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牠 第二章》It Chapter Two | ★★★★ 恐懼,就是內心最深層不願面對的事

2019/09/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牠 第二章》It Chapter Two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05 華納 發行
影音影評:
對比《牠》第一集的時間點,27年前和27年後,《牠 第二章》的故事所呈現的時間感,今昔對比所呈現的「恐懼」意象,我認為是本片精彩迷人之處。史帝芬金在這個故事裡,所想要探討人們「最恐懼的事物」到底是什麼?或許就是潛藏在內心深處,那個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
如同《牠》第一集給我的感覺,電影所描繪的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面對未知所產生的恐懼陰影;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們若是不正視面對它、解決它,它便會成為心中那個最不願面對,且隨時可能引爆的導火線。
圖片來源:華納
到底我們長大後,是真的膽子變大?還是只是更會隱藏我們自己的恐懼呢?變得更有智慧去解決恐懼?還是變得更會逃避呢?我想,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有恐懼之人自己最清楚。
從原著小說的設定觀點出發,《牠》和《牠 第二章》所在的德瑞小鎮,局民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所包圍;每隔27到30年的週期,只要發生殘酷的見血事件,「牠」便會出現並以「恐懼」為食。而這個神秘力量趨勢當地局民對社會案件漠不關心,出了鎮後也會記憶模糊,讓德瑞小鎮成為一個意識孤島。
這個概念設定十分有趣,因為「記憶」和「恐懼」兩者似乎呈現一種相當有趣的關係,也是人們在建構自我意識和人格上,兩項重要的關鍵因素。正因為「恐懼」來自於「未知」,「記憶」則趨使我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智慧;而當「記憶」被剝奪,「恐懼」不斷被未知所操控,「牠」這種無形的可怕意象,便是整個故事觀想要傳達的核心所在。
圖片來源:華納
透過劇中的七個角色,27年後以成年的樣貌,回到當初最不堪回首、最不願面對的小鎮;電影劇情巧妙設計出一連串彷彿夢魘般的場景,在轉場之際也十分流暢,一幕幕驚悚十足的影像,讓人印象深刻;片段與片段間的轉換,呈現了一種半夢半醒間的超現實感,彷彿讓觀眾經歷了一場似乎沒有盡頭的噩夢,一種壓迫感十足的觀影體驗。
「牠」就是一種概念被具象化的怪物,沒有固定型態;「跳舞小丑」這種型態,也只是人們童年都有可能遇到的共同記憶,輕易讓觀眾將「形體」與「詭異」兩者連結的一種恐怖谷。我喜歡《牠》和《牠 第二章》的故事,正是因為它的劇情普羅大眾,卻又可能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而在細節上有所差異。「牠」彷彿體現了每個人對於「恐懼」概念的具象,讓我對創作團隊在影像處理上敬佩不已。
圖片來源:華納
我喜歡電影在呈現各角色的內心黑洞,逐漸吞噬人性而感到徬徨無助的描寫;每個人都在現實與理想兩者間拔河,也同時想辦法再次組織起這個曾經擊退「潘尼懷茲」的「魯蛇俱樂部」。隨著年紀增長,我們也似乎要珍惜那些真心挺你的夥伴,去面對一切的未知。
在《牠》的故事裡,我們能夠看到經過時間考驗的夥伴,讓我們體會到日久見人心的誠摯友誼。或許這也是史帝芬金在撰寫恐怖故事時,留有一絲善良的人性,讓我們仍然對他人保持著信任與信心。「牠」的出現也或許不是災難,而是需要我們去正視恐懼、勇敢面對邪惡,並能在過程中認識到友情的可貴。
圖片來源:華納
《牠 第二章》相較於第一集《牠》,篇幅更多,但仍鎖定在德瑞小鎮的收斂格局,再度探訪那棟神秘破屋裡,能夠連結異世界的奇妙空間。長達169分鐘的片長,緊接著第一集的童年劇情,讓整部片更具深度與層次(也考驗著觀眾的膀胱深度與能力)。它仍舊保持著神秘氣息的敘事方式,詭異又讓人著迷的美術設計,令人暈眩又壓迫的攝影取景,每每令人驚艷不已。
每個人害怕的事物或許不同,但「恐懼」的本質依舊關係到「人性」,回歸到電影劇本時常探討以「人」為主的本質。或許,許多人認為看恐怖片就是花錢嚇自己,但也正因為探索人心就是一種探詢未知的冒險,因「恐懼」而生的「牠」,是危機也是一種轉機,轉個念,我們終究必須面對埋藏在內心最深處,那個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事實,不是嗎?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8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