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之弦—《交響人生》

命運之弦—《交響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交響人生》劇照(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交響人生》劇照(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這是9年前的老編老喬(下北澤世代創辦人)要我寫的文章,那時我們做著一份很fancy的雙週報刊物,專門介紹國內外音樂動態,那份雙週報不在了,老喬也已遠遊不在了,我活過了他當時離開的年紀,比他老了!

重讀這篇文章,能和9年前的自己接軌,也憶起那段在編輯部的時光。謝謝他那時為我開啟一小欄的專欄,那時為了寫這單元,看了好多試片,是難忘的時光,之後有找到過去的文章,再陸續分享。

命運之弦—《交響人生》原載於MUZIK2雙週報

從電影《香水》裡,我們明白了一件事,嗅覺是有記憶的,透過某些特殊氣味,我們得以回想起人生中的某些片刻。這麼說來,聽覺是否也能和記憶接軌?有沒有那樣的一首歌、一段旋律和一種樂念,能夠深深烙印你心,成為一種符碼,甚至在無形中,埋藏於基因血液,進而造就某種命運上的關聯?

貫穿電影《交響人生》(Le Concert)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便是屬於這一類型的淺在語言,經由導演細密的鋪陳運用,使得這首居於配樂角色的作品指涉性無窮。在戲外,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精緻、優美、感傷且氣勢磅礡,蘊涵了柴可夫斯基獨特且無比濃厚的俄羅斯哀愁,演奏此曲需要超絕的小提琴技巧;在戲裡,這首作品承載了沈重的命運,也讓意志與天賦得以彰顯,進而貫徹理想和執著,達到和諧的極致。

《交響人生》描述政治如何影響音樂,而音樂鍊結著一份無盡的愛。在蘇聯瓦解之後,許多優秀的音樂家逃往世界各地尋求庇護,做一些和音樂無關的行業,一名清潔工的真實身份是成就非凡的指揮大師,開著救護車的司機是傑出的大提琴家,猶太籍的小號手四處兜售手機,這群看似烏合之眾,實則有著輝煌的過去,他們要到巴黎,他們想要再度上臺,他們想再度燃燒未竟的夢想,我相信這是很可能真實發生的事情,然而,這並非一般的音樂電影,武林秘笈裡的「不成瘋,不成魔」或許也可套用至音樂演奏,走火入魔之時,便是登峰造極之始,在不落俗套的劇情之下,關於命運的真相,導演安置了一個更大的謎底等待你去拆解。

avatar-img
李欣恬的藝文筆記。Artsy Tea Talk
37會員
132內容數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如果你也相信文字報導的力量,歡迎持續關注我的粉專和文字。我會盡我所能地訪問、盡可能地寫,願字裡行間的一切,有天成為你願意一再造訪的天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年少的布拉姆斯 日子是奇妙的,不知何原因,每年春日總教人特別疲憊,特別想去音樂廳聽音樂會,也許會聽到睡著,卻也是一種享受,讓音樂洗過自己,我總能在對的時間睜開眼睛,為台上音樂家鼓掌。 而在意識漫遊的狀態下聽音樂,總能有特別的收穫和禮物,作為一整年度的支撐,這已經成為我生命裡不成文的儀式,每年在三月份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鋼琴教授辛特戶伯,是少數跨越學界和業界的鋼琴家,近年他在亞洲地區相當活躍,日本、台灣都可見到他的演奏身影。(陳藝堂攝影,尼可樂藝術提供)  電影《鋼琴教師》裡描述一名情感極為壓抑的鋼琴女老師,自小在母親嚴厲管教之下,她的外在表現得體、端莊又賢淑,平時在維也納音樂大學
香港音樂人李勁松以南音、電音、舞蹈、影像和詩歌等素材結合而成的演出現場。  一位創作者的作品模樣,並不必然和他的成長背景有所關聯,就像香港音樂人李勁松,即使是從小在南音的故鄉泉州成長,現在他將電音作品和南音相結合,回溯起來,最初他是先從崑曲領域,才進而感受到南音之美,並重拾和南音的連結。  「南音對
作曲家李元貞本周末返台發表NSO委創作品《西岸》。 如何描繪一座島嶼的模樣?作曲家李元貞選擇從她所熟悉的「西岸」開始,作一場曖昧朦朧卻又極其寫實的聲響書寫。 從小在台灣西岸台南成長、現也居住於美國西岸城市的李元貞,在一次的海灘旅行中,從冰冷的海水沖上雙腳的片刻裡,捕捉創作靈感,成為管弦樂新作《西岸》
 誠品台中港店即將開幕,主打書店和海景相依的新聞,讓我想起小時候參加學校合唱團的經驗,最難忘的曲子就是《大海啊故鄉》,馬上在網路上尋找連結,也很幸運地找到了非常符合童年時期情境的畫面,連服裝的配色都
82歲的指揮家祖賓.梅塔來台為79歲的指揮家楊頌斯代班,和巴伐利亞愛樂將從南演到北,所到之處,樂迷皆大呼過癮。圖為祖賓.梅塔於高雄排練現場。(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今晚在非常近的距離,看著原本高大魁
年少的布拉姆斯 日子是奇妙的,不知何原因,每年春日總教人特別疲憊,特別想去音樂廳聽音樂會,也許會聽到睡著,卻也是一種享受,讓音樂洗過自己,我總能在對的時間睜開眼睛,為台上音樂家鼓掌。 而在意識漫遊的狀態下聽音樂,總能有特別的收穫和禮物,作為一整年度的支撐,這已經成為我生命裡不成文的儀式,每年在三月份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鋼琴教授辛特戶伯,是少數跨越學界和業界的鋼琴家,近年他在亞洲地區相當活躍,日本、台灣都可見到他的演奏身影。(陳藝堂攝影,尼可樂藝術提供)  電影《鋼琴教師》裡描述一名情感極為壓抑的鋼琴女老師,自小在母親嚴厲管教之下,她的外在表現得體、端莊又賢淑,平時在維也納音樂大學
香港音樂人李勁松以南音、電音、舞蹈、影像和詩歌等素材結合而成的演出現場。  一位創作者的作品模樣,並不必然和他的成長背景有所關聯,就像香港音樂人李勁松,即使是從小在南音的故鄉泉州成長,現在他將電音作品和南音相結合,回溯起來,最初他是先從崑曲領域,才進而感受到南音之美,並重拾和南音的連結。  「南音對
作曲家李元貞本周末返台發表NSO委創作品《西岸》。 如何描繪一座島嶼的模樣?作曲家李元貞選擇從她所熟悉的「西岸」開始,作一場曖昧朦朧卻又極其寫實的聲響書寫。 從小在台灣西岸台南成長、現也居住於美國西岸城市的李元貞,在一次的海灘旅行中,從冰冷的海水沖上雙腳的片刻裡,捕捉創作靈感,成為管弦樂新作《西岸》
 誠品台中港店即將開幕,主打書店和海景相依的新聞,讓我想起小時候參加學校合唱團的經驗,最難忘的曲子就是《大海啊故鄉》,馬上在網路上尋找連結,也很幸運地找到了非常符合童年時期情境的畫面,連服裝的配色都
82歲的指揮家祖賓.梅塔來台為79歲的指揮家楊頌斯代班,和巴伐利亞愛樂將從南演到北,所到之處,樂迷皆大呼過癮。圖為祖賓.梅塔於高雄排練現場。(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今晚在非常近的距離,看著原本高大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