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野生動物當成主人的農場:LiPaHak農場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想像一下,一個不餵飼料的農場,一個用天敵的健康來衡量成功的農場,還有一個同時也是水質淨化場的農場。」

多年前,我在TED上面看到這部極度吸引我一看再看的演講,一位廚師講述著他愛上一條魚的故事。

他深知遠洋漁業對海洋的傷害,也受夠了要浪費大量飼料甚至拿雞去餵魚的養殖魚業,但他卻在西班牙遇到他的真命天魚,一隻被煮過頭卻還是很好吃的魚。

他愛上了這條魚,想要知道有關這條魚的一切。所以他跑到了產地,想要了解那個養殖場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有辦法飼養出這麼好吃的魚。

然而,他所看到的養殖場完全不像是他所看過的任何養殖場,或者說,根本一點都不像個養殖場,而是一大片的濕地。那個地方原本也真的是一個濕地,在80年代阿根廷人嘗試著在那邊養牛,蓋了好多好多條運河,把整個濕地的水抽乾。結果沒賺到甚麼錢就算了,還毀掉了整個溼地的生態。直到後來,另外一間西班牙公司買下了這片溼地,然後把水閥反過來,把原本被抽出去的水重新灌回來濕地,瞬間變成一望無際的魚塭。

這個養殖場不餵飼料,裡面的魚完全就像是野生的一樣在溼地的生態中自行覓食,而當廚師大大詢問要怎麼衡量這個養殖場成功不成功時,他看到一大群的紅鶴在溼地中嬉戲覓食,養殖場的生物學家對廚師說:這就是成功。

他一臉困惑:「這算甚麼成功?那些鳥正在吃的不就是你的魚嗎?」

鳥類雖然會吃掉他們一部份的漁產,然而,越健康的鳥類,就代表著當地的生態越健康,他們產出的魚品質當然也就更好。所以,那不只是一個不用餵飼料的養殖場,同時也是一個鳥類保護區。甚至,那片溼地的生態真的太健康了,竟然還可以淨化被灌注進來的城市汙水。

看到這篇演講的時候,我整個覺得太強大了,竟然會有這麼夢幻的養殖場,不只不會消耗資源,竟然還可以反過來淨化環境。而最讓我佩服的,應該是他們那份把整個生態環境看得比商品的產出看得還重要的價值觀吧。

然而,想都沒想到的是,我在東部的花蓮,竟然看到了類似的影子。

第一眼見到賴大哥的時候,他在一個三合院的門口堆滿了一袋一袋的稻米,然後一袋一袋的倒在巨大的帆布上,我們跟上去一起幫點小忙,把米到出來,用耙子翻勻、鋪平。

稍早一點時候下了些雨讓賴大哥有點困擾。但是太陽又出來了,賴大哥決定趕快趁這個時候曬稻米。

曬稻米!?這個年代竟然還有人認真要做日曬米的?

即便我們都知道有太陽這個最天然的烘乾機,但是因為太麻煩了,人力成本早就遠遠超過用烘乾機的費用,所以現在幾乎看不到有人在做日曬米的。


raw-image

「這隻是甚麼阿?還有瓢蟲耶!」我們在倒米、翻米的同時,許多各式各樣的昆蟲也跟著一起被倒出來,在米粒跟葉子之間逃竄。

「那些蟲蟲給太陽曬一曬就會跑光光了。」賴大哥說。

我對於一般稻米必沒有太多的經驗,但我印象中,就算有昆蟲也不會多成這樣啊。

我想到前陣子一位去紐西蘭打工度假的朋友,我聽他說他在奇異果園工作採奇異果的故事聽得很有趣,跟他說我也想要去,他卻轉頭跟我說:「可是阿,我們在那巨大的奇異果農場裡面採奇異果,完全沒有碰到任何一隻昆蟲耶。」

「這樣不好嗎?我超怕蟲子的」另一位女生朋友說。

「我覺得不好,那麼大的一片農園竟然除了奇異果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生物,你不覺得這很可怕嗎?這根本就不是自然該有的樣子。」

比起現代農法中許多根本看不到任何鳥類跟昆蟲的”自然風光”,賴大哥的LiPaHak農場應該可以算是當代農村裡面最接近大自然的田園景色吧?(LiPaHak是阿美族語開心的意思)

賴大哥向台糖租了六公頃的土地並分成三區,其中一區是私田,讓民眾們各自認領,自行耕種,自行收穫,有點像是開心農場的感覺,條件是不能用藥,不能捕殺田間的動物。而公田則是跟大學合作,實驗各種生物防治的方法好分享給私田的民眾們。最特別的是,整片農場,除掉了公田和私田後剩下那三分之一的區域,竟然整個保留起來做濕地,成為了許多鳥類的棲地。

因為周遭就有著一大群的鳥類跟動物,農場裡面的作物常常剛種下去就被吃掉,或者是快要成熟的時候就被動物偷走,搞得這些辛苦耕種的大家只能哭笑不得的撿動物吃剩的食物。之前也有農民偷灑農藥被警告,警告後還是無效只好懲罰停止合作,對賴大哥來說,他的初衷就是愛護動物,其實他原本對農業也是不了解的,他只是想要找到生態和生產之間的平衡,還給動物一個家。

在西班牙的養殖場,他們用紅鶴的健康來衡量那個養殖場的成功,賴大哥的農場,則是用環頸雉的健康來衡量LiPaHa農場的成功。

如果說,一般有機農法是希望能在生產農作的時候順便兼顧大自然,盡量不要傷害環境;那賴大哥的作法可能就是在照顧大自然的時候,順便種點農作的概念吧。

我看著賴大哥開著超小型的收割機,在稻田間慢慢地收割,一位東華大學的老師在一旁幫忙收割邊邊的稻米,而賴大哥的收割機每到轉彎處都要花一點時間前後推移才可以讓收割機找到正確的路上。

「這台收割機有點壞了,不能左轉,有點麻煩。」

我被這樣子的傻勁給感動著,卻也希望他們可以不用這麼辛苦。花錢租地給鳥住,這些鳥和動物還來吃他辛苦種出來的作物,許多人一定覺得這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情,但也正因為這份傻勁,所以才會吸引到無數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的前來幫忙吧。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期待賴大哥的農場能夠越來越健康,讓所有的生物都LiPaHa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宜萍 Ariel Chen的沙龍
48會員
40內容數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2019/11/12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2019/11/12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2019/10/24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2019/10/24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2019/10/21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2019/10/21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開始一步步學習農作,用「流血、流淚、流汗」還不足以形容這七年多來的農耕生活,還要加上體力透支、身體損傷、經濟重擔等等艱難的挑戰。雖然農耕生活如此艱難,我們竟然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這是因為與泥土為伍,與植物為伴,看著生機盎然的作物,看著美麗的花朵...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開始一步步學習農作,用「流血、流淚、流汗」還不足以形容這七年多來的農耕生活,還要加上體力透支、身體損傷、經濟重擔等等艱難的挑戰。雖然農耕生活如此艱難,我們竟然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這是因為與泥土為伍,與植物為伴,看著生機盎然的作物,看著美麗的花朵...
Thumbnail
雲林口湖多以養殖漁業維生,生產烏金(魚)、鰻、蛤、蝦…,但人口老化,農漁夫平均70歲以上,多處廢耕。 「到底是農業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農業?」10年前,幾個年輕人退伍時,談起從小靠漁養大,奶粉錢、註冊費都從土地而來,他們想有沒有方法振興養殖漁業?於是拿出「娶某本」成立 好蝦冏男社 ,模擬大自然魚蝦
Thumbnail
雲林口湖多以養殖漁業維生,生產烏金(魚)、鰻、蛤、蝦…,但人口老化,農漁夫平均70歲以上,多處廢耕。 「到底是農業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農業?」10年前,幾個年輕人退伍時,談起從小靠漁養大,奶粉錢、註冊費都從土地而來,他們想有沒有方法振興養殖漁業?於是拿出「娶某本」成立 好蝦冏男社 ,模擬大自然魚蝦
Thumbnail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Thumbnail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Thumbnail
「這裡很棒啊,我就是想找一塊地自己種種東西,現在都市裡要找一塊土地真的是很難啊!」 「你這裡生態真的很好ㄟ,有很多鳥叫聲,就代表這裡環境很好,動物才願意生活在這裡,代表這裡有很多動物可以觀察。」 「我昨天還聽到有種叫聲好奇特喔!」 「我跟你說喔,那個是山羌喔。」 「真的嗎?」、「好酷喔!」 「怎
Thumbnail
「這裡很棒啊,我就是想找一塊地自己種種東西,現在都市裡要找一塊土地真的是很難啊!」 「你這裡生態真的很好ㄟ,有很多鳥叫聲,就代表這裡環境很好,動物才願意生活在這裡,代表這裡有很多動物可以觀察。」 「我昨天還聽到有種叫聲好奇特喔!」 「我跟你說喔,那個是山羌喔。」 「真的嗎?」、「好酷喔!」 「怎
Thumbnail
你餐桌上的雞蛋是哪裡來的呢? 你曾在超商、賣場的雞蛋貨架上,看見「非籠飼-友善雞蛋」專區嗎? 雞蛋,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食材之一,認識好蛋、選擇好蛋,不但自己吃得安心健康,也能成為一個慢食運動的支持者,讓生活上的每個小選擇,都更貼近慢食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你餐桌上的雞蛋是哪裡來的呢? 你曾在超商、賣場的雞蛋貨架上,看見「非籠飼-友善雞蛋」專區嗎? 雞蛋,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食材之一,認識好蛋、選擇好蛋,不但自己吃得安心健康,也能成為一個慢食運動的支持者,讓生活上的每個小選擇,都更貼近慢食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疫情嚴峻,在家上班上課,連帶三餐也得在家料理,雖說粉紅色的熊貓、黑綠色的屋伯,在各大街小巷川川梭梭,像流水麵線一樣,把各種吃食送到每家飢腸轆轆的人手上,但免不了,還是有自家煮飯人的出現。 這件事我想很久很久了,像我們這種自產自銷的小農,標榜的又是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的種植方式,於是免不了便會被賦予
Thumbnail
疫情嚴峻,在家上班上課,連帶三餐也得在家料理,雖說粉紅色的熊貓、黑綠色的屋伯,在各大街小巷川川梭梭,像流水麵線一樣,把各種吃食送到每家飢腸轆轆的人手上,但免不了,還是有自家煮飯人的出現。 這件事我想很久很久了,像我們這種自產自銷的小農,標榜的又是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的種植方式,於是免不了便會被賦予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