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金門,你會想到什麼? 是戰地? 是貢糖? 還是風獅爺? 出身金門的設計師-石怡蔚給了大家一個全新的關鍵字「花磚」。來自金門的QUEMOLICA捲毛力卡,為Quemoy(葡文的金門)及 Majolica(馬約利卡花磚)的組合字,帶著對故鄉的眷戀,石怡蔚以1920年代金門富貴家族常用的建材「馬約利卡花磚」為主題,將其美麗的圖騰轉成文創及日常生活用品,讓金門專屬的島嶼彩色學延續至你我的生活裡。
花磚並非「專屬台灣」傳統技藝,而是飄洋過海與在地文化融合後,落地生根。
馬約利卡花磚,在台灣被稱為台灣老花磚,新馬地區則稱為娘惹磚,最早可追溯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來臨,列強透過殖民、貿易及建築等方式,將馬約利卡花磚的製作技術移植到亞洲各國,更結合在地文化讓其在亞洲落地生根。
馬約利卡磚做工複雜,需仰賴大量的手工。在1920-1935年代的台灣,花樣豐富又充滿異國風情的馬約利卡瓷磚,不但是風靡一時的高級進口建材,富貴人家更將馬約利卡花磚與傳統建築結合,裝飾於牆上、馬背、燕尾、屋脊等建築顯眼處,做為權貴證明。而這樣的景象,同樣也在金門綻放。
六亡三在一回頭!片片花磚的閃耀,紀念先人努力奮鬥的軌跡。
金門,座落於台灣海峽中一島。彼時的金門土壤貧瘠,不少人甘願冒險遠赴南洋打拼。雖然路程遙遠、風險極高,但辛苦及堅持可能換來整個家族的脫貧致富。座座洋樓及傳統閩式建築,鑲上美麗的馬約利卡瓷磚,閃閃發光的釉面,紀念著艱辛的打拼過去,同時點亮家族光耀的未來。在過去,這是專屬島嶼居民光宗耀祖的方式。
時序來到現代,隨著經濟起飛,古豪宅及其花磚面臨被拆除的命運,目前在台灣北部幾乎看不到馬約利卡花磚的蹤跡,然金門古厝上的馬約利卡花磚,卻因戰地的歷史背景,依舊閃亮。在金門長大的石怡蔚,從小穿梭巷弄的舊時古厝,本來覺得這些美麗僅僅是日常一隅,但遠離家鄉後,卻發現這是心中最想念的風景。
用創意讓文化新生!將花磚放入生活 延續文化生存的痕跡。
經一番考慮,石怡蔚放棄了原本的金融業工作,回鄉創立「捲毛力卡」,啟動「馬約利卡花磚採集計畫」。3年來,石怡蔚及其團隊尋訪巷弄老屋、探訪屋主,一一採集這些圖騰、色彩及背後故事,目前已採集了近百筆的花磚圖案及背後的感人故事。
為讓馬約利卡花磚及背後故事得以續存,石怡蔚發揮創意,將這些美麗的圖騰轉成轉成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及文具用品,從花磚杯墊、紙膠帶、印章、杯子、食物袋、野餐墊等文具、居家暨戶外用品類上百種商品,更與桌遊設計公司藍鵲遊戲跨界合作,推出「馬約利卡」桌遊,期待用多元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由馬約利卡花磚帶來的島嶼彩色學及先人的奮鬥軌跡。
美麗豐富的島嶼彩色學結合台灣優質的商品,石怡蔚將金門先人奮鬥的痕跡帶入生活,再創文化新生。
#捲毛力卡 #QUEMOLICA #馬約利卡 #花磚 #金門 #島嶼彩色學 #台灣老花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