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地方創生、產業六級化後,農村該繼續走向何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打開冷藏庫的大門,昏暗的巨型倉庫裡,映入眼簾的是堆滿整個倉庫直達二樓高天花板的白米,上一期的稻米剛收穫完,把倉庫堆得幾乎連移動的空間都沒有。

而在門口旁,一個大箱子裡面則堆了數十包真空包裝的白米。

「這一些,其實是被通路下架退回來的商品。」雨恩說。

這些稻米,從育苗、插秧、驅蟲、除草,經過四個月的時間照護,終於結穗收割,再經過脫穀、烘乾、篩米、碾米、包裝,運送,然後放到架上販售,而總有那麼一部份,在經過這一連串的旅程後,會再度回到他們身邊。

而這些被退貨的白米,甚至根本還沒過期。

「我們包裝上的保存期限是六個月,通路在保存期限剩下最後兩個月時就不能再賣了。但其實,就算真的到了保存期限,一般真空包裝下的白米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

「那你們要不要試著把保存期限拉長一點,這樣可以賣久一點吧?」我問。

「把保存期限拉長也不是不行,但我們的稻米是一年兩穫,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想買這一期剛收割的,還是上一期沒賣出去的?」雨恩說。


近期產業六級化越來越盛行,我們都期待透過結合第一、第二、第三級產業來個地方創生,鼓勵農人用比較環境友善的方式耕作,然後試著提供更多樣的農村價值,創造一些新興的工作機會,讓日益老化的農村能夠吸引年輕人回流。

的確,產業六級化的新思維為長期以來不斷外流的農村注入了一股活血,許多農村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越來越多遊客會去拜訪,體驗,回程時也購買當地的農產品當伴手禮。然而,在一邊為他們感到高興的同時,一邊卻也浮現了些許的擔心。


第一,漸漸禮物化的農產品

為了要幫原本廉價的初級農產品創造價值,我們開始以故事和設計來包裝產品,產品的包裝越來越小,越來越精緻,原本用來滿足生活所需的農產品漸漸一個一個被禮物化。

而在我眼中,這樣子的產品,也許友善土地、友善小農、也是健康無毒的產品,但卻往往伴隨著許多的包裝,對於離開產地之後的環境,可能就並不是那麼的友善了吧?
我們常常在談友善耕作,但我們最首要友善的是甚麼?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會有點不一樣。 有些人認為的友善耕作,指的是對身體友善。所以,友善耕作的作物應該要更營養、更健康。
有些人認為的友善耕作,指的是對小農友善。所以,友善耕作應該要盡可能減少產銷剝削,讓農人有應得的收入,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
有些人認為的友善耕作,指的是對環境友善。所以,友善耕作應以環境為主,讓動物跟植物都能生長在健康乾淨的環境中,而收穫多不多,作物營養不營養反倒是其次。
曾經聽一位朋友說在中國一個有機農場打工換宿的故事,他說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農場,裡面環境非常好,完全沒有用藥,生產出來的蔬果不但無毒而且還很漂亮。但最讓他遺憾的是,農場裡面的多數員工,根本吃不起他們自己種植出來的蔬果,每天中午都只能吃外面訂過來食材品質很差的便當。對我朋友來說,那就是一個對環境友善、對健康友善、但對農夫並不友善的農場。


第二,本地人漸漸無法負擔本地生產的產品

人們很努力的在為農產品創造價值,漸漸的,在地生產的產品品質變得越來越好,價格同時也越來越好,農產品的價值拉高對生產者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於此同時,會購買高品質農產品的消費者通常都是離產地最遠的都市消費者,而產地附近的居民卻很可能反而會嫌貴或者真的買不起,轉而購買外地或是進口相對廉價的產品,而如果買不到的話呢?

雖然在比較利益原則的思考下,這是必然的結果,但持續創造價值下去,很可能就是把高級農產品賣給外國的有錢人,然後自己再從國外進口便宜的農產品,這樣子的農村再造,真的是我們期待的嗎?


第三,現階段主要支持產業六級化的消費者並不是農產品的主要消費者

我覺得我身邊絕大部分的朋友們都絕對願意為了環境而花多一點錢,他們會受故事感動,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消費能夠支持那些願意為此而付出的小農。我相信,我絕大部分的朋友在逛有機市集時都願意像小農購買一些蔬菜水果,到農村小旅行時,也很樂意買一些小巧可愛的伴手禮回家。
但是,偏偏這些很樂意支持小農的朋友們有很大一部份的比例是平常幾乎不會煮飯的外食族阿。常聽說他們在市集買了蔬菜回來,但卻沒有好好料理就被埋進到了冰箱,或是買了小包裝的紅藜或果醋,結果一直沒有機會用就慢慢地擺到最後還是拿去丟掉……我可以想像,有許多年輕人都願意購買友善環境的農產品,但是這些消費者平常吃下肚的食物,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外面的餐廳或是便當。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我可能會更傾向把這一切當成一種教育,教育都市人們重新去認識土地、食物以及農村,我期待都市人們在拜訪六級化後的農村時,能夠更珍惜我們的環境,更關心自己所吃的東西,甚至漸漸提高自己買菜煮飯的比例。

對我來說,產業六級化的下一步,就是在社會大眾都普遍有了食農意識之後,青年返鄉已經不再是一件特別值得提起的事情,農村不再需要再透過大量行銷跟創意來告訴民眾自己的產品有多好的時候,我想農村就可以重新把重心放回土地跟生產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
從縱谷良田到湛藍海岸,花東地區有許多聚落尋求著另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是少數人發大財,而是大家一起做老闆,共享利潤和成果,合力讓這聚落既有的產業更進一步,將彼此的故事和文化延續下來。
2019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政府期待地方的復興能夠為國家帶來新的動能。從花東地方經濟的案例,我們發現透過產業六級化,妥善運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小地方也是有機會長出更多產業的可能,又或者透過合作社或其他社區經濟組織,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分進合擊達到社區的共榮共好。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這群地方的夥伴們
行經蜿蜒的小路,鸞山距離台東市開車不過三十分鐘,地景、聲景甚至是空氣中的氣味都明顯與城市不同,樹木盤根錯節的交纏,蕨類、苔蘚點綴其中,一位友善農業專家,人稱「何班長」的何介臣就居住在此。 何班長來自高雄岡山的養蜂人家,30多年前因為崇尚自然農法而來到台東生活,在當時基礎建設還很匱乏的鸞山買下一塊地,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
從縱谷良田到湛藍海岸,花東地區有許多聚落尋求著另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是少數人發大財,而是大家一起做老闆,共享利潤和成果,合力讓這聚落既有的產業更進一步,將彼此的故事和文化延續下來。
2019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政府期待地方的復興能夠為國家帶來新的動能。從花東地方經濟的案例,我們發現透過產業六級化,妥善運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小地方也是有機會長出更多產業的可能,又或者透過合作社或其他社區經濟組織,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分進合擊達到社區的共榮共好。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這群地方的夥伴們
行經蜿蜒的小路,鸞山距離台東市開車不過三十分鐘,地景、聲景甚至是空氣中的氣味都明顯與城市不同,樹木盤根錯節的交纏,蕨類、苔蘚點綴其中,一位友善農業專家,人稱「何班長」的何介臣就居住在此。 何班長來自高雄岡山的養蜂人家,30多年前因為崇尚自然農法而來到台東生活,在當時基礎建設還很匱乏的鸞山買下一塊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看到網友在line群裡po麻豆文旦要整箱便宜賣。 南台灣蔬果需要大家齊心幫助農民建立家園。 不要相信媒體說菜價上揚亂買太貴的蔬菜水果。 颱風打爛蔬菜,菜商不要而已因為賣相不好擺在超市。。 請你們不要挑菜色了,這樣沒有幫助到農民,反而傷害農民。助長菜商圖利自己,賤價農民。。 現在是什
Thumbnail
24節氣中的「小滿」,指的是稻秧正在結穗,逐漸飽滿的狀態。《黃帝內經》揭示的「五穀為養」,對古人而言,稻米不僅僅是果腹的糧食,更是拿來入藥的藥材!稻米的各個階段均可用來蒸露:正在開花的稻穗、新鮮白米、發芽的稻穀來蒸露,均有各自有不同的療效。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入行前我以為務農使人健康,畢竟成天晒著太陽吸收維生素D,光想像就覺得骨質疏鬆要改善了!再來就是體力活,每天動來動去想胖也難,我的蝴蝶袖會不會就這樣緊實了呢?投入農業轉眼已過六年,一半以上農友入行第二年就退出,還在農業裡的個個喊腰痛…當小農,有些職業傷害真的很容易上身。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看到網友在line群裡po麻豆文旦要整箱便宜賣。 南台灣蔬果需要大家齊心幫助農民建立家園。 不要相信媒體說菜價上揚亂買太貴的蔬菜水果。 颱風打爛蔬菜,菜商不要而已因為賣相不好擺在超市。。 請你們不要挑菜色了,這樣沒有幫助到農民,反而傷害農民。助長菜商圖利自己,賤價農民。。 現在是什
Thumbnail
24節氣中的「小滿」,指的是稻秧正在結穗,逐漸飽滿的狀態。《黃帝內經》揭示的「五穀為養」,對古人而言,稻米不僅僅是果腹的糧食,更是拿來入藥的藥材!稻米的各個階段均可用來蒸露:正在開花的稻穗、新鮮白米、發芽的稻穀來蒸露,均有各自有不同的療效。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入行前我以為務農使人健康,畢竟成天晒著太陽吸收維生素D,光想像就覺得骨質疏鬆要改善了!再來就是體力活,每天動來動去想胖也難,我的蝴蝶袖會不會就這樣緊實了呢?投入農業轉眼已過六年,一半以上農友入行第二年就退出,還在農業裡的個個喊腰痛…當小農,有些職業傷害真的很容易上身。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