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危機與塑膠吸管的存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過那段影片嗎?一隻可憐的海龜鼻子裡卡進一根塑膠吸管。替代塑膠吸管的議題,最近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因應政府政策對塑膠使用的限制,市場開始尋求環保替代品。消費者不想成為污染的罪魁禍首,但他們仍需要吸管。所以,你會看到不同材料的吸管大量湧入市場。
設計師現在必須設計塑膠吸管的替代品,但他們得非常小心。這不單是為了讓產品在市場上獲利而設計,而是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設計可以成功替代塑料吸管,政府可能會通過法律禁止使用塑料吸管。但是,問題的解決方案,總會導致其他問題。例如,台灣政府在80年代鼓勵免洗筷作為B型肝炎的預防措施。由竹子製成的免洗筷應該環保,結果卻是難以回收、分解速度不如預期、大量消耗的短命產品。
比起筷子,吸管的問題卻更複雜,重複使用的材料有清洗與衛生問題,而再生可分解的材料則有防腐處理問題。設計師考慮耗費的資源與產生的汙染。困難的不是外觀和機制,而是生產方法和材料。不論是耐久材還是可分解材,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設計師能做的,只不過是盡可能減少損耗與影響而已。
海龜影片是真的,污染對動物和環境構成威脅也是真實的。但是當你細想,會發現問題不是吸管是塑膠製的,而是吸管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所以,無論是不銹鋼吸管、玻璃吸管還是鑽石吸管,只要人們繼續將廢物傾倒入海中,仍然會進到海洋生物身體裡。
台灣政府的政策呼籲民眾減少使用塑膠,要求商店減少提供塑膠袋,或者額外收取袋子的費用。有天,我姐姐下班回家,帶著一個裝著烏龍茶的杯套袋。綠色棉布上佈滿貓的圖案。她說買飲料時可以用來代替塑膠袋。
好吧,有道理。
然後,她前幾天又帶回另一個編織杯袋。我查了她網購的購物車,不意外找到另一個麻布水壺袋的訂單。
偏好和消費習慣,根據消費者的觀念和信念而改變。道德消費和綠色消費已成為設計師和消費者的重要關注點。消費者越來越關注他們的產品製造方式,以及消費帶來的影響。可分解、可再生、永續與低碳成為吸引消費者的特質。而環保的生活模式成為一種流行。
杯套袋的發明和設計立意良善,毫無疑問。然而,「環保」成為廣告標語,另一種銷售更多產品的營銷策略。設計關注的不再是,設計是否真正環保,而是能否用環保來包裝。消費者不希望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社會與自然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卻不斷說服自己,該產品對地球無害,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再買一個編織袋,即使他們已經有了杯套袋。
設計師看中塑膠限縮帶來的市場需求,也因應不同需求設計各種商品。然而,一切又回到設計的初衷,改善生活品質,促進人類福祉,而不是不斷往魚缸裡倒飼料。此外,消費者應該是聰明的魚。明智地選擇,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吃到撐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diist Odiis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選擇,別人提供給我們的選擇,相信,別人告訴我們的真實。商業廣告宣傳著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才會有美好生活。供應商提供了很多選項,讓我們覺得我們有很多選擇,可以決定想要的東西,殊不知只是新瓶裝舊酒。
 紅燈。穿著套裝的OL、帶著長袖和口罩的中年阿姨,以及像我這樣的通勤機車族停在十字路口。這是台灣的日常風景。儘管大多數人都搭得起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車,但摩托車,或說機車,在台灣仍然很受歡迎。
一輛腳踏車沿著街道滑行,穿過維多利亞在位時倫敦的煙與霧。風、行人的視線和自由的狂喜拂上單車騎士的臉。那是名紳士、工廠工人、報童,甚至是穿著燈籠褲的淑女!
既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製造商的你,可能認為工業設計很難懂。其實,設計與製造離我們沒有那麼遙遠。 舉個例子,你想為你的奶奶烤蛋糕。首先,你必須做研究,知道她喜歡巧克力、對花生過敏而且有糖尿病。
 我們小題大作了嗎? 還記得「只要知道怎麼Google,任何人都會做炸彈」的笑話嗎?有了可以從網路上下載的「維基武器」可就不那麼好笑了。
我們選擇,別人提供給我們的選擇,相信,別人告訴我們的真實。商業廣告宣傳著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才會有美好生活。供應商提供了很多選項,讓我們覺得我們有很多選擇,可以決定想要的東西,殊不知只是新瓶裝舊酒。
 紅燈。穿著套裝的OL、帶著長袖和口罩的中年阿姨,以及像我這樣的通勤機車族停在十字路口。這是台灣的日常風景。儘管大多數人都搭得起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車,但摩托車,或說機車,在台灣仍然很受歡迎。
一輛腳踏車沿著街道滑行,穿過維多利亞在位時倫敦的煙與霧。風、行人的視線和自由的狂喜拂上單車騎士的臉。那是名紳士、工廠工人、報童,甚至是穿著燈籠褲的淑女!
既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製造商的你,可能認為工業設計很難懂。其實,設計與製造離我們沒有那麼遙遠。 舉個例子,你想為你的奶奶烤蛋糕。首先,你必須做研究,知道她喜歡巧克力、對花生過敏而且有糖尿病。
 我們小題大作了嗎? 還記得「只要知道怎麼Google,任何人都會做炸彈」的笑話嗎?有了可以從網路上下載的「維基武器」可就不那麼好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賤物鬥窮人」是一種惡性循環的消費行為模式。很多人包括叮噹在內都逃不過平價貨品的誘惑,久而久之家中大量囤積沒有什麼大用途的貨物。囤積消耗性的貨品還好一點,因為物品終有一天會耗盡,可是那些非消耗性的貨品就特別叫人頭痛。雞肋嘛,棄之可惜,留着又沒啥用......
Thumbnail
文化中心大廳展出幾所小學學生的美勞作品。 介紹珍稀鳥類丹頂鶴,濕地生態的珍貴,以及海洋魚類和生物,因人為過度濫捕,導致魚類減少枯竭,塑膠袋、吸管對鯨魚、海龜、珊瑚礁的危害,塑膠微粒污染海洋環境,進入食物生態鏈,最後受害的也是人。 這些話題都是老生常談,口號喊了二三十年,沒有改善,沒有變得更好,反
Thumbnail
我分享了嘗試減塑生活的經驗,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攜帶食物袋、保溫瓶、餐具的習慣,消除塑膠袋的使用。並提到在市場購物,如何使用自備包材以及所面臨的困難點。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政治制裁下,環團的環境考慮擺一邊? 如何看此事?台塑:熱值高又便宜,台泥:灰份適中可以拿來混搭,降低排放。產業界是幾個可行性方案間的比較,環保NGO是現狀與烏托邦的比較。 核廢是問題,CO2更是迫在眉睫,再生電破壞原野農林地。但環團視而不見,不但堅
Thumbnail
自從走塑環保政策強制實施後,外賣餐具的質素大幅下降。紙餐具不但有異味,而且用來進食也不方便。政府的走塑措施相當擾民,沒有完善的配套,強制市民必須忍受質素低劣的紙餐具。個人對走塑措施的強制性感到十分不滿,建議給予市民可自行選擇購買即棄餐具與否。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賤物鬥窮人」是一種惡性循環的消費行為模式。很多人包括叮噹在內都逃不過平價貨品的誘惑,久而久之家中大量囤積沒有什麼大用途的貨物。囤積消耗性的貨品還好一點,因為物品終有一天會耗盡,可是那些非消耗性的貨品就特別叫人頭痛。雞肋嘛,棄之可惜,留着又沒啥用......
Thumbnail
文化中心大廳展出幾所小學學生的美勞作品。 介紹珍稀鳥類丹頂鶴,濕地生態的珍貴,以及海洋魚類和生物,因人為過度濫捕,導致魚類減少枯竭,塑膠袋、吸管對鯨魚、海龜、珊瑚礁的危害,塑膠微粒污染海洋環境,進入食物生態鏈,最後受害的也是人。 這些話題都是老生常談,口號喊了二三十年,沒有改善,沒有變得更好,反
Thumbnail
我分享了嘗試減塑生活的經驗,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攜帶食物袋、保溫瓶、餐具的習慣,消除塑膠袋的使用。並提到在市場購物,如何使用自備包材以及所面臨的困難點。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政治制裁下,環團的環境考慮擺一邊? 如何看此事?台塑:熱值高又便宜,台泥:灰份適中可以拿來混搭,降低排放。產業界是幾個可行性方案間的比較,環保NGO是現狀與烏托邦的比較。 核廢是問題,CO2更是迫在眉睫,再生電破壞原野農林地。但環團視而不見,不但堅
Thumbnail
自從走塑環保政策強制實施後,外賣餐具的質素大幅下降。紙餐具不但有異味,而且用來進食也不方便。政府的走塑措施相當擾民,沒有完善的配套,強制市民必須忍受質素低劣的紙餐具。個人對走塑措施的強制性感到十分不滿,建議給予市民可自行選擇購買即棄餐具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