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北京愛貓返台之路何其遠 她花3年時間還繞道日本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海外讀書、工作時,有些人會在當地飼養寵物,但若是決定結束行程,你會願意帶著牠一起回到家鄉嗎?過去,台灣嚴格禁止孟加拉及中國的犬貓入境,讓許多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人最終選擇放棄寵物,一部分人則是會花錢請寵物託運業者處理,但過程難以保障動物舒適度及安全。為了讓在中國領養的兩隻貓咪一起安全回家,台灣女孩龍緣之花費的心力絕對超乎你想像!

raw-image

在中國參與動保行動以及攻讀碩、博士的龍緣之,2008年時「因緣際會」領養了第一隻貓:KOKO本來是龍緣之室友領養的貓,跟她感情很好,當同為留學生的室友畢業離開卻沒有計劃帶貓一起回國後,她就接手了KOKO。與此同時,她也在路上救援了差點被車輾過的受傷貓KAKA,自那時起,她就開始煩惱該怎麼帶貓咪回台灣,直到2012年起的資料搜尋、2014年開始為貓咪注射晶片進行程序、2015年實際帶貓咪前往日本、2016年檢疫期滿回台,耗費多年,就是為了讓兩隻貓咪安全回家。

「每次我短暫回台灣請人幫忙照顧貓咪,牠們都會很焦慮、壓力禿,所以我要離開時一定要把牠們也一起帶走,那是我那個階段人生最大的挑戰與任務」龍緣之表示,不管是工作也好、學業也好,當時對她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比把貓咪平安帶回台灣更困難,「這件事真的比準備寫博士論文還複雜。」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的檢疫法規規定,中國的犬貓不得入境台灣,一些願意帶走寵物的人會選擇委託當地的寵物託運業者,但品質不一且安全性存疑,無論是直接違法走私,還是走模糊地帶的到第三地進行中轉,運輸和安置空間的動物福利都令她不能信任,加上貓咪又敏感,她不敢也不願意冒險。

龍緣之表示,寵物託運業最常見的做法是帶動物到香港「過水」,在香港於檢疫中心或寄養單位待個幾天或幾週後,再運往目的地。她有認識的由中國前往英國留學的學生就走這個管道,但不知是否在過程中太過緊迫,兩隻貓回到英國後,一隻很快就過世了。為了避開任何的隔離期,龍緣之開始搜尋可以直接從機場將貓咪帶走的國家。在研究了許多國家對中國、對台灣的檢疫程序後,她決定帶著貓咪前往日本短居,再回到台灣。

raw-image

日本的寵物相關檢疫法規很完善,對飼主也相對友善,只要備妥所有相關文件證明,貓咪從中國到日本的當天就可以直接帶回家。由於日本非狂犬病疫區,從日本帶回台灣也無需隔離。

但是,準備資料的過程相當困難,因為在網路上....閱讀全文,請點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PG動物友善網的沙龍
5會員
30內容數
2019/06/24
記者 吳昱賢/報導 英國推出的「刺蝟」標誌 圖片來源/英國交通部 大家對於路上的交通標誌熟悉嗎?減速、前有落石、禁止迴轉這些號誌相信一般人都不陌生,但你有看過這個「刺蝟」的標誌嗎?這是英國最新推出的道路標誌,事實上它要駕駛人注意的不僅是刺蝟,而是這條道路是動物遭到路殺的頻繁路段。 英國交通運輸部長在
Thumbnail
2019/06/24
記者 吳昱賢/報導 英國推出的「刺蝟」標誌 圖片來源/英國交通部 大家對於路上的交通標誌熟悉嗎?減速、前有落石、禁止迴轉這些號誌相信一般人都不陌生,但你有看過這個「刺蝟」的標誌嗎?這是英國最新推出的道路標誌,事實上它要駕駛人注意的不僅是刺蝟,而是這條道路是動物遭到路殺的頻繁路段。 英國交通運輸部長在
Thumbnail
2019/06/24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一般人或許很難想像,但在加拿大曾經有人強迫動物與其發生性接觸,卻被法院視為合法,原因是現行法律有許多漏洞,當時判決一出,讓國際社會相當震驚。而在18日,加拿大正式通過新法,禁止一切以性為目的與動物接觸,並且進一步限制訓練動物打鬥、或以動物打鬥來營利,為動物的權利再次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2019/06/24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一般人或許很難想像,但在加拿大曾經有人強迫動物與其發生性接觸,卻被法院視為合法,原因是現行法律有許多漏洞,當時判決一出,讓國際社會相當震驚。而在18日,加拿大正式通過新法,禁止一切以性為目的與動物接觸,並且進一步限制訓練動物打鬥、或以動物打鬥來營利,為動物的權利再次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2019/06/24
在惡作劇時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容易會引起對方的不適,對於動物來說也是如此。中東庫爾德動物保護組織(Kurdish American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的負責人布蘭德(Blend Brifkani)6月初在自己的 Instagram上傳了一段影片,片中正在為組織內的獅子
Thumbnail
2019/06/24
在惡作劇時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容易會引起對方的不適,對於動物來說也是如此。中東庫爾德動物保護組織(Kurdish American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的負責人布蘭德(Blend Brifkani)6月初在自己的 Instagram上傳了一段影片,片中正在為組織內的獅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貓眼徐徐瞇起,有罐頭吃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一天牠都蜷縮在一方紙箱,呼嚕睡去。不論多煩惱,我只要看著Robin就能心安一半。塞滿雜物的房間無礙玩興,貓在箱與箱間鑽進鑽出、跳上跳下,像玩在迷宮遊樂場。外頭的瘟疫是無法承受之重,裡頭的貓倒是活得輕盈,彷彿早已參透生命無常,日日如常的路徑。
Thumbnail
貓眼徐徐瞇起,有罐頭吃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一天牠都蜷縮在一方紙箱,呼嚕睡去。不論多煩惱,我只要看著Robin就能心安一半。塞滿雜物的房間無礙玩興,貓在箱與箱間鑽進鑽出、跳上跳下,像玩在迷宮遊樂場。外頭的瘟疫是無法承受之重,裡頭的貓倒是活得輕盈,彷彿早已參透生命無常,日日如常的路徑。
Thumbnail
十年前貓奴Vivi和小黑的初次邂逅,從遇見小黑到把他接回家,經歷了種種困難與挑戰。文章分享了Vivi帶小黑回家的心路歷程,以及小黑帶給Vivi生活中的改變和快樂。
Thumbnail
十年前貓奴Vivi和小黑的初次邂逅,從遇見小黑到把他接回家,經歷了種種困難與挑戰。文章分享了Vivi帶小黑回家的心路歷程,以及小黑帶給Vivi生活中的改變和快樂。
Thumbnail
瞭解遠赴泰國旅行時帶貓所需的手續及注意事項,包括預定艙位、準備文件、報到、檢疫、入境等流程。提供了詳細的步驟和重點提醒,能幫助您順利帶著愛貓前往泰國。
Thumbnail
瞭解遠赴泰國旅行時帶貓所需的手續及注意事項,包括預定艙位、準備文件、報到、檢疫、入境等流程。提供了詳細的步驟和重點提醒,能幫助您順利帶著愛貓前往泰國。
Thumbnail
最近發現住家附近有1隻貓媽媽和3隻幼貓,買了貓飼料在陽台每天餵養,但感覺這樣挺好的,與牠們的緣分能看見,但不被彼此束縛。 過去在家前後養過一隻紅貴賓,和兩隻賓士貓,紅貴賓養了10多年,之後有一隻流浪的賓士貓總是看著我家,看了很乖很可愛,但發現患有愛滋病,就帶回家照顧養了,最後一隻算是小貓,來我家半
Thumbnail
最近發現住家附近有1隻貓媽媽和3隻幼貓,買了貓飼料在陽台每天餵養,但感覺這樣挺好的,與牠們的緣分能看見,但不被彼此束縛。 過去在家前後養過一隻紅貴賓,和兩隻賓士貓,紅貴賓養了10多年,之後有一隻流浪的賓士貓總是看著我家,看了很乖很可愛,但發現患有愛滋病,就帶回家照顧養了,最後一隻算是小貓,來我家半
Thumbnail
阿珍說在去年夏天8月19日的時候,家裡來了一隻俄羅斯藍貓,掛著項圈。一開始,阿珍邀請他進家門吃一些小零食(因為英國養貓的文化是放養,通常大家會讓貓咪出去遊蕩,所以也會常常發生鄰居的貓咪互相串門子),結果..
Thumbnail
阿珍說在去年夏天8月19日的時候,家裡來了一隻俄羅斯藍貓,掛著項圈。一開始,阿珍邀請他進家門吃一些小零食(因為英國養貓的文化是放養,通常大家會讓貓咪出去遊蕩,所以也會常常發生鄰居的貓咪互相串門子),結果..
Thumbnail
趁著春節連假末尾,我們北上探訪家人,留下小黑看家。 為牠留下四大碗「貓餅乾」,貓咪專用自動飲水機裝滿水,我們安心離開家,探親歸來之前,估量應該足夠牠吃喝。養寵物貓咪,比起養寵物狗狗, 更大的方便是:可以讓牠單獨看家。有位朋友「狗狗在,不遠遊。」,我則幸運多了..
Thumbnail
趁著春節連假末尾,我們北上探訪家人,留下小黑看家。 為牠留下四大碗「貓餅乾」,貓咪專用自動飲水機裝滿水,我們安心離開家,探親歸來之前,估量應該足夠牠吃喝。養寵物貓咪,比起養寵物狗狗, 更大的方便是:可以讓牠單獨看家。有位朋友「狗狗在,不遠遊。」,我則幸運多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