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治國無能的政治人物

2019/08/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英國「星期泰晤士報」報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經在一個私人場合中嘆息,說現在英國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沒有能力治理國家」。有評論認為,這是英國女王在位近七十年來,對政治人物所發表過,最嚴厲的評論。
  英國女王雖然依例不能干政,但由於女王仍然是名義上的英國元首,因此她除了受過良好的國政教育之外,對於時局當然也有自己的看法。女王任內見過的政治人物無數,她26歲即位女王時,所遇到的第一個首相,就是老成持重的邱吉爾。那個時候,邱吉爾即便垂垂老矣,但畢竟是帶領英國打贏二戰的首相,因此全英舉國上下,都非常尊重他,女王自不例外。然而,無論邱吉爾再怎麼英明神武,也敵不過歲月摧折,邱吉爾最終以年邁體衰為由辭職,把保守黨黨魁與英國首相的位子,交給一直在旁虎視耽耽的艾登。然而,艾登在蘇彝士運河危機上,處理得一塌糊塗;到最後,艾登不得不屈從美國的壓力,這也正式標誌著英國國力由盛轉衰的關鍵,艾登也因此,被評為英國在二十世紀,做得最差的首相。
  艾登自以為能取代邱吉爾,然而事實證明他是一個無能的首相,做了不滿兩任就辭職倉皇下台;繼任的麥米倫與霍姆,政績也不令人滿意。女王初即位時的幾任首相,不但都沒有辦法把英國變得更好,反而讓戰後的英國,地位江河日下,女王的挫折感,可想而知。還好,從1964年,工黨的威爾遜上台後,英國的政局,開始穩定下來,女王由此特別欣賞威爾遜。即使威爾遜是工黨出身,庶民風格濃重,但女王仍然非常重視他。威爾遜退休時,女王甚至親自到唐寧街十號,參加威爾遜的退休晚宴,這是先前只有邱吉爾才有過的禮遇。女王對威爾遜的重視,不言可喻。
  自威爾遜之後,女王在面對國政上,逐漸圓熟,見過的政治人物也多了,有厲害的,也有軟弱的。她經歷過如同柴契爾夫人一樣,性格剛毅不輸她的鐵娘子,也看過施政風格華而不實的卡麥隆。女王那句「政治人物無法好好治理國家」的話,據稱就是在卡麥隆輸了脫歐公投之後辭職,有感而發的慨嘆。卡麥隆在他任內,做了兩件幾近玩火的政治賭博,一個就是進行蘇格蘭獨立公投,一個就是脫歐公投;前一個還要勞動女王親自出面喊話,希望能夠維持目前英國現狀,她不希望看到英國的任何一部份離開。蘇格蘭獨立公投,反方以十一個百分點險勝,蘇格蘭得以繼續留在英國。然而卡麥隆把大家給女王的面子,當做是自己的成績;在保守黨2015年,出乎意料大贏國會選舉,足以單獨執政後,得意忘形的卡麥隆,竟然還要舉行脫歐公投。卡麥隆誤以為蘇格蘭獨立公投失敗,與保守黨國會選舉大勝,是因為他施政得民心,所以繼續進行政治豪賭,沒想到這次幸運女神不再青睞他,脫歐方以不到三個百分點的比例險勝,並且過半數的結果,英國註定脫歐。而英國要如何脫歐,到現在都還懸而未決,甚至被舉世視為笑話,這使得閱政治人物無數的女王,慨嘆「政治人物無法治國」,就良有以也了。
  很多事情都可以做為志業,政治也可以做為一項志業。然而更重要的事情在於:政治人物從政,到底是為了要滿足個人的權力慾,享受那種前呼後擁,高高在上的快感,抑或真的是為了要讓國家社會變得更好?在目前的情況下,相信大家心中的答案,都不言可喻。在現今這個譁眾取寵的世道,每個政治人物,都忙著指責別人很爛,可是卻沒想到,別人很爛跟你自己好不好是兩回事,別人很爛並不代表自己就很好。「政治人物沒有治國能力」,在忙著討好大眾的所謂「民主社會」,已是常態。討好大眾跟有沒有能力治理國家,確實是兩回事。因此,民眾選出足以譁眾取寵的人,他卻未必能夠將國家帶往正確的方向,中外都已有許多例證。然而,更重要的是:民主社會中,真正算是國家主人的公民們,經常沒有自己是主人的自覺;總是希望能夠選出一個英雄、救世主,或是不世出的超人,足以「拯生民於水火」,那是不切實際的,那是漫威英雄,不是一個平凡人身的政治人物。有些政治人物常常愛跟人民說: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這句話至少有兩個盲點:一個是我們即便不是要選一個英雄出來,但我們是要選一個我們所能信任的人出來;而當選出來的政治人物,多半都沒有治國能力的時候,這個制度就有問題了。第二個盲點在於:通常,不是人們不想為這個國家做什麼;反而,企圖阻止公民想要為社會變好,想要落實制度改革的障礙,正是政治人物本身。每一個政治人物在汲汲營營時,都應該想想,現在的斤斤計較、層層算計,到底都是為了什麼?在英國女王慨嘆「沒有真正能治國的政治人物」時,我們也可以想想,喜歡把這句話當做口頭禪的政治人物,實際上又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麼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Benjamin Yeh
    Benjamin Yeh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