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理財的第一堂課】分享給投資新手一篇最簡單的教學|小人物講股

2018/12/3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第一次發布於此連結,更多文章請見小人物講股

前言:

在開始投資之前,我們要先認清楚為什麼我們要投資。
  • 投資,是為了保住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不被通貨膨脹吃掉;
  • 投資,是為了能在幾十年之後,不再為了生存而工作;
  • 投資,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資產跟著世界科技的進步;
  • 投資,是為了總有一天,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做真正熱愛的事情;
許多人以為投資就是拿了幾萬塊買了一張股票放著,然後每天盯著股價變動,祈禱它有一天漲到一百萬。
那叫做賭博,不是投資
真正的投資,應該是把錢放進一個有效率幫你管理資產的地方,例如你把錢放進銀行做定存,然後你從中獲取1%的利息。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借用你的錢放貸款給別人,相當於你投資了銀行讓他們有生意可以做,這就是讓錢生錢的運作模式。

你要把錢拿去放在一個可以增長的地方,而不是拿去賭桌上豪賭,然後求神拜佛祈禱自己會贏錢。

但為什麼很多投資的前輩都不建議把錢放銀行做定存呢?很簡單,因為通貨膨脹比銀行的定存還高。

一般來說,開發國家的通貨膨脹為3%,而銀行定存只有1%,如果你把所有的錢都放在銀行,那每年你的資產就會縮水2%。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找一個比定存報酬更高的地方放我們的錢。

新手致富的思維模式有哪些?

一、善用複利的力量

複利,英文是Compound interest,Compound本身帶有複合物的意思,或是指稱化學的化合物;Interest在這裡指的不是興趣,而是利益、利息。

兩者合起來就是重複計算的利息,意思是把每年的利息在持續投入資產中,利滾利持續獲取報酬,產生指數型成長的力量;如果是單利(Simple interest),則不會把每年獲得的利息加到本金裡去計算。

我們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比較20年過後,複利和單利的差距會有多大:
小西用100萬投資一個年報酬率為5%的商品,每年領到五萬的利息,繼續放著投資;小城則投資100萬,把每年領到五萬的利息拿出來使用。

經過20年,兩者的差距有多大?
如果我們再積極一點,除了第一年投資本金100萬,每年再投資十萬塊的話,複利跟單利的差距多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的力量比原子彈還要可怕」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知道了複利成長很重要,那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把投資的錢拿出來使用呢?

二、用被動收入達成財富自由

我不只一次在部落格強調被動收入的重要性,甚至還撰寫【被動收入實戰】分享給大家。

「被動收入」指的是你不需要一直花時間體力,也能自動幫你賺錢的模式,例如股息、基金配息、租金。 在達成財富自由的路上,被動收入在後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用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過活,讓我們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工作。

有關被動收入的文章,可以看我寫的這幾篇:
當「被動收入 > 生活所需」,我們就達成財富自由了
當被動收入增長的速度終於大過通貨膨漲,我們就有使用不完的資產,也就達到財富自由了!
現在我們知道了被動收入跟複利思維的重要性,那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率的累積投資的本金,甚至是資產呢?

三、延遲享樂的習慣

收入>資產>負債>支出,剩下的才是玩樂的錢
千熹世代,許多年輕人非常喜歡旅遊,在Ig上充斥著各種出國旅遊的照片,千熹世代也非常崇尚美食文化,願意為了網紅推薦的餐廳花上好幾個小時排隊;或者是每個月都花一大筆治裝費,買衣服買化妝品。

你問我喜不喜歡旅遊,我會回答:
「比起旅遊,我更喜歡旅行。旅行跟旅遊不同的地方是,旅行會在一個地方待上更久,可能是數個月或是數年,這樣能更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甚至在當地工作,學習他們的語言,品嚐他們的小吃,對我來說,這樣的旅程更有意義。」

至於美食,這就是我完全不能理解的範疇XD

我常常在想,真的大家都那麼喜歡旅遊、吃美食、買衣服嗎?這樣的快樂程度,能持續多久的時間?如果旅遊、吃美食、買衣服這麼快樂,為什麼沒過多久又開始愁眉苦臉,抱怨工作抱怨社會呢?

老實說,自從開始投資理財之後,我就非常少旅遊,甚至國內旅遊也盡量避免,第一個是旅遊不符合我對旅行的定義,旅行的過程我會覺得有點無趣,第二個是我有延遲享樂的習慣,現在的我,會先把工作賺的錢一部分拿去存放在投資帳戶,然後是生活帳戶,剩下的錢則放在玩樂帳戶。

投資帳戶的錢拿去投資產生被動收入之後,我再用被動收入去投資、去享樂。買3C產品、旅行、跟家人去玩,都是用被動收入,不變賣祖產!
這樣延遲享樂的心態,大大縮短了我投資理財的道路,讓我少打拼5-10年,更極端一點,你可以嘗試極簡主義,讓慾望降至最低程度

四、投資指數型基金,讓資產跟世界一起前進

講了這麼多,那我們到底要投資什麼商品,才能確保我們賺的錢不會賠掉呢?其實報酬率跟風險本來就是兩面刃,越高報酬率的標的,就有著越高的風險,我不會說什麼投資工具是最好的,我只會說不同的投資工具適合不同程度、不同年紀的人,端視你的風險耐受性在哪裡。

這裡推薦給新手的方式,就是「指數型基金」。

巴菲特曾經說過:
「如果我死後,請我的家人把我的資產全部賣掉,然後投資道瓊指數基金就可以了。」

「我認為一般投資人只要投資指數型基金,就能打敗大部分的主動型基金管理者。」
對巴菲特來說,他的方式是用盡全力理解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管理階層、閱讀財務報表。 也就是說,充分理解一家公司是他降低風險的方式,可是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做到像巴菲特一樣極致,所以更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追蹤指數,力求和市場表現相同的基金,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世界的景氣繁榮,淨值當然就會漲,如果世界進入蕭條,淨值就會跌。指數型基金不像個股,追求超額報酬、超越大盤的表現,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研究財報,是最適合新手投資的工具。

試想50年後的世界,你認為到時候的人類文明會不會比現在繁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可以投資指數型基金;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什麼也不用投資(人類世界文明倒退嚕的話,那不如保留現金、物資還比較有價值)。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選市不選股的商品,市場可大可小,你可以投資台灣的市場,也可以選擇美國、中國、日本,當然也可以投資全世界市場,把雞蛋放在最多的籃子裡。
MSCI編製的台灣指數:長期來看,市場一定是向上成長的!

五、先理債再理財

比起投資,處理負債更重要!

有人會說,我如果能達成年報酬率5%的目標,是不是就不用把錢留給每個月利息3%的負債? 我的建議是,你仍然應該儘早還債,為什麼呢? 因為股市報酬率不可能年年5%,在多頭市場,你可能真的有辦法賺到每年5%以上的報酬,但要是哪一天不小心進入熊市被套牢,不但賺不到錢,還沒有多餘的錢去還債,利息卻是穩穩不動的3%,陷入了更慘的「負報酬率狀態」。

負債也會影響你的投資效率,在上面富爸爸的圖中說明,一個良好的理財狀態應該要能持續減少負債,資產持續增長,減少負債就是在減少現金流的支出,而且報酬非常穩定可預期!

儘早還債省下來的利息,幾乎可以篤定比大部分投資人在股市中賺的錢要多還要穩定,這就是為什麼還債比投資還重要。
利息每年在穩定吃掉你的錢,報酬卻會隨著市場有所變動

尾巴:投資理財沒那麼困難,困難的是你沒有下定決心嘗試


其實投資理財比想像中容易,光是你意識到自己該投資理財,就是個很好的開始,每天存50塊,一個月就有1500塊,一年就有18250塊可以投資。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月光族,有些都快30歲了依然沒有自己的存款,除了不可控制的因素之外(家庭、環境),我相信可控因素不可能沒有,開源節流的空間一定存在,只是他們不願相信自己的可能性(成長型思維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心態致勝》)。

人生咻咻一下子就過去了,不要因為不相信自己,就自暴自棄,抱怨社會抱怨環境,專注在可以控制的變量,你一定有可以成長的空間,因為天賦說是本世紀最爛的理論!

另外,支撐投資理財根基的是你有沒有記帳的習慣(掌握自己的現金流),關於記帳,我們以後再找時間來談談。
一個小藥師,不甘於平凡的人生,想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西城
西城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後,利用藥師這個職業生存著,順便養活自己的夢想。 2018年開始寫作,範圍從閱讀說書、醫療保健、自我成長、時間管理到投資理財,希望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自己的價值觀給讀者,並逐漸擴大自身影響力。 文章整合於個人網站《小人物講股》,歡迎全網搜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