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壯麗的動物大遷徙

神奇壯麗的動物大遷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年朋友們在台灣各地以蝸牛的腳步旅行,間或會探訪世界各國的自然遺產。大伙對非洲肯亞與坦尚尼亞間的動物大遷徙都很有興趣,尤其最近這兩年聽已去過的朋友談到,因為全球暖化使氣候變遷加劇,動物遷徙的數量與日期變得比較不確定,這讓我們對這個行程更為憧憬,希望趁這個神奇的自然現象未消失前能到現場親眼目睹,同時因為路途遙遠又旅途顛簸,趁年輕體力好時比較不會累。

就在蒐集資料時想起台灣曾經翻譯過的一本書,由BBC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導演所寫的《自然界大變化:大氾濫.大饗宴.大遷徙》

長期以來,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自然生態紀錄片,總是非常精彩又深入,這除了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充裕的製作經費支持,也擁有一批非常專業又深具使命感、甚至可以說是狂熱的工作團隊。

不過觀眾在電影頻道上,不管是花二十多分鐘或四十多分鐘,很快地看完令人瞠目結舌的紀錄片,不管節目內容是多麼神奇,或是令人驚歎的壯觀,還是複雜豐富得令人感動,當關掉電視或轉換頻道後,讓其他節目炫爛的聲光影像立刻取代剛剛的感受,其實是有點可惜的。

這甚至還會導致幾個副作用。首先,光是看這些紀錄片,可能會認為地球還是這麼豐富、充滿生命力,那些環保人士所呼籲的什麼物種滅絕,大概是杞人憂天了!另外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們帶領民眾接近大自然時,會產生的困擾──那些常看生態紀錄片、見多識廣的朋友反而會產生很大的挫折感:怎麼在森林裡觀察大半天,什麼事都沒發生?!那些影片中的「精彩」鏡頭怎麼都看不到呢?

這本書的作者們,也就是實際拍攝影片的工作團隊,很誠實且誠懇的在書中紀錄他們在拍攝過程遭遇的困難。影片二十秒的畫面,也許是他們在酷熱的沙漠或極冷的海中守候好幾個星期才出現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讓我們瞭解到,大自然的確是神奇、壯觀,而且又物種豐富沒錯,可是,生物的數量與密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多,甚至脆弱得隨時處在滅絕的危機中。

2014年版的立體書封

2014年版的立體書封

他們紀錄了幾個大自然裡大規模的循環現象,有非洲沙漠定期的雨季、河水大氾濫,也有北美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生物與視覺大饗宴,以及人們常常在影片中看到的,草原上數千隻羚羊等動物的集體大遷徒。

這些現象都是地球的物種在漫長時光的演化過程中,配合著地形與氣候,以食物鏈關係所形成的複雜關係。可是若只從影片來看,會覺得很熱鬧,而且我們會感覺到,似乎離開我們生活的都市,自然荒野裡到處充滿了如此的景觀。幸好有這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文字來帶領我們思考,這些自然界大變化所依賴的平衡,也許即將被人類所破壞,物種也將隨之絕滅。

其實2011年二月、國際上最權威的雜誌《自然》(Nature)期刊刊登的研究報告就指出,人類很可能已經引發了地球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地球在過去五億多年裡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但是這五次主要都來自於自然或意外(磒石)事件,如今這次大滅絕的原因卻來自於人類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包括過度獵捕或活動範圍擴增侵蝕了物種的棲息地、人類遷徙帶動物種移動使不同地方的原生生態系破壞、各種污染、化石燃料產生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等等。

一般而言,物種的演化需要漫長的時間,整個地球原本就一直在變動中,但是這些變動基本上都是以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的速度遞變,維持著動態平衡。可是人類文明的出現,尤其在發明農耕技術之後,哥倫布大交換乃至近兩百年工業文明的急遽發展,才大規模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與平衡。而且因為變化速度太快了,物種來不及演化出因應的存活之道,難免遭到滅絕的結果。

一旦大部份的物種滅絕了,人類其實也很難在這個生命彼此都休戚與共的地球上獨活。我們讚歎生命的奧妙之餘,必須正視人類的責任,並且為地球的物種永續勇於付出行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