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的結合:美國藝術家與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海倫.威斯格茲《禪與現代美術: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

raw-image

從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繪畫風格及手法,令人聯想到日本書道及水墨繪,在行動繪畫的畫家作品中,特別是他們所呈現直接的、生理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書寫的動作等元素,都會引人想到它與書道的可能關係。同時在色域繪畫與墨繪中引人冥想的空靈空間,也同樣引發觀者去做比較。

五十年代美國人的確對禪及禪藝術感到興趣,在那個年代的藝術,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會明顯地提到像傑克森.波羅克(Jackson Pollock)及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等藝術家。不過其他藝術家顯然更重視對日本的興趣,在本書文中將會提到十二位與禪有關聯的不同類型藝術家,然而其中有三位會被特別強調。他們明顯地關心禪,並以不同的風格創作,同時他們也在五十年代的藝術世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以禪為重心的重要開拓者當推馬克.托貝(Mark Tobey),他曾在日本禪院停留了一個月時間,於一九三五年返國,他的作品可以稱之為「書法動作藝術」。

raw-image

藝術家兼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除了其他工作之外,也專心投入「生活藝術」,他不僅關心禪,還與許多人討論禪。在本章中的第三位藝術家艾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也佔有重要的份量,他對遠東哲學的興趣影響到他的視覺作品,這些作品可以當成「空靈空間藝術」的範例。

法蘭滋.克萊茵(Franz Kline)也被概略地討論到,如與其他三位畫家相比,他與禪關聯較少。但是就某種意義言,他更接近十九世紀的日本風格主義,況且如果我們在觀賞五十年代與禪有關聯的作品時,必然要從十九世紀的脈絡中,討論到當時流行的日本興趣。

一八五六年住在紐約的藝術家約翰.拉法吉(John La Farge, 1835-1910),開始收藏日本藝術,他自己的繪畫自一八六四年之後,其創作靈感來自日本木刻版畫、日本墨繪、金箔屏風及瓷器。大約在十九世紀末,已有好幾位美國藝術家受法國的日本風所影響,而畫起「日本風格」作品,當時在美國可以找到拉法吉的作品以及日本的版畫。

那時在波士頓也有一些學者發展出一種對日本的熱愛。哲學家恩斯特.費諾羅沙(Ernest Fenollosa, 1853-1908),他在日本搜集了許多藝術品,這些作品成為十九世紀後期及二十世紀對禪畫感興趣的美國藝術家的探討焦點。

當費諾羅沙於一八九○年返回美國時,日本天皇還指示他把日本文化帶到美國去讓人們認識,同時指出在他停留日本期間,日本人極重視他們的傳統文化。此要求正符合費諾羅沙自己的目標:結合東方與西方,他所選擇的策略即「藝術教育」,所進行的是籌組日本藝術展覽,並讓美國大眾認識此種美學形式,他相信可以將之普及化。

他的「藝術教育」理念,後來被亞瑟.維斯萊道(Arthur Wesley Dow, 1857-1922),轉變為實際的運用方法,並將之於一八九九年出版成書,稱其為《構成──藝術教育新制精選系列練習》(Composition, A series of Exercises Selected From a New System of Art Education),其中的插圖說明,除了日本木刻畫外,尚包括雪舟的作品。得感謝維斯萊道的這本書,在一九三一年之前即出版了十三版,使許多美國人熟習了日本繪畫的原理。

試圖以此法來改進美國繪畫,曾獲致相當顯著的成果。奇桑(L. W. Chisolm)在他為費諾羅沙所寫傳記中,對一九○○年前後,日本藝術教育如何深遠影響美國教育曾有所描述:「日本藝術的影響可以在公立學校兒童素描展覽中開始見到」,及「在許多教育者的心靈中,日本藝術代表自無色的鉛筆素描中解放出來」。費諾羅沙與維斯萊道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那是很難說得清楚,小學教育素描教學的改良,其結果如何很難探究,但是每一位藝術家在小學所接受的素描課,卻可以稱之為一種「無意識的傳承」。

有好幾位藝術家直接對費諾羅沙及維斯萊道的作品做出了反應。曾經引導馬克.托貝後期興趣的喬吉歐.歐吉芙(Georgia O’keeffe, 1887-1986),在一九一四年即跟隨維斯萊道學習過,一九○三年維斯萊道被任命為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美術系主任。歐吉芙讀過費諾羅沙的巨作《中國與日本藝術的新紀元》(Epoch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rt),並希望從維斯萊道習得有關他的看法,她大約在那段時間開始實驗日本的墨繪技法。她在一九一六年製作了〈藍線〉,這是一系列只包含一些點或線的水彩畫中的其中一幅,她如此描寫它:「在我以藍色水彩作此畫之前,我可能已用黑水彩畫了五或六幅作品,效果似乎不錯」。費諾羅沙喜愛表現性的日本線條,可能啟發了她去製作這類作品。

約在一九一六年,歐吉芙結識了亞夫瑞德.史提格里茲(Alfred Stieglitz)與他的藝術圈朋友,他們當時正經營一家前衛的291畫廊,還出版《攝影作品》及《291》雜誌。

這批藝術家在認識歐吉芙之前,也曾對遠東感興趣過,不過他們主要還是對日本木刻作品有興趣,可說是延續十九世紀末已有的興趣。史提格里茲顯然對簡單、抽象、空靈空間及垂直的圖式等日本美學深感著迷,在他的幾個朋友像馬克斯.維伯(Max Weber),亞瑟.道夫(Arthur Dove)及約翰.馬林(John Marin)等人的作品中,均可見此種日本影響。在史提格里茲自己的作品中也可發現一些類似的表現,維伯一如歐吉芙,進一步不僅是費諾羅沙著作的仰慕者,還成為維斯萊道的學生之一。

海倫.威斯格茲(Helen Westgeest)

藝術史學者,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講師,教授當代視覺藝術、攝影和藝術史。

更多內容請見《禪與現代美術: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典藏藝術家庭的沙龍
34會員
43內容數
2019/07/25
劇情扭曲或病態的恐怖電影是否會扭曲人性,是長久以來不斷困擾電影產業與管理電影產業那些人的問題。一部片禁不禁、剪不剪、上映不上映,常常伴隨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史丹利.庫柏力克的《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也一樣。
Thumbnail
2019/07/25
劇情扭曲或病態的恐怖電影是否會扭曲人性,是長久以來不斷困擾電影產業與管理電影產業那些人的問題。一部片禁不禁、剪不剪、上映不上映,常常伴隨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史丹利.庫柏力克的《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也一樣。
Thumbnail
2019/07/12
如果我們要選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擁有圍牆的建築,會有兩個:學校與監獄。這兩個地方的人一旦越牆而出,就會導致事態嚴重。筆者還是學生的時候,某間學校為了防止學生越牆離校,甚至在圍牆上加裝了電線。學校與監獄一樣,都擁有一個操場和一棟四、五層樓高的建築。如果不看窗戶的大小,就難以找出兩者在空間佈局上的差異了。
Thumbnail
2019/07/12
如果我們要選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擁有圍牆的建築,會有兩個:學校與監獄。這兩個地方的人一旦越牆而出,就會導致事態嚴重。筆者還是學生的時候,某間學校為了防止學生越牆離校,甚至在圍牆上加裝了電線。學校與監獄一樣,都擁有一個操場和一棟四、五層樓高的建築。如果不看窗戶的大小,就難以找出兩者在空間佈局上的差異了。
Thumbnail
2019/07/12
如今,許多跨國企業已掌握了全球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在現在這個時代,除了國家軍事力量以外,就屬全球性的跨國企業最有影響力了。跨國企業會為自己打造總部辦公大樓,就像過去身為最高權位者的帝王或教皇會為自己打造皇宮或教堂一樣。
Thumbnail
2019/07/12
如今,許多跨國企業已掌握了全球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在現在這個時代,除了國家軍事力量以外,就屬全球性的跨國企業最有影響力了。跨國企業會為自己打造總部辦公大樓,就像過去身為最高權位者的帝王或教皇會為自己打造皇宮或教堂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又再次來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次造訪,打算把上一次沒有好好看完的展看完,所以特別選了有導覽的時段參觀。 - 展館很大,佔了整個北美館的二樓,裡面是莫蘭迪色調的展廳,依照作家每個時期去變換不同顏色。整個導覽的過程,覺得導覽員很細心,在他解說的過程我才知道
Thumbnail
又再次來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次造訪,打算把上一次沒有好好看完的展看完,所以特別選了有導覽的時段參觀。 - 展館很大,佔了整個北美館的二樓,裡面是莫蘭迪色調的展廳,依照作家每個時期去變換不同顏色。整個導覽的過程,覺得導覽員很細心,在他解說的過程我才知道
Thumbnail
中國美學思想在各家的傳世經典中並沒有具體的匡列出其範疇和系統,道家如是,實際上中國的藝術從古至今也沒有向西方美學去整合再分門別類的需要,藝術思潮在時間軸上較像是被動的隨著環境、經濟和政治局勢的推拉產生一波波漣漪,兩千多年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扮演的腳色,與其說是一個個力揮旌旗的
Thumbnail
中國美學思想在各家的傳世經典中並沒有具體的匡列出其範疇和系統,道家如是,實際上中國的藝術從古至今也沒有向西方美學去整合再分門別類的需要,藝術思潮在時間軸上較像是被動的隨著環境、經濟和政治局勢的推拉產生一波波漣漪,兩千多年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扮演的腳色,與其說是一個個力揮旌旗的
Thumbnail
★俗話說「西洋鍍金,東洋鍍銀」。西方世界的強盛你一定不陌生,但同樣身為東方國家的日本,是如何脫亞入歐,成為與歐美齊名的亞洲強國?若想了解箇中緣由,從東洋美學談起,似乎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Thumbnail
★俗話說「西洋鍍金,東洋鍍銀」。西方世界的強盛你一定不陌生,但同樣身為東方國家的日本,是如何脫亞入歐,成為與歐美齊名的亞洲強國?若想了解箇中緣由,從東洋美學談起,似乎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Thumbnail
我的朋友之中,很多人喜歡董陽孜的字。他們買回去掛在牆上, 有人把它視為現代中國書法,有人把它視為抽象書,也有人把它視為悅目的裝飾。很少人認真地為它定位。董陽孜的做法究竟是字還是畫呢?這是一個頗為難解的問題。
Thumbnail
我的朋友之中,很多人喜歡董陽孜的字。他們買回去掛在牆上, 有人把它視為現代中國書法,有人把它視為抽象書,也有人把它視為悅目的裝飾。很少人認真地為它定位。董陽孜的做法究竟是字還是畫呢?這是一個頗為難解的問題。
Thumbnail
 ►時間軸: 課程從早期至近期,講解了1. 埃及、2. 希臘羅馬、3.中古世紀、4. 古典時期、5. 印象派、6. 現代美術、7. 當代藝術的西洋美術史。   ►大綱: 藝術的創造過程,是人的感官接收外界的東西,經過腦袋轉換之後,用手繪將其轉化為藝術作品。而藝術的重點,並非在於畫得多厲害,而是腦袋
Thumbnail
 ►時間軸: 課程從早期至近期,講解了1. 埃及、2. 希臘羅馬、3.中古世紀、4. 古典時期、5. 印象派、6. 現代美術、7. 當代藝術的西洋美術史。   ►大綱: 藝術的創造過程,是人的感官接收外界的東西,經過腦袋轉換之後,用手繪將其轉化為藝術作品。而藝術的重點,並非在於畫得多厲害,而是腦袋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Thumbnail
1952年,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 1906-1978)在紐約《藝術新聞》發表了有關美國行動藝術家一文,「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因而成為詮釋這些藝術家創作精神的重要名詞。畫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表現之地」,而是一樁「事件發生的場域」。
Thumbnail
1952年,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 1906-1978)在紐約《藝術新聞》發表了有關美國行動藝術家一文,「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因而成為詮釋這些藝術家創作精神的重要名詞。畫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表現之地」,而是一樁「事件發生的場域」。
Thumbnail
帶有表現主義特質的抽象繪畫,不但可以在美國及法國找到,也出現於德國。一九五二年法蘭克福舉辦了「新表現主義」(Neu-expressionisten)展覽,這可以視為該新繪畫手法的開始,並促成了「四人社團」(Quadriga group)的成立。
Thumbnail
帶有表現主義特質的抽象繪畫,不但可以在美國及法國找到,也出現於德國。一九五二年法蘭克福舉辦了「新表現主義」(Neu-expressionisten)展覽,這可以視為該新繪畫手法的開始,並促成了「四人社團」(Quadriga group)的成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