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地下狂熱趴》(Beats)── 短暫的狂歡,以為一生綿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地下狂熱趴》劇照(圖片來源:聯影電影)
1990年代的蘇格蘭小鎮,就像被保守黨壟罩著,陰陰的、悶悶的。當人們不再任意妄為,不再為了所愛瘋狂,不再特立獨行,不再隨音樂起舞,遵守秩序成為每天的例行公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靜與穩定,但然後呢?人不再特別,每個人都害怕踏出了界線,凡事小心翼翼,於是生活不再擁有熱情,也不再擁有火花。其實保守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或許可以讓你安然地度過一輩子,但這一切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也許是得犧牲一部分的靈魂。
故事源自於導演布萊恩威爾士的成長背景,以黑白畫面呈現回憶中的蘇格蘭,連音樂都被禁止的年代,生活就像被重重地壓著,喘不過氣,無法找到出口。而主角就像兩位完全不會被搭在一起的人一樣,充滿矛盾,除了家庭背景懸殊之外,個性也有所差異,史班納不顧別人眼光,勇於做自己,而強諾看似擁有較為完整的家庭,但他卻比史班納還要顧慮他人。就像兩個圈圈,一個代表保守,另一個則代表激進,而唯一的交錯或許是對某事物的熱愛,對於史班納與強諾來說,是音樂,是他們陪伴彼此的那些時光。
《地下狂熱趴》劇照(圖片來源:聯影電影)
「青春很單純,但社會很複雜。」這句話是我看完這部片的想法,人們爭取權益,抗爭自己所熱愛,看似一切都複雜化了,但換個角度看,他們不就是在捍衛自己所愛的,是社會複雜了他們的青春。在當時的社會可能有許多人,不懂他們為何不好好過日子,為何要那麼堅持地爭取這些,只為了聚在一起聽歌跳舞,但如果把這一切都看成只為了玩樂,只為了派對,真的差得很遠。他們想逃脫這社會的枷鎖,想逃離一下沉悶的現實世界,所以他們爭取、抗爭,為的是最簡單不過的,那就是「自由」。他們想擁有自由的心,可以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不顧他人眼光地做自己,且都建立於安全的情況下。
《地下狂熱趴》劇照(圖片來源:聯影電影)
電影裡最愛的就是派對那場戲了,大家遠離世俗、不分你我地跳著舞,似乎不須多言,心中都知道彼此擁有的是什麼,擁有的是一樣的快樂,一樣的無憂無慮。而迷幻的畫面穿插著一個個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倒榻的工廠、被淹沒的街道,一切看似破滅,卻又像重生似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相信不少人在去年看過艾瑞艾斯特導演的首部長片《宿怨》(Hereditary),整部片詭譎到不行的氣氛,加上東妮克莉蒂驚人的演出,應該不少觀影者到現在想到這部片還是會有點頭皮發麻。時隔一年,導演再度推出他的第二部長片《仲夏魘》(Midsommar)。
厭世女孩遊蕩在街頭,只為了尋找容身之處,一路上她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也歷經很多奇特的事情,但卻沒有一個地方是讓她真正覺得有歸屬感的,似乎這世界沒有為她的獨特保留一個位子。電影開始不久後,只穿著一件絨毛大衣的女孩叼著菸,用無所謂的語氣說:「我討厭憂鬱的女生,因為憂鬱的女生都討厭同類。」
《橫越生死線》的主題看似在講述處在社會底層人們的現實生活,實質上則是一個美國人對於自身社會的反思。有「Big Apple」之稱的紐約,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了尋求一絲希望,都嚮往到這裡,有些人是因為失意想要逃避現實生活,而有些人則是為了要開啟新的人生,而來到紐約。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一天可以看上四五部,甚至有一天假日還看了六部,整整在戲院待了12小時,我想了想,想要回答一個很厲害甚至能說服他的答案,但最後也只說:「因為我喜歡啊。」只能說能投入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真的是很幸福、很美好的。藉著這篇文重新檢視自己,也在這跟大家分享這一切的開始。
相信不少人在去年看過艾瑞艾斯特導演的首部長片《宿怨》(Hereditary),整部片詭譎到不行的氣氛,加上東妮克莉蒂驚人的演出,應該不少觀影者到現在想到這部片還是會有點頭皮發麻。時隔一年,導演再度推出他的第二部長片《仲夏魘》(Midsommar)。
厭世女孩遊蕩在街頭,只為了尋找容身之處,一路上她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也歷經很多奇特的事情,但卻沒有一個地方是讓她真正覺得有歸屬感的,似乎這世界沒有為她的獨特保留一個位子。電影開始不久後,只穿著一件絨毛大衣的女孩叼著菸,用無所謂的語氣說:「我討厭憂鬱的女生,因為憂鬱的女生都討厭同類。」
《橫越生死線》的主題看似在講述處在社會底層人們的現實生活,實質上則是一個美國人對於自身社會的反思。有「Big Apple」之稱的紐約,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了尋求一絲希望,都嚮往到這裡,有些人是因為失意想要逃避現實生活,而有些人則是為了要開啟新的人生,而來到紐約。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一天可以看上四五部,甚至有一天假日還看了六部,整整在戲院待了12小時,我想了想,想要回答一個很厲害甚至能說服他的答案,但最後也只說:「因為我喜歡啊。」只能說能投入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真的是很幸福、很美好的。藉著這篇文重新檢視自己,也在這跟大家分享這一切的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交響狂人》這部以交響樂團為核心的音樂電影,卻也以國家的領土衝突,還有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長久累積的仇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此單純美好,即便如此,他們不只是在追求音樂上的美好,還強烈展現出對和平的渴望。 這部電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愛、空虛、正義、自由或自卑,那些摸不著又抽象的情緒字眼時,總會陷入無止盡的討(辯)論之中...草東沒有派對的音樂,就像是一場場對於現實社會的剖析以及思辨,在這些不甘被「大人說」洗滌(或者說是洗腦、說服)的心靈中,對於生活、音樂以及抽象感性的情緒「愛」和「友情」的想法又是什麼?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臺灣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時所面臨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青春期男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時也提出了臺灣教育中缺乏人際互動和兩性關係教育的問題。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我懷念起尼采的瘋狂,巴塔耶的放蕩。現代人比100年前更加保守。以和平、健康、進步等各種理由,我們把自己變得平庸。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青春時期的放縱、瘋狂和激昂,帶有許多場景和情感的描寫。通過描述青春舞會、山中的歡慶、南橫的驕傲以及校園生活中的種種瘋狂體驗,作者試圖捕捉青春期的浪漫和激情。這篇文章會觸動讀者內心對青春的回憶和思念。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交響狂人》這部以交響樂團為核心的音樂電影,卻也以國家的領土衝突,還有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長久累積的仇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此單純美好,即便如此,他們不只是在追求音樂上的美好,還強烈展現出對和平的渴望。 這部電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愛、空虛、正義、自由或自卑,那些摸不著又抽象的情緒字眼時,總會陷入無止盡的討(辯)論之中...草東沒有派對的音樂,就像是一場場對於現實社會的剖析以及思辨,在這些不甘被「大人說」洗滌(或者說是洗腦、說服)的心靈中,對於生活、音樂以及抽象感性的情緒「愛」和「友情」的想法又是什麼?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臺灣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時所面臨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青春期男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時也提出了臺灣教育中缺乏人際互動和兩性關係教育的問題。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我懷念起尼采的瘋狂,巴塔耶的放蕩。現代人比100年前更加保守。以和平、健康、進步等各種理由,我們把自己變得平庸。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青春時期的放縱、瘋狂和激昂,帶有許多場景和情感的描寫。通過描述青春舞會、山中的歡慶、南橫的驕傲以及校園生活中的種種瘋狂體驗,作者試圖捕捉青春期的浪漫和激情。這篇文章會觸動讀者內心對青春的回憶和思念。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