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圖書館時,你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書嗎?看書和其他購物經驗不盡相似,在買下一件衣服前,你可以感受它的材質、看見自己穿上它的樣子。不過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你沒有多少線索可以判斷「這本書是我要的書嗎?」或許它的書名、作者與推薦文可以提高你對這本書的信心,但想要徹底了解一本書,還是需要下定決心、做好即將「浪費」幾小時的心理準備、打開這本書,然後閱讀。
│選書過程難如登天?
「選書」是一個涉及複雜思考的決策過程,不僅對想看書的讀者來說如此,對經常面臨讀者詢問推薦書籍、負責館藏建置的圖書館員來說,從選書方式找到讀者真正需要的書籍,也是館員常見的工作內容。那讀者在思考該要哪一本書時,會經歷哪些決策過程呢?
影響讀者選書的判斷依據,會因讀者看書的目的而有不同。如果讀者是為了休閒、自我成長,那接近半數的讀者會直接瀏覽書架上既有的圖書;如果是為學習、研究、教學、考試等特定目的而閱讀,則多半大量參考身邊友人的推薦書單、讀後心得,或從已經讀過的書中尋找推薦書籍。在前往圖書館找書之前,讀者多會運用館藏檢索,透過圖書館線上目錄查詢書目等方式,先了解館中是否有符合自己需求的書籍,降低自己到了圖書館才發現找不到書所需付出的時間、體力等機會成本。
Photo by Malte Lu from Pexels
讀者除了會面對不知道該找哪本書的問題,不熟悉檢索方式、無法清楚敘述檢索詞彙也會降低讀者選書時的信心。由於目前通用的館藏查詢系統,多需要讀者主動輸入書名、作者、關鍵字等詞彙才能進行查詢。如果讀者尚不清楚自己的閱讀需求,需要依賴
資訊偶遇來比對出有用的書籍,那館藏查詢系統就無法恰當地幫助讀者尋找到確切的書籍。
│書評是你的選書好朋友
對於讀者「不知道這本書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困難,圖書館可以舉辦主題書展、提供推薦清單來促成讀者的資訊偶遇,或者運用書評,提供他人的讀後感,使讀者有更多資訊可以判斷書籍內容。書評過去多由出版界專業人士發表在報章雜誌中;在網際網路普及、個人有更多管道可以抒發意見後,網路書評也成為許多讀者願意參考的資訊管道。
與專業人士撰寫的書評不同,網路書評人更願意使用生活化的語言,輕鬆詼諧且快速即時的方式表達對書本的看法。以aNobii網站上的科普書中文書評為例,由網路讀者撰寫的書評普遍篇幅較短、文字口語化、標點符號不一定符合一般書寫需求。但毫無修飾的個人意見與真情表露,以及可與其他讀者互動交流的網路評論機制,更容易受到讀者接納,並達到推薦書籍的目的。如果你看見有人說一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是否也會對這本書感到好奇?到底是什麼內容,使得它的讀者用三個驚嘆號來表示這本書帶給他的樂趣?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你的心聲圖書館聽得到
網路時代的讀者多不吝於表達對書籍的看法,這些蓬勃發展的選書喜好也會對圖書館的館藏產生影響。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多設有「圖書推薦服務」,讓讀者可以主動向圖書館推薦書籍,提供館員建立館藏時的選書依據。比如部分大學圖書館會將購書經費直接交給各學院的負責人,由學院老師提交推薦書單,圖書館就可確保買進的書籍有助於教師教學。
不過,開放讀者選書,有時會遇上不符合館藏發展策略、預算不足、與現有館藏或館際互借館藏有所重複等問題。即使讀者想要推薦圖書,不熟悉系統操作方式、沒有按照正確格式撰寫推薦單,也會對圖書館帶來更多人力負擔。讀者推薦服務有利有弊,因此,目前公共圖書館多半只開放一定的選書額度供讀者推薦,或館員僅會參考、不會全面採用讀者推薦書單。
│好書就像Mr. Right,值得等待
你也曾在圖書館尋找心目中的那本書嗎?或將圖書館徹底翻過七八遍後,才發現書早就被借走了而感覺到一點小失望?想在圖書館找到自己想看的書,需要一點運氣、一點緣分、一點耐心和一點技巧,但也別因為這一次找不到書便感到灰心,看看參考櫃檯旁的推薦書展,搜尋一下檢索系統,或直接填寫讀者推薦書單,就可以期待下一次,圖書館是否會買進一本你還不認識、但正好完全符合你需求的夢幻書籍。
參考文獻
- 唐牧群、吳宛青(2009)。由透鏡理論看大學圖書館讀者選書決策過程。圖書資訊學刊,7(1/2),37-52。doi: 10.6182/jlis.2009.7(1.2).037
- 陳和琴、黃彩媚(2008)。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之讀者圖書推薦服務。大學圖書館,12(1),1-21。
- 林佳儀、邱銘心(2010)。網路讀者書評文類分析研究:以科普學普及類書評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2),26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