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 - 創造地方永續的魅力

12公開內容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謝謝分享,也期待部落的產業能永續方展。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
Thumbnail
從縱谷良田到湛藍海岸,花東地區有許多聚落尋求著另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是少數人發大財,而是大家一起做老闆,共享利潤和成果,合力讓這聚落既有的產業更進一步,將彼此的故事和文化延續下來。
2019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政府期待地方的復興能夠為國家帶來新的動能。從花東地方經濟的案例,我們發現透過產業六級化,妥善運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小地方也是有機會長出更多產業的可能,又或者透過合作社或其他社區經濟組織,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分進合擊達到社區的共榮共好。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這群地方的夥伴們
Thumbnail
行經蜿蜒的小路,鸞山距離台東市開車不過三十分鐘,地景、聲景甚至是空氣中的氣味都明顯與城市不同,樹木盤根錯節的交纏,蕨類、苔蘚點綴其中,一位友善農業專家,人稱「何班長」的何介臣就居住在此。 何班長來自高雄岡山的養蜂人家,30多年前因為崇尚自然農法而來到台東生活,在當時基礎建設還很匱乏的鸞山買下一塊地,
Thumbnail
近年,青年返鄉和地方創生形成一波熱潮,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打拼,原因不盡相同,然而,懷抱熱血踏上回家之路不足以成事,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才是關鍵。回家面對的是一場扎扎實實的生存戰,畢竟,剝去理想的外衣,滿腔的熱血很難填飽肚子。
Thumbnail
「畢業後你會回家嗎?」 「不會,我要留在臺北工作。」 每年面臨畢業季,從人們的對話裡彷彿能夠具像化地看見,來自都市強大的拉力是如何將來自「相對郊區」的年輕人拔地而起,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看不見的拋物線,最後再牢牢地嵌入甚至和自己一點關係也談不上的土地。
Thumbnail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