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數位科技浪潮下,思考花東地方發展的永續與創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經濟產業及就業機會的缺乏導致青壯年人口流失,交通的不便性,加上醫療、教育資源的不足,讓花東地區和西部城市的發展差距持續擴大。面對花東相對落後的困境,要如何發揮既有優勢,找出合適的地方發展策略藍圖呢?

六級化產業及合作事業的推動,奠定人與土地共好的發展基礎

近年來,從日本取經的六級化產業概念逐漸在台灣成為顯學,並於2011年納入花東地方發展政策,以花東主要的第一級產業-農業為基礎,整合二級加工以及三級體驗觀光,嘗試發展創新六級化產業模式,不僅著重環境、經濟與社會的永續,更期待透過跨域整合帶動整體地方經濟的發展,將生產的附加價值留在當地。

在花東,大多數的個人或社區型產業,都是以「微型產業」的型態單打獨鬥,而合作社提供了各單位或組織尋求串連內外資源,達到規模經濟,促進共同福祉的一種理想經濟事業體選擇。不同於一般企業以私人資本利益為主,合作社以「全體社員的福祉」為主軸,互助合作,共享利潤與成果,過程中亦強調善盡社會責任,以及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追求經濟利益、社會正義及環境永續三者的平衡。對於以豐富多元的人文歷史與獨特美麗的自然環境為優勢的花東地區來說,籌組合作社正是追求「人」與「土地」共好,建立與自然和諧共存產業,創造多贏價值的理想方式。

近年來,越來越多花東小農們透過籌組合作社形塑品牌,共同運銷彼此的農產品,像是花蓮富里由有機稻農組成的富糧稻米合作社;台東長濱因共同「友善環境」理念,集結種植不同作物農友的野市集合作社等,每位社員一起參與為共同的目標努力,發揮團結力量大的精神,彼此互助,共享共榮。

改變花東地區的力量,需要更多的「人才」

然而,合作社並非萬靈丹,花東的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有些合作社在產銷方面的步伐不一,雖然一級生產層面穩固,但發展二級加工或三級品牌或深度體驗的能力不足;有些則缺乏關鍵人才,常常可見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倘若我們將地方的發展視為一個生態系統,那麼要維持系統的正常運作有三大核心元素:人才、產業和地域,缺一不可,其中又以「人」最為關鍵。如何吸引各種人才移居,「人才東移」正是思考花東地區地方發展的重要關鍵。

從十年前開始出現的「半農半X」風潮(即一半從農,一半從事其他工作),到近期新型態的「半X半Y」(即不從事農業,同時從事原本的專業和鄉村服務業,如經營民宿、在地書店等),可以發現不同於城市的生活型態逐漸成為追求新型態生活美學的「城市居民」移居鄉村的原因。

數位浪潮下的新遊牧世代,思考未來鄉村新想像

「鄉下沒有工作機會」通常是移居鄉村的一大難點。觀察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典範神山町的策略,可以發現神山町跳脫了在地創造就業機會的窠臼。沒有工作機會,那有沒有可能讓已經有工作的人移居呢?地方上無法長出多元產業,那有沒有不需要仰賴地方資源就可以運作的產業呢?

隨著數位浪潮席捲而來,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可能打破地理限制的新工作型態。這些「數位遊牧者」擁有高度專業,只需要一台電腦和網路,便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和生活。在此流動浪潮下,鄉村有沒有可能成為各種不期而遇的場域呢?透過吸引這些不受地域限制的數位工作者前來工作和生活,甚至創業,帶入外界的新資訊與新知識,與在地社群互動、激盪出更多的創新,突破既有的限制和框架,找出未來鄉村的可能想像。

近幾年,在世界各地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共同工作和生活空間(Co-working & Co-living Space)出現,例如西班牙邊境小鎮Sende、法國LaLochonnière等,以地方自身獨特的生活風格、自然美景和天然食物,甚至結合永續文化培訓,吸引相同理念的人前來生活和工作,同時刺激地方經濟,實現正向的循環。

花東依山傍海,各聚落擁有不一樣的自然風情及人文特色。如何迎接未來數位科技浪潮下的新趨勢,把鄉村經營成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好所在,找出鄉居生活的魅力風格,吸引數位人才駐足甚至移居,以系統性的視野出發,或許有可能跳脫既有窠臼與框架,發展出更永續多元的未來可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宜萍 Ariel Chen的沙龍
47會員
40內容數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2019/11/12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2019/11/12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2019/10/24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2019/10/24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2019/10/21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
Thumbnail
2019/10/21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Thumbnail
看到敬重的朋友和長輩為協助自由工作者而成立基金會,心裡頗有感觸。將過去研究的資料於此時拿出來,或許是我能給予的最佳的協助吧。
Thumbnail
看到敬重的朋友和長輩為協助自由工作者而成立基金會,心裡頗有感觸。將過去研究的資料於此時拿出來,或許是我能給予的最佳的協助吧。
Thumbnail
吹著海風,享受著令人陶醉的音樂、漫步宜蘭、花蓮與台東大小城鎮與市集聚落,你會被一股充滿質樸的人情味和生命力所感動,彼此交流自家後院採收的新鮮蔬果和農產物產、自家烘焙的餐點美食、費心費神的自慢手工藝品,此時何不放慢生活步調,好好享受台灣後山的市集魅力吧!
Thumbnail
吹著海風,享受著令人陶醉的音樂、漫步宜蘭、花蓮與台東大小城鎮與市集聚落,你會被一股充滿質樸的人情味和生命力所感動,彼此交流自家後院採收的新鮮蔬果和農產物產、自家烘焙的餐點美食、費心費神的自慢手工藝品,此時何不放慢生活步調,好好享受台灣後山的市集魅力吧!
Thumbnail
島內移民,是我在打工換宿的咖啡店中和客人聊天時聽到的名詞,說的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已不再與美、加、澳洲的那些熱門移民城市所掛勾,人們開始在這座島嶼內尋找自己新的一方安身之處,人口開始流動進各地美好的山海美地裡。
Thumbnail
島內移民,是我在打工換宿的咖啡店中和客人聊天時聽到的名詞,說的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已不再與美、加、澳洲的那些熱門移民城市所掛勾,人們開始在這座島嶼內尋找自己新的一方安身之處,人口開始流動進各地美好的山海美地裡。
Thumbnail
后疫情時代,房車露營很火!休閑農業也很火! 台灣依托農業發展起來的農業觀光旅遊與鄉村休閑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上規模的農耕田園、漁業風情、森林旅游、鄉野畜牧現行內容,還有別具特色的農耕教育、生態保育、民宿體驗、鄉土民俗等休閑現行項目。
Thumbnail
后疫情時代,房車露營很火!休閑農業也很火! 台灣依托農業發展起來的農業觀光旅遊與鄉村休閑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上規模的農耕田園、漁業風情、森林旅游、鄉野畜牧現行內容,還有別具特色的農耕教育、生態保育、民宿體驗、鄉土民俗等休閑現行項目。
Thumbnail
鄉下辦活動,怎麼吸引國際注目?群馬縣嬬戀村「只有高麗菜田,什麼都沒有」,但愛妻家協會以古地名「戀妻」的典故,創造「在高麗菜田的中心呼喊愛妻活動」,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帶動景點熱潮,也促銷高麗菜產品。
Thumbnail
鄉下辦活動,怎麼吸引國際注目?群馬縣嬬戀村「只有高麗菜田,什麼都沒有」,但愛妻家協會以古地名「戀妻」的典故,創造「在高麗菜田的中心呼喊愛妻活動」,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帶動景點熱潮,也促銷高麗菜產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