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與新生-從基督教的救贖觀看新世紀的福音戰士(上)

死與新生-從基督教的救贖觀看新世紀的福音戰士(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是說,1995年十月,這部混雜著卡巴拉、基督教、猶太教以及神道教意象,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最成功和最負盛名的日本動畫之一,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新世紀福音戰士)問世了。由於隱含著大量的宗教,哲學,心理學的暗示跟隱喻不但奠定了這部動畫的導演庵野秀明在日本動畫界宛如好萊塢諾蘭兄弟地位,關於劇情的討論,以及劇中撲朔迷離的末世情節也一直被這部作品的粉絲傳頌討論至今。

raw-image

然而這個許多動畫迷(尤其是男生)青春期的異色記憶,在當年網路還不發達的時候,就像是個夢境一樣--她確實存在著,卻無法被討論。還是高中生的筆著無法理解為何從第四話之後原本新奇有趣的校園青春熱血機器人卡通會開始加入主角崩壞的劇情(看到初號機暴走那集幾乎整個傻眼),然而話雖如此(嚴格說起來這部動畫應該要設17禁或18禁),隨著使徒來襲的音樂響起 ,明明知道不會有什麼好的情節發生,心裡卻又偷偷期待著會有什麼虐待主角的新手法出現,然後就不知不覺像是嗑了藥一樣一集一集追下去,一直追到令人錯愕的結局,然後,夢結束了。

高中畢業的我並不像劇中的主角背負著救世的使命,台灣當時的氛圍也不像這幾年那麼後現代(真的要說,EVA是以當年泡沫經濟後開始高度疏離的日本為藍本比較貼近這幾年的台灣)於是這部動畫很快就被筆者遺忘了....直到這幾年EVA又出新作.....或著說,當年庵野透過虛構的角色,宛如預言一般,已經逐漸在這些經濟發展到瓶頸(諸如大陸或台灣)具象化成為每個人會真實遭遇的議題了.

比如在EVA動畫中一再被使用的能量兵器AT力場(心之璧),其實就是這幾年大眾心理學十分流行的名詞心理界線(boundary);另外在劇情中庵野不斷的透過人物的互動去強調的父愛缺席,以及故事的人物愛無能(想要去愛另一個人卻又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弔詭的從虛擬的故事發酵到現實生活當中

正如同當年天才動畫導演押井守透過劇場版的攻殼機動隊預言了網路世界的興起,

庵野也透過了福音戰士預言了一個後現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表面,越來越疏離的社會的興起.




avatar-img
Yu-yang Chen的沙龍
17會員
63內容數
對於當代基督新教信仰的思辨及個人信仰經歷的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u-ya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憂鬱發作的時候,總會幹些蠢事。比如昨天半夜睡不著,跑出去買條美乃滋,居然忘了帶鑰匙把自己反鎖在門外,一直到現在都進不了門。 好不容易等到圖書館開了,才撐著惺忪的睡眼,躲在公用電腦前等鎖匠開門。 一邊等,我一邊翻著館藏中少數跟我的信仰有關的書籍,越過了深闢的解經書,我看到了一本前陣子很暢銷的基督徒暢銷
說句實話,當某位熱心公益熱心到我覺得不以為然的姊妹借給我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些意外:我不明白為什麼她會關注這個議題,關心這個族群。但我還是很認真把這本書讀完了,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個我無法閃躲的議題,無家可歸這四個字像陰影一樣跟隨在我身邊,如影隨形。 我畢業開始正式工作是在2005年,畢業的第一份工
前一篇提過,庵野秀明藉著特殊的嗅覺,描繪出一個後現代的末日景象:表面上過著和平的日常,實際卻無比焦慮的第三東京市。這樣的現象不僅在日本也在類同社經情況的城市中發生(比如台灣),因此引起了廣大的動漫迷的共鳴。 無獨有偶的,引起筆者重新關注這的議題的,除了在成為成年大叔之後不順遂的社會化經歷,還有一篇
憂鬱發作的時候,總會幹些蠢事。比如昨天半夜睡不著,跑出去買條美乃滋,居然忘了帶鑰匙把自己反鎖在門外,一直到現在都進不了門。 好不容易等到圖書館開了,才撐著惺忪的睡眼,躲在公用電腦前等鎖匠開門。 一邊等,我一邊翻著館藏中少數跟我的信仰有關的書籍,越過了深闢的解經書,我看到了一本前陣子很暢銷的基督徒暢銷
說句實話,當某位熱心公益熱心到我覺得不以為然的姊妹借給我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些意外:我不明白為什麼她會關注這個議題,關心這個族群。但我還是很認真把這本書讀完了,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個我無法閃躲的議題,無家可歸這四個字像陰影一樣跟隨在我身邊,如影隨形。 我畢業開始正式工作是在2005年,畢業的第一份工
前一篇提過,庵野秀明藉著特殊的嗅覺,描繪出一個後現代的末日景象:表面上過著和平的日常,實際卻無比焦慮的第三東京市。這樣的現象不僅在日本也在類同社經情況的城市中發生(比如台灣),因此引起了廣大的動漫迷的共鳴。 無獨有偶的,引起筆者重新關注這的議題的,除了在成為成年大叔之後不順遂的社會化經歷,還有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