之後赴死的自報名號,「冰巨人王子」道出身世、「奧丁之子」承應了自己的歸宿,最後才由承接《雷神3》的「惡作劇之神」來向THOR展示,他已經不是《雷神3》那個一成不變的他,他也像兄長一般,找到自己了。

短短一段對白,貫穿了3部《雷神》,1部《復仇者聯盟》4套作品,道盡了LOKI的一生。

然後,是設定比較簡單,卻幾乎貫穿了整部電影的,BANNER與HULK的接觸。

在開首就安排HULK與THANOS對決,是相當聰明的處理,HULK是連TONY都不得不承認的最強復仇者,卻完敗於赤手空拳的THANOS,一下子就已經定出了此作強度的天花板。

而更厲害的,是編劇透過這一次對決,HULK第一次被外敵打敗,展現出HULK這頭看似只知道暴力的怪物的人性,他怕了,膽怯了,就像《雷神3》所設定的兩歲孩子一般,躲在BANNER的背後,不敢再出來了。亦透過這樣,BANNER開始和HULK有了交流,有了接觸,BANNER終於有了進一步了解HULK這大孩子的機會,這個看似機械神的角色,終於變成有血有肉的人了。

再來,是TONY,以他不希望發生的事實,印證了自己的正確。

TONY由一開始就是麻煩製造機,《復仇者聯盟2》更是製造了奧創這大災難,讓人感覺他就是喜歡挑事,但這一集,卻證明了,奧創計劃只不過是過程出了問題,但本意的,卻是正確的,紐約一戰,讓地球在「黑暗森林」中曝露了,但地球大部份人,都似乎覺得這只是意外,或許只是神的惡作劇,過去了,就沒事了,唯有被知識詛咒了的TONY,才理解這不過是個開始,他想傾盡自己的能力去保護這個星球,卻得不到諒解。直至THANOS降臨,地球人才發覺怪錯TONY了,若果沒有WAKANDA,那這時的地球,根本和空城一般,任人宰割。

而這一點,還能放到TONY和PETER PARKER的關係上,在MARVEL電影宇宙的《蜘蛛俠》中,TONY就像個囉嗦的父親,總是不准這樣,不准那樣,而這種態度也延續到《無限戰爭》之中,不准PETER跟上宇宙,而這在最後,也印證了TONY是對的。或許PETER即使留在地球,也避免不了飛灰的命運,但卻不用承受最後的絕望中,當然,這對SPIDERMAN這個英雄來說,或許是必須的歷練,但對一手提攜PETER的TONY來說,卻是痛徹心扉的一幕,《蜘蛛俠》的那句「如果有人死了,是你的責任,如果你死了,就是我的責任。」言猶在耳。

就如THANOS所說,TONY看到了,嘗試制止了,但最後還是失敗了,那無可避免的命運還是降臨了,他們,同是受知識詛咒的人,他們能洞悉未來,卻無力挽救。

在這裡先說說,為什麼我要說是情感和衝突的「設定」,而不單單只說情感和衝突,因為《無限之戰》這部電影實在過於龐大,所以縱使設定得出色,但卻不夠時間鋪陳及蘊釀,導致這些劇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是遺憾,卻又理解的缺點。

接下來,就是GAMORA與THANOS以及THOR和ROCKET這兩段,個人最喜歡的設定。

首先是GAMORA與THANOS這對父女。

這對父女的關係,其實鋪排得相當不足,在GAMORA作為女主角的《銀河守護隊》中,除了寥寥可數的幾句對白外,就沒有關於他們關係的描寫,所以在THANOS脅持GAMORA去取靈魂寶石的一段,感情上的鋪陳相當不足,但這也不能掩蓋這段感情衝突的設定之巧妙,同時,也才令THANOS回頭時那一抹淚水能震驚眾人。

當GAMORA從紅骷髏口中得知,得到靈魂寶石的條件,就是要用摯愛交換,她忍不住笑了,她認為THANOS終於得報應了,她一直認為其養父是個不懂愛為何物的冷血大魔頭,心中只充斥了瘋狂和殺戮,即使收養了她,也只不過當成是工具,所以她認定,THANOS絕對得不到他朝思暮想的靈魂寶石。直至她看到THANOS的淚水,都仍難以置信,原來她一直以來想擺脫的父女關係,竟然是真實的,那個大魔頭原來是愛著自己的。

這是最幸福的時刻,也是最絕望的瞬間。這一場戲的情緒轉折,真的相當懾人,將愛與冷血,幸福與絕望,各種情緒的極點反轉再反轉。只可惜,鋪陳的不足,讓這段戲顯得略為詭異,但也讓我禁不住去想像,如果這一幕的設定,得到充分的蘊釀和鋪陳後,能達到何種境界。

最後,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幕,ROCKET安慰THOR的那場戲。

這一幕雖然看上只是普通的對談,但卻讓這兩個角色達到另一個境界,而且這兩個傢伙,在之前可是從未接觸過,卻仍能產生極強的化學作用,這或許就是電影宇宙的魅力。

先從雷神THOR開始說,THOR這個角色,在MARVEL的第一、第二階段,都更像是個吉祥物,外星神的身份,在復仇者當中顯得格格不入,首兩部個人電影更是為了維持現實感而顯得尷尷尬尬。這樣一個食之無味的角色,卻在Taika Waititi導演的《雷神3》中重獲新生,然後在《無限之戰》中登上巔峰。

《銀河守護隊》的導演James Gunn證明了,放開一切的張狂和荒謬氣氛,比尷尬的類現實,更適合用於呈現MARVEL的星際世界,於是他們找來同樣狂的Taika Waititi,成功讓《雷神》系列擺脫了過往,讓THOR真的成為了雷神,同時,也讓他背負了更多的悲痛,失去了父親、失去了想殺自己的親姐、失去了沒什麼存在感的戰友,也失去了家園,但他還有同胞、還有摯友、還有弟弟。

而這一切,卻都在《無限之戰》的開場就統統失去了,但他卻沒有崩潰,他還能同情和自己身世相似的GAMORA,還能清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像STARLORD般被憤怒沖昏頭腦,不過,他不是沒有情緒,只是默默承受了這一切,直至ROCKET搭話,他才稍稍展露出心底裡那團怒火和不甘,卻用漂亮和正面的話語偽裝了起來。這一幕又是演員演技的大爆發,對白和情緒的反差,讓人為他感到悲嘆,同時也佩服他的堅決。然後,再透過鑄煉新武器時的不顧一切,和對THANOS施展的最後一擊,都展現出失去一切的人,有多可怕。

不過,如果僅僅是THOR的話,這一幕還不會讓我如此深刻,因為也只不過是一段王子復仇記。但再加上ROCKET,就變成了另一個層次。

在《無限之戰》中,ROCKET和TONY一樣,是MARVEL電影宇宙中塑造得最完整的角色。ROCKET本來就是個一無所有的角色,他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家,甚至連存在意義也沒有,他只是瘋狂科學家所創造的一個有著浣熊外表的悲劇,直到《銀河守護隊》,才讓他有了朋友、有了家人、有了歸宿,再在《銀河守護隊Vol.2》中,被YONDU罵醒,知道自己是怕失去、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才總是會拒人於千里之外。然後,他失去了YONDU這個像自己,更像父親的長輩,他再一次落淚。但,此刻他還有家人,還有歸宿。而他,也嘗試利用和YONDU同樣的身分——船長,去開解THOR。

在這一幕,他和THOR的狀態是相反的,THOR失去了一切,而他才剛得到一切,所以他才會說出那句,他和THOR不同,有很多可以失去的東西。

然後,這些他好不容易才得到,並學會珍惜的東西,卻在最後,全都化為飛灰,那一刻,他和THOR變得一樣,都已經一無所有了,或許,除了復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rab Tse的沙龍
0會員
64內容數
來,傾聽三國英靈未訴的遺言——
Crab Ts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3/15
正當我猶豫不決之際,樓下竟傳出一把叫聲。 「等埋呀!」 是把尖得分不清男女的稚嫩聲音。 我趴到欄邊向下望,發現是一個看上去十歲左右,留著一頭及肩短髮的小女孩,正拖著個年邁的老婆婆,向著大隊的方向艱難地奔跑。 雖說是奔跑,可是那速度比我普通地行走還要慢,但這已經是那老婆婆的全速了,小女孩用力地拉著她的
Thumbnail
2020/03/15
正當我猶豫不決之際,樓下竟傳出一把叫聲。 「等埋呀!」 是把尖得分不清男女的稚嫩聲音。 我趴到欄邊向下望,發現是一個看上去十歲左右,留著一頭及肩短髮的小女孩,正拖著個年邁的老婆婆,向著大隊的方向艱難地奔跑。 雖說是奔跑,可是那速度比我普通地行走還要慢,但這已經是那老婆婆的全速了,小女孩用力地拉著她的
Thumbnail
2020/03/08
我踏出家門,輕輕地呼吸,嗯,沒事了,臭味減輕了許多。 然後,我才有了餘裕去觀察四周。 我所居住的,是座有逾四十年歷史的老舊公共屋邨,據說是剷平了一座山的山頭來興建,所以居高臨下,同時卻又離荃灣的中心相當遙遠,住在這裡,有種被放逐的感覺。 這屋邨並不大,只有三棟樓,兩棟是深受港產片青睞的井字型公屋,餘
Thumbnail
2020/03/08
我踏出家門,輕輕地呼吸,嗯,沒事了,臭味減輕了許多。 然後,我才有了餘裕去觀察四周。 我所居住的,是座有逾四十年歷史的老舊公共屋邨,據說是剷平了一座山的山頭來興建,所以居高臨下,同時卻又離荃灣的中心相當遙遠,住在這裡,有種被放逐的感覺。 這屋邨並不大,只有三棟樓,兩棟是深受港產片青睞的井字型公屋,餘
Thumbnail
2020/03/05
行屍特性: 1.推測是由病毒引起的病變 2.會透過體液傳染 3.感染到病變成行屍大概需時三日 4.行屍化後便無法挽回 5.少部分行屍會作出無意義的呼叫,但只是肌肉記憶,並非存有意識 6.行屍不需進食,但會因為在飢餓的習慣而撕咬物體 7.喜歡撕咬擁有強烈體味的東西 8.擁有視力和聽覺,但不及在生時敏銳
Thumbnail
2020/03/05
行屍特性: 1.推測是由病毒引起的病變 2.會透過體液傳染 3.感染到病變成行屍大概需時三日 4.行屍化後便無法挽回 5.少部分行屍會作出無意義的呼叫,但只是肌肉記憶,並非存有意識 6.行屍不需進食,但會因為在飢餓的習慣而撕咬物體 7.喜歡撕咬擁有強烈體味的東西 8.擁有視力和聽覺,但不及在生時敏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這是一個燈矢沒有被Mr. Potato撿走的世界線 * 美漫MARVEL.DC元素,有!! * 所有不合理跟OOC都歸我,如果跟原作不符,問就是「方便」
Thumbnail
* 這是一個燈矢沒有被Mr. Potato撿走的世界線 * 美漫MARVEL.DC元素,有!! * 所有不合理跟OOC都歸我,如果跟原作不符,問就是「方便」
Thumbnail
這肯定是福斯的復仇戲碼吧! EP.1✍️【童話庭園的一大妥協】 EP.2✍️【既死侍,又羅根】 EP.3✍️【福斯的餘灰】
Thumbnail
這肯定是福斯的復仇戲碼吧! EP.1✍️【童話庭園的一大妥協】 EP.2✍️【既死侍,又羅根】 EP.3✍️【福斯的餘灰】
Thumbnail
《死侍與金鋼狼》是一部擁有豐富漫威梗的電影,如果未曾前置觀看相關作品,本片還藏有豐富的漫威歷史,可能會錯過其中的笑點。重要觀看前置作品:《終局之戰》、《洛基》、《羅根》,以及迪士尼收購20世紀福斯相關版權的轉變。文中後段有大雷,請斟酌瀏覽唷!
Thumbnail
《死侍與金鋼狼》是一部擁有豐富漫威梗的電影,如果未曾前置觀看相關作品,本片還藏有豐富的漫威歷史,可能會錯過其中的笑點。重要觀看前置作品:《終局之戰》、《洛基》、《羅根》,以及迪士尼收購20世紀福斯相關版權的轉變。文中後段有大雷,請斟酌瀏覽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中的反派角色薩諾斯以及《海賊王》中的角色多佛朗明哥的特質。 透過角色的人性化刻劃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產生共鳴。 文章討論了對家人的重視、悲慘的身世、轉悲為怒等特質,並探討這些特質如何讓觀眾對角色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中的反派角色薩諾斯以及《海賊王》中的角色多佛朗明哥的特質。 透過角色的人性化刻劃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產生共鳴。 文章討論了對家人的重視、悲慘的身世、轉悲為怒等特質,並探討這些特質如何讓觀眾對角色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觀影漫威宇宙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人性複雜性的感想。文章中討論了超級英雄的挑戰、人性的描述以及觀影後的反思。通過對漫威電影的分析,展示了人性難題和困境的感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觀影漫威宇宙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人性複雜性的感想。文章中討論了超級英雄的挑戰、人性的描述以及觀影後的反思。通過對漫威電影的分析,展示了人性難題和困境的感受。
Thumbnail
如果我們還沒被「情慾」表象所迷惑,細想Art、Zweig與Tashi的相遇,以及Tashi作為絕對主角的設定會發現許多破綻,像是「沒有人不愛她」的Tashi卻沒有別的追求者?被家人帶著比賽似有嚴格家教的她,在第二次見面就這麼懂得如何撩撥這兩個大男生?格達戈尼諾沒有透過敘事表現Tashi的魅力而是靠著
Thumbnail
如果我們還沒被「情慾」表象所迷惑,細想Art、Zweig與Tashi的相遇,以及Tashi作為絕對主角的設定會發現許多破綻,像是「沒有人不愛她」的Tashi卻沒有別的追求者?被家人帶著比賽似有嚴格家教的她,在第二次見面就這麼懂得如何撩撥這兩個大男生?格達戈尼諾沒有透過敘事表現Tashi的魅力而是靠著
Thumbnail
熟悉的吼叫聲與各種射線, 怪獸宇宙終於抓到觀眾要的重點了, Let Them Fight!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熟悉的吼叫聲與各種射線, 怪獸宇宙終於抓到觀眾要的重點了, Let Them Fight!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來自未來的少年,試圖改變絕望的未來!
Thumbnail
來自未來的少年,試圖改變絕望的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