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一時之選」,很高興你從現在起願意花時間來進入選擇權操作多彩多姿的世界。我從2003年四月底進入選擇權市場,目前是位全職選擇權交易員,也是一位執業律師,1970年生,後半輩子準備繼續征戰這個充滿了挑戰的市場。在這裡,我能把我這麼多年的交易經驗跟你分享。更重要的是,我會以非常淺白的例子和觀念帶你了解選擇權的基本觀念,同時也會說一些交易台指選擇權和美股個股選擇權的實戰技巧,透過這裡的知識,你對選擇權商品的功能及風險都會有相當的了解,也會對不同的交易策略有初步的認識。
常常我們認為,要成為一個全職的選擇權交易員,必須經過相當的時間訓練,要有很好過來人幫你指路,讓你少走彎路。這裡的系列文章算是選擇權知識的科普,我的設想是你以前沒有接觸過選擇權。當然,我本身的主要策略是1)台指選擇權的賣方策略,2)在美國是個股選擇權的賣方策略搭配個股現貨操作,不過,在介紹選擇權時,買方和賣方是一體兩面,我會衡平的介紹。我更會試著以一個選擇權小白看的懂的方式舖陳我的文章,讓你不會有所扞格。
其實選擇權的觀念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的也很普遍。例如買預售屋,就是一個選擇權的應用,你同時買了一個Call和一個Put,如果房價大跌,你可以行使Put。今年你去買一個預售屋,價格為1000萬元。通常我們和建商會約定如果我們買方違約不付款,建商可以沒收買方所有付出的價金,但不能大於15%。所以,假設房子快要蓋好了,你付了12%的簽約金及工程款,但你發現這個即將蓋好的房子房價跌了16%,只剩840萬元,此時這個成屋的市價小於履約價,對Put而言成為一個價內的狀態,此時你手上就一個Put的選擇權就發揮作用了。你可以跟建設公司說你不想買了,你的12%會被建商沒收,但建商另外損失了4%,所以買Put的好處就是當你發現標的物的價值低於履約價,你可以離開市場,付出標的物的價值,拿到履約價(給建商840萬的房子,不需要履約付出1000萬元)。
換個角度而言,如果我買這個預售屋當初花了1000萬元,發現它快蓋好了,市價漲了5%,來到1050萬元,此時我當初買的Call就會進入價內,我當初買預售屋所預設的「蓋好時現貨價大於履約價」的有利情境出現了。此時的Call的履約價就是1000萬元,市價為1050萬元,我的Call就有50萬的內含價值。這個50萬元的Call,你可以包裝後賣給別人,也可以留著自己用。
上方的Put就是賣權,Call就是買權。Call和Put是選擇權的二個商品,前者看多,後者看空。
選擇權商品在美國交易已經近50年了,台指選擇權則是在台灣是從2001年底開始上市交易,當時參與的人很少,你可以去期交所看看統計數字,參與期權的人這十幾年來愈來愈多,期貨公司也不斷的在「拉新」。現在國人最常操作的是台指選擇權。BTW,台灣有個股選擇權及其他原物料商品的選擇權,但完全沒有足夠的量,所以最有交易勢頭的就是台指選擇權。這個商品也是你未來可以好好發揮的重點,因為它不僅流動性好,又有夜盤,也有比以前更好的交易制度。
系列文章的發展中,我們會來談一談美股選擇權,並且利用美股當成舉例時的標的,這樣讓你未來也可以實際去開一個能交易美股搭個股選擇權的帳戶,你會發現妙用無窮。特別是你如果還年輕,你就不容錯過美股及美選的大戰場。
選擇權交易是充滿著吸引力的,很多人進入這個市場就不能自拔,千金散盡還復來,也會感嘆朝成青絲暮成雪,它的魔力在它的桿槓,它的魔力也在於它如果和現貨組合起來,可以增加收益,可以減少風險,所以不僅個人樂於使用它,連很多法人也將選擇權當成避險或投機的工具。但為了要避險你在選擇權市場可能會犯的一些大錯誤,我一定會在系列文章中做適當的提點。
以下是本系列文章的排序,歡迎訂閱:
除了上方的文章之外,我會在這些文章中再穿插一些文章,所以您讀我的每一篇文章,也要注意那個網頁下方中我所設的上一篇文章或是(以及)下一篇文章。總之,我至少會放20篇文章,但我想絕對會不只這個量,畢竟我嘸蝦米的打字速度快到那裡,我就可以寫到那裡。
好了,祝你使用愉快,看完文章後,我們會進行一次約見,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們可以進行更深入的交談,我也可以給你更多的建議,你也可以給我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