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夜狂熱》是派拉蒙電影公司於1977年發行的一部音樂片。該片由約翰·貝德漢指導,約翰·屈伏塔與凱倫·琳恩·葛妮擔崗主演。本片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對70年代後期的流行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其電影配樂曾經也是史上最暢銷的電影原聲唱片。
以下有雷:
會跑去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看了半瓶醋的推薦而產生好奇,剛好Netflix也有這部片,就決定點開來看看,沒想到這一看,真是驚為天人。
電影開始的頭一分鐘,我就被那濃濃70年代風格給吸引住,不論是整體的拍攝手法和色調,還是主角約翰·屈伏塔那時尚帥氣的髮型,加上Bee Gees的動感音樂,一個喧嘩熱鬧的時代就在我眼前揭開序幕。
光看預告或至今仍流傳的電影片段,會以為《週末夜狂熱》是一部揮灑青春的歡樂電影,我也抱持著類似的心態在欣賞,但實際上這是一部令人傷感的青春悲劇。
故事講述一名19歲的年輕人東尼,白天在五金行上班,晚上化身為迪斯可最亮眼的舞王,在五光十色的喧鬧下展現最珍貴的青春足跡,擁有同儕的關注、異性的景仰,可說是什麼也不缺了。
我很佩服編劇將故事設定在這個時期,一個剛從校園畢業,試著自力更生的人生階段,他們對未來充滿迷惘、對自己不自信不滿意,同時又帶著過去舊有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習慣。
我想大家剛離開學校,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情況,人生的選擇突然毫無限制,我們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有多遼闊,而自己又有多渺小,也開始知道什麼東西是好的,例如財富和伴侶的重要性,但因為自身能力有限而暫時駐留在原地,理解自己是社會的底層,理解很多事物都是不公平的。
在電影的前半段,故事圍繞著東尼的生活打轉。他來自於保守虔誠的義大利移民家庭,大哥是為上帝服務的牧師,全家人引以為傲,而東尼則是不學無術的失敗者(就算在父親失業期間,東尼扛起了一部分的家庭生計仍沒有改變家人對他的看法),東尼對此感到巨大的壓力,哥哥的光芒如影隨形。
他對自己的工作心滿意足,即使只是加薪兩塊五分錢也能歡天喜地,接著在練舞室搭訕了年紀比他年長的史蒂芬妮,故事轉進新的篇章。
面對東尼的追求,史蒂芬妮開始講述自己身為祕書的職場經驗,以藉此證明自己和這個男孩的社經地位完全不同,像是她在公司跟誰見了面,誰誰誰有來過之類的,但作為觀眾的我們,其實都知道這些話語只不過是裝腔作勢,想讓這些小毛頭知難而退,同時獲得些許的自我滿足。
但這個女性卻打開了東尼的視野,使他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藉著跳舞,兩人漸漸能以朋友相待。
《週末夜狂熱》其實有許多條故事支線,像是意外讓女友懷孕但不願意與對方結婚的Bobby,對東尼一往情深卻始終被拒絕的Annette,放棄成為神父的哥哥等等,這些故事穿插在其中,建構出混亂且荒唐的青春歲月。
本片有許多情節安排在現今看來,可謂是超前時代的設計,有一場戲是史蒂芬妮租下一位朋友的高級公寓,而那位朋友在職場或人生上給過她許多幫助,台詞裡就暗示了她因此被強迫做不願意的事情。
而在最後的迪斯可舞蹈大賽中,東尼認為有一組西班牙裔的表演者更加優秀,無庸置疑的出色,但冠軍卻頒給了自己和史蒂芬妮,他知道這個冠軍之所給頒給自己,只是因為他是「自己人」,那些不同膚色和文化的西班牙人是外人。東尼為此大發雷霆,看清了這個社會的欺壓本質。
在1977年的電影能看到這些情節,完全超出我的預期。
Annette追求東尼未能成功,決定將自己獻身給東尼的死黨們,藉此激怒東尼,但做到一半就在車上哭了起來,她的決定並沒有傷害到東尼,卻徹徹底底傷了自己的自尊。
Bobby與她女友的故事線被拆散到許多場戲的開頭或結尾,做為觀眾的我們能夠察覺到其中的壓力,但沒有想到是如此巨大,死黨們之間的嫌隙、懷孕的女友、看不到的未來都讓Bobby承受不住,最後以失控的情節收場。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東尼徹底清醒,整部電影的氛圍也徹底轉變,原來《週末夜狂熱》不是講述青春有多美好,而是呈現出複雜且多變的人生樣貌。
在許多的青春電影裡,主角的興趣志向往往是扭轉人生的關鍵,或至少是電影最後能帶來奇蹟的事物,直到續集才開始面對現實,歌舞青春、歌喉讚等指標性的青春電影都是如此。
但在《週末夜狂熱》,主角東尼已經知道跳舞不是長久的,他從中追求的只是短暫的快樂,並且有意識地想將這份熱情轉移到其他事物,這其實也表示東尼是一個想改變的人,他甚至連最喜愛的舞蹈都能予以保留,而不是在這上面燃燒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想要改變的欲望,都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勇敢的替自己做出決定,但在既有的生活裡,這些未知的事物總是一再被延宕,直到生活走不下去,不得不改變的那天到來,我們才傷痕累累地選擇另外一條路。
《週末夜狂熱》的劇本紮實精彩,既有迪斯可舞廳文化的熱鬧喧囂,極強的氛圍喧染,也有充滿人生抉擇、青春迷惘的寫實刻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在Netflix上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