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停、看、聽、問、記」:防範掠奪型期刊的五字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撰稿| 林奇秀(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網際網路與電子文件的普及,使得學術出版的技術門檻降到極低。任何人都能在網路上架設網站,宣稱自己創設了新的學術期刊,掠奪型期刊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孳生出的惡質期刊。掠奪型期刊以牟利為目標,透過作者付費出版的方式來獲利,由於刊一篇就賺一筆,所以當然多多益善,它們可能完全不審稿,或將審查標準降至極低,導致立論不佳或證據基礎薄弱的論文充斥於網際網路,也讓認真治學的研究者人人自危,生怕誤觸掠奪者網羅,不僅賠上自己苦心撰寫的研究論文,還會傷害自身的學術聲譽。

raw-image

面對掠奪型期刊的威脅,最重要的基本自保原則是:在投出自己的稿件之前,一定要再三查證。萬一將電子檔誤投到掠奪型期刊手上,坦白說,這篇論文大概就救不回來了。很多掠奪型期刊根本不理會作者的撤稿請求,只會不斷地索求出版費,甚至威脅恫嚇。即使作者鐵了心不付錢,掠奪型期刊還是可能照樣把論文刊登出來,對掠奪者來說,這樣做沒有任何損失,誤投的論文如果是好論文,甚至還能幫它增色。但對作者而言,花在這篇論文上的心血就是徹底毀了,因為已被公開的論文,是無法再投至其他正派的學術期刊的(即使其情可憫,仍會被視為一稿兩投,此乃學術出版之大忌)。

筆者建議研究者在投稿前,參考本文建議的五字訣:「停、看、聽、問、記」,對欲投的期刊及期刊背後的出版者進行謹慎的查證與瞭解。

一、 停(STOP)

掠奪型出版就是詐騙,而防詐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身保持警醒,沈著處理投稿事宜。首先,不要在匆促慌亂的心境中投稿,比如說壓死線趕升等趕畢業,在這種情境下很容易鬼遮眼,疏忽原本可查知的警訊。當然,也切莫見獵心喜,比如說,看到陌生期刊自稱impact factor(IF值)有多高、收錄在SCI/SSCI或哪個很威的資料庫裡,就彷彿鬼拉手地自己將稿件雙手奉上了。戒急戒貪,防範詐騙的大原則,都是差不多的。

投稿時,請仔細觀察期刊網站的名稱、URL、期刊基本資訊等,是否都正確,絕對不要用期刊邀稿email所提供的投稿連結,因為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綁架型期刊」,連真正存在的㊣字期刊,都有可能遭不肖人士盜用名號,所以投稿時,無論是熟悉的或陌生的期刊,都請謹慎小心。

再來,在投稿時,請務必仔細閱覽期刊網站及投稿系統的內容,每個頁面、每個步驟、都要看仔細,注意是否有異於其他期刊之處。尤其是看到以下類似字樣,施主,真的建議您回頭是岸:

「如果投稿就代表您同意我們的政策」

什麼政策不先弄清楚嗎?

「投稿就表示您同意當稿件獲得接受,稿件的版權(或公開權)即讓渡給本刊」

請想像一下:如果投稿後三秒內您就收到系統自動回覆訊息說
「恭喜恭喜!您的稿件獲得接受了~」
請問您的反應是歡欣鼓舞還是……?
然後再想一下,這時候您的文章版權/公開權已經給出去了唷?!?!

江湖在走,觀念要有。一般而言,正派的學術期刊請求作者讓渡文章的版權或授權公開,都是發生在稿件走完整個同儕審查過程、期刊正式發出接受函的「之後」。還沒審查就要您授權的期刊,那真的是母湯(但如果是被臺大認定成卓越期刊的NatureScience就我願意我願意我什麼都願意)。

投稿要注意這麼多狀況,您說腦袋是不是得清明一點呢?所以,筆者誠心建議:不要在身心俱疲的時候投稿。以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來說,一篇論文完稿時,通常都已是長日將盡、犬狼不辨時分。因為自身個性較急(好聽的說法是「今日事今日畢」),再加上完稿時,通常已經改論文改到很想吐了,難免會有一種「趕快把它丟出去,我暫時不想再看到它了」的心情。寫過論文的都知道,這種心境,無可厚非。只是,千萬不要一丟,就把自己苦心孕育的論文小寶貝丟進無間道裡了啊!

raw-image

二、 看(WATCH)

每天email信箱打開,都充斥著不請自來、沒聽過的期刊的邀稿信。很多學者都知道,這些期刊大多都不可信。然而,即使是學界同儕口耳相傳推薦的期刊,如果您自己並沒投過,請還是務必做好背景查證,畢竟,期刊好不好是別人在講,但論文真真切切是自己的,萬一聽信人言卻誤投了掠奪型期刊,眼淚終究還是自己要吞的。

在期刊查證上,筆者建議可快速比對一下熱心人士彙編的「具掠奪嫌疑的」期刊黑名單。網路上知名的Beall’s List就是這種性質的黑名單,且為公開免費的參佐資源。原始的Beall’s List在2017年年初就關站並停止更新了,目前網路上可以查考的兩份清單,是後人以舊Beall’s List為基礎去持續更新擴充的:

  1. Beall’s List of Potential Predatory Journals and Publishers: https://beallslist.net/
  2. Stop Predatory Journals: https://predatoryjournals.com/

在使用Beall’s List來查證期刊時,請注意:不是僅查刊名,您應該查的是該份期刊的「出版商名稱」,因為Beall’s List內含兩個清單:List of Publishers與List of Standalone Journals,而且是以前者(出版商名單)為大宗,所以應該以Publishers為主要比對對象,如果Publishers比對不到,再用刊名去比對List of Standalone Journals。比如說,筆者曾收過一封期刊邀稿信如下圖,用刊名去比對List of Standalone Journals其實並沒有吻合的;但改用出版社名稱去比對List of Publishers,立刻就會發現它有被列在掠奪嫌疑清單中。如果收到的email看不出來出版商名稱,也要上網搜一下它的官網,現在很多刊商因為知道自己被收進Beall’s List,所以在廣告信中可能會故意隱匿其名稱,僅用刊名來吸引較不警覺的投稿人,慎之!

raw-image

如果您打算投稿的期刊並沒有被列進Beall’ List裡頭,但您確知該期刊會向作者收取出版費(或稱「稿件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簡稱APC),建議也可查查以下兩個正向的查證資源:

1.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https://doaj.org/

DOAJ是由瑞典隆得大學(Lund University)負責維護的查詢系統,目標是收錄全世界各主題的開放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簡稱OA期刊,也就是由作者或其他贊助單位來支付出版費,使論文出版時能直接免費公開於網路上,供全世界大眾查閱利用)。

DOAJ要求所有被收錄的OA期刊都必須有公開的官網,且上面必須敘明期刊編輯團隊、成員身份、是否收取APC及收費標準、刊出論文的版權歸屬或開放授權方式等。換言之,能列名在DOAJ的期刊,經營上都算是正派,且收費政策一定透明。

2. OASPA(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的會員清單:https://oaspa.org/membership/members/

OASPA是由OA期刊出版商組成的自律團體,該協會會對同儕出版社進行學術倫理與出版倫理的審查,獲得認可才能加入協會。換言之,期刊的出版商是OASPA會員,理論上是營運體質比較好、比較值得信賴的OA出版商(雖然少數會員還是曾經有過掠奪嫌疑相關爭議,例如這個例子:MDPI-WikipediaConclusions from OASPA Membership Committee Investigation into MDPI)。

但是請大家注意:期刊或出版商如果有列在DOAJ或OASPA,只能說它們在營運上比較吻合學術倫理、收費政策透明公開,不代表期刊的學術性高,因為這兩者都是沒在審核內容品質的。想把稿件投在「內容優質」的期刊,建議還是回歸傳統,查查期刊是否有收錄在各學科領域比較知名、老牌、具權威度的資料庫,例如醫學的PubMed、農學的AGRICOLA、化學的Chemical Abstracts、工程的EI (Engineering Index)、商管的ABI/Inform、教育學的ERIC等。如果有被大型全文資料庫廠商如ProQuest、Ebsco Host、或JSTOR收錄,那也通常還不錯。筆者建議一個簡單的參考法則:如果期刊有收錄在各大學圖書館願意花錢去買的資料庫裡,那這個期刊的學術品質,就會相對比較穩當(強調:非絕對,是相對)。

當然,如果期刊有收錄在Web of Science的SCI/SSCI/A&HCI或是Elsevier的Scopus,那它的地位看起來絕對是更加尊爵不凡的。但即便如此,還是奉勸大家不要盲信i,並不是「i級期刊」就通通都能放心投,建議大家有空時多爬爬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Web of Science系列文中,關於期刊收錄警示的相關介紹。

最後提醒一點:如果看到任何期刊宣稱自己有impact factor(IF值),一定要查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因為太重要了,所以請容我講三遍:

JCR查不到就是假的!
JCR查不到就是假的!
JCR查不到就是假的!

太多期刊會謊稱自己的IF有多高,可是這是非常容易戳破的。只要期刊說謊,這個期刊就絕對不可信,勿碰(結案)!!
(如果不會查JCR,請洽您所屬的學術圖書館,或是參考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的JCR系列文

三、 聽(LISTEN)

這個建議比較簡單,就是投稿之前多打聽,例如上網搜搜看網友對該期刊或期刊出版社的評價。跟上餐廳踩雷就要趕快上網發負評給一星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學者遇到糟糕的期刊或出版社,就會很快在ResearchGateAcademia這類學術社群的SNS上發文通報或討論。建議大家可用期刊刊名或出版社名Google看看,只要是被質疑過的刊物,大概翻個2、3頁之內,就可能會找到相關貼文。雖說被質疑或批評的期刊不見得就一定是掠奪型期刊,但學友的經驗不妨多參考,再仔細評估自己是否要繼續投稿。

延伸建議:萬一您自己已經碰到掠奪型期刊,也吃了虧,在哭過、痛過、雲淡風輕之後,拜託也上網把經驗分享出來。以己度化眾生,向學界示警,也是功德一件(迴向給自己希望下次不要再當那個倒楣的掃雷人)。分享經驗時,記得要刊名跟出版社都要寫確實來啊,不然別人怎麼Google得到呢。害羞或有顧忌的話,上PTT匿名講一下也好啊(青春一輩的就去Dcard),反正Google很厲害什麼都耙得出來。

四、 問(ASK)

這個建議也很簡單:針對「是否必須付費」這件事,直搗黃龍問個清楚。對所有發email來邀稿的期刊也好、或網站上完全沒有收費資訊、或收費價格語焉不詳的期刊,在投出您的稿件電子檔之前,請先寫個email過去,問清楚到底要不要收費?收多少?有了確切資訊,您至少可以評估投過去值不值得。

注意:如果期刊或刊商標榜自己是OA(或輕描淡寫提到自己是OA),卻完全沒有提到收費標準的,一定要問!(或是乾脆不要碰)

作者付費在OA期刊上發論文,並不是壞事。實際上,愈來愈多認真經營的新興期刊或歷史悠久的學術權威期刊,都已經改採OA模式在經營;甚至許多老牌的學術出版社,在持續經營傳統的收費電子期刊之餘,也開始經營全新的OA期刊,讓廣大的讀者都能免費、即時地在網路上獲得學術論文。然而,在這波為讀者著想的OA浪潮裡,掠奪型期刊卻以混水摸魚的方式在牟利,它們刻意模糊收費資訊,甚至是完全隱匿要跟作者收費這件事,等電子檔入手後,就獅子大開口,甚至威脅恫嚇,造成作者的困擾與財務損失。

不只期刊,甚至接到陌生刊商來信邀請出書,或參加專書篇章撰寫,也都要注意。有些出版社會到處發函邀請學者參與專書編寫,或把博士論文交給它們印成專書。作者還以為自身成就獲得國際出版社肯定,就欣然應邀,等到辛苦撰寫完成的專書或專章的電子檔寄過去,才收到出乎意料的帳單,要求作者自行付費。這樣的例子,筆者已經聽過幾則了。所以,不管怎樣,在開始動手寫文,把電子檔交出去之前,記得都先問清楚:在出版全程中,自己是否必須支付任何費用?什麼名義的費用?價格多少?開門見山問清楚,不要覺得談錢很庸俗(被騙才庸俗)。只要問清楚,且保留通訊證據,在收費這件事上,出版商就沒有跟您打模糊仗的機會。

五、 記(DOCUMENT)

在歷經停、看、聽、問之後,如果最後的判斷是決定要投稿,筆者仍建議,針對初次打交道的期刊,要盡可能將投稿過程記錄下來,留個見證。比如說,不嫌麻煩地用截圖方式把投稿過程中所看到的網站資訊內容記錄下來,特別是投稿當下,期刊網站或投稿系統對於收費政策、版權歸屬、文章權利相關的聲明(或確實無聲明的狀態)。

這個建議其實是幫自己拉出最後一道防線,萬一前面都這麼小心了,結果還是被掠奪者網羅了(說好的斷開魂結斷開一切的牽連呢),至少幫自己爭取個不「文財兩失」的機會。怎麼說呢?假如實在不甘心,辛苦撰寫的論文被刊商掠奪走了,這麼痛還要我付錢?可是不付錢,期刊卻開始接二連三地寫信來嚴詞恫嚇,還說要去法院提告求償,怎麼辦?它們真的會告嗎?我會不會到時候要付出更高額的賠償金?

在臺灣的社會文化裡,一般我們都比較怕遇到官非,筆者也是,而且筆者也並非法律專家,不敢斷言不付錢給掠奪商會怎樣(或不會怎樣);筆者也並非掠奪商肚子裡的蛔蟲,不敢斷言它們絕對會告或不會告。不過,建議大家從一個基本觀念來思考:學術出版這件事,其實是作者與出版者兩造締約的關係,也就是說,論文出版是雙方合意的行為。但合意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充分知情。如果刊商是以隱匿收費資訊的方式來騙取了作者投稿,且作者也有充分的紀錄,顯示在投稿前查證與投稿過程中,刊商都未充分告知。那麼,即使掠奪商真的上法院告你,告得贏嗎?(←我沒說絕對告不贏喔畢竟我不是法官,先來個免責聲明)

再來,是什麼樣的出版商真的跨國來告你?它要花多少成本來跨國告到爽啊?(←但我也沒說它們絕對不會喔,說不定它有錢人就是任性所以這邊再來個免責聲明)筆者只是想以上述觀點,給不幸已觸網且被刊商威脅到覺得徬徨無望的學界朋友們一些考慮的角度。假如我們相信法律的仲裁多半還是能維護正義,那麼,惡質刊商的恫嚇是否禁得起官司的檢驗,這是我們可以沈著思考的,尤其是,如果我們握有能據以自保的紀錄。

筆者當年去美國留學時,要考當地駕照,讀考訓資料時,發現它一直在強調一個觀念:defensive driving。駕駛人自己有步步為營的義務,合理且具公民性的駕駛行為,是隨時都在防範漫不經心的用路人或惡意命運可能帶來的潛在傷害。現代學術出版環境的劇烈變化,也使得學術之路變得更加坎坷崎嶇了,我們都必須採取「防禦性駕駛」的態度,謹慎奔行於學術大道上。只要專心做研究,寫完論文隨便挑個期刊投,放眼望去所有期刊都純良質樸的那種金黃色氛圍的美好年代,早已過去了。

raw-image

無論是正在學習成為學者的研究生,還是初出茅廬的baby doc,或是已在學界打滾多年的資深教授,都必須留意當代學術出版的生態變化與發展,重新學習鑑別好期刊、壞期刊、不好不壞期刊、由好變壞期刊、以及從頭到尾都壞心眼的期刊及其產地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LIS-圖書資訊學刊的沙龍
98會員
36內容數
《圖書資訊學刊》(ISSN 1606-7509)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出版,為同儕審查、開放取用的半年刊,刊載圖書館學、資訊科學、電腦科學、目錄學、檔案學、教學科技等相關領域之中英文學術論文。
2022/05/20
書目計量學可以廣泛地用於計算和評估主題、學科領域、學者、期刊、文章等的影響力和地位,藉此描繪出一個領域的生態;而透過這些數據,我們也能夠看出評估對象歷年來的表現變化,進而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2022/05/20
書目計量學可以廣泛地用於計算和評估主題、學科領域、學者、期刊、文章等的影響力和地位,藉此描繪出一個領域的生態;而透過這些數據,我們也能夠看出評估對象歷年來的表現變化,進而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2022/03/18
研究資料服務又稱為研究資料管理服務(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是一種深入學者研究歷程的支持性服務,著重於研究資料本身的蒐集、管理與利用的議題,是環繞學者研究生命週期所有產出與使用資料的一系列工具與支援服務。
Thumbnail
2022/03/18
研究資料服務又稱為研究資料管理服務(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是一種深入學者研究歷程的支持性服務,著重於研究資料本身的蒐集、管理與利用的議題,是環繞學者研究生命週期所有產出與使用資料的一系列工具與支援服務。
Thumbnail
2020/08/14
期刊綁架(journal hijacking)是學術詐騙的一種手法。簡單說,就是掠奪者假借真正存在的學刊名義,開設假的分身網站,魚目混珠拐走學者的投稿,並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名義來索取出版費。
Thumbnail
2020/08/14
期刊綁架(journal hijacking)是學術詐騙的一種手法。簡單說,就是掠奪者假借真正存在的學刊名義,開設假的分身網站,魚目混珠拐走學者的投稿,並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名義來索取出版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聊聊最近對於流量的感想,以及負評與謾罵等事情的應對。 首先,對於創作者來說,若要打知名度,並不一定要走人人都喜歡的路子,人人都討厭也是一種知名度。只要有知名度,就能變現。 讀者特別喜歡你、或討厭你,黏著度都可以算高,讀者怕的,是無聊。 同時,網路文章創作也是一件很反脆弱、符合槓鈴效應與長尾效應的事情
Thumbnail
聊聊最近對於流量的感想,以及負評與謾罵等事情的應對。 首先,對於創作者來說,若要打知名度,並不一定要走人人都喜歡的路子,人人都討厭也是一種知名度。只要有知名度,就能變現。 讀者特別喜歡你、或討厭你,黏著度都可以算高,讀者怕的,是無聊。 同時,網路文章創作也是一件很反脆弱、符合槓鈴效應與長尾效應的事情
Thumbnail
大家報告寫得還好嗎?上次談過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接著我們用《全美最強教授的17堂論文寫作必修課》裡的引述技巧,教會你們怎樣引用才能避免抄襲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你的報告水準 level up!中學生也別錯過,從學術報告的引用,我們可以得出高中作文的啟示...
Thumbnail
大家報告寫得還好嗎?上次談過尋找問題意識的心法!接著我們用《全美最強教授的17堂論文寫作必修課》裡的引述技巧,教會你們怎樣引用才能避免抄襲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你的報告水準 level up!中學生也別錯過,從學術報告的引用,我們可以得出高中作文的啟示...
Thumbnail
說實話,抄襲之風愈演愈烈,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真正有才華有創意肯努力的人不多,而這三者還得源源不絕不得停歇,確實讓人挺頭疼的,所以那些才華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更不願花時間去等待成功之果開花的人受不了這種折磨,他們就選擇抄襲,剽竊別人的東西,其實和搶沒兩樣,但因為搶的不是真金白銀,是無形資產,於是他
Thumbnail
說實話,抄襲之風愈演愈烈,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真正有才華有創意肯努力的人不多,而這三者還得源源不絕不得停歇,確實讓人挺頭疼的,所以那些才華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更不願花時間去等待成功之果開花的人受不了這種折磨,他們就選擇抄襲,剽竊別人的東西,其實和搶沒兩樣,但因為搶的不是真金白銀,是無形資產,於是他
Thumbnail
掠奪型期刊以牟利為目標,透過作者付費出版的方式來獲利。它們可能完全不審稿,或將審查標準降至極低,導致立論不佳或證據基礎薄弱的論文充斥於網際網路,也讓認真治學的研究者人人自危,不僅賠上自己苦心撰寫的研究論文,還會傷害自身的學術聲譽。
Thumbnail
掠奪型期刊以牟利為目標,透過作者付費出版的方式來獲利。它們可能完全不審稿,或將審查標準降至極低,導致立論不佳或證據基礎薄弱的論文充斥於網際網路,也讓認真治學的研究者人人自危,不僅賠上自己苦心撰寫的研究論文,還會傷害自身的學術聲譽。
Thumbnail
期刊綁架(journal hijacking)是學術詐騙的一種手法。簡單說,就是掠奪者假借真正存在的學刊名義,開設假的分身網站,魚目混珠拐走學者的投稿,並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名義來索取出版費。
Thumbnail
期刊綁架(journal hijacking)是學術詐騙的一種手法。簡單說,就是掠奪者假借真正存在的學刊名義,開設假的分身網站,魚目混珠拐走學者的投稿,並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名義來索取出版費。
Thumbnail
掠奪型期刊只為牟利罔顧學術發展的作法形同詐欺,之所以持續存在甚至變化出更多花樣,除了彰顯金錢誘惑有多龐大,也代表學者不能再輕忽學術出版的資訊素養。
Thumbnail
掠奪型期刊只為牟利罔顧學術發展的作法形同詐欺,之所以持續存在甚至變化出更多花樣,除了彰顯金錢誘惑有多龐大,也代表學者不能再輕忽學術出版的資訊素養。
Thumbnail
某些期刊瞄準學者們研究升等的壓力,透過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向學者邀稿,並要求繳交論文處理費才能刊登。此類期刊以獲利為目的,不重視論文品質,也缺乏完整的同儕審查與編審流程,且通常會將刊名取得很像其他權威期刊而讓人容易誤認,這類期刊被稱為「掠奪性期刊」。
Thumbnail
某些期刊瞄準學者們研究升等的壓力,透過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向學者邀稿,並要求繳交論文處理費才能刊登。此類期刊以獲利為目的,不重視論文品質,也缺乏完整的同儕審查與編審流程,且通常會將刊名取得很像其他權威期刊而讓人容易誤認,這類期刊被稱為「掠奪性期刊」。
Thumbnail
新興的網路服務「幫你讀書」,我認為在經濟上與法律上有其應該考量的重點,但法律與經濟無法與時俱進......
Thumbnail
新興的網路服務「幫你讀書」,我認為在經濟上與法律上有其應該考量的重點,但法律與經濟無法與時俱進......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是在一位部落客的照片中, 大膽的封面配色一如作者追求真實的痛快人生!而書名中”圈外”兩字卻代表著作者背離體制, 選擇在非主流社會, 看見日常瑣碎進而書寫你從未留意的事物。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是在一位部落客的照片中, 大膽的封面配色一如作者追求真實的痛快人生!而書名中”圈外”兩字卻代表著作者背離體制, 選擇在非主流社會, 看見日常瑣碎進而書寫你從未留意的事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