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一封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3月4日《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
  二月廿五日的晚報刊載了一則消息:台北兩名高中男同性戀學生被一方家長發現了。在此,身為「教師同盟」(同性戀教師團體)負責人的我,不禁想對這位母親說一些話。

  報中刊載說:您曾驚懼憂傷交加的要您兒子下跪認錯,並打得他皮開肉綻,甚至請到了民代來向學校施壓,以達到將您兒子轉學的目的。我們相信,您所做的這一切,一定出自於一個念頭:「為了您的兒子好」。

  當您知道您兒子是同性戀時,或許會覺得這怎麼可能﹑自己又沒造什麼孽﹑以後全家人要怎麼做人呢!但是,您知道嗎,您兒子是個同性戀,並不代表您和您兒子有什麼錯,更不是因為別人所說的「破碎家庭」所造成的。偷偷的告訴您,世上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同性戀,您兒子並沒有去殺人﹑放火或是搶劫,他只不過是和這 些人一樣,愛上了同性別的人而已。

  現代的家長是非常難為的,兒子在求學時代交女朋友,要擔心會影響課業;交了男朋友更是不得了,如晴天霹靂般。但是您再想想,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真的是世界末日了嗎?您打他﹑罵他﹑逼他轉學,真的讓他更「好」了嗎?您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的』活著,對他的愛更是不奢求回報的,如果說他覺得他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是他自己願意的,你何不就讓他如此快樂的活著?孩子不一定非要照著您「期望」的方式去長大的,您說是嗎?

  在此不禁要長嘆一聲,如果社會大眾對同性戀不要有所誤解的話,這些人(包括您兒子)都能生活得很好的。而社會大眾為什麼會有『同性戀就是不好的』這樣的刻板印象呢?我想「教育」要負大半的責任吧。如果社會大眾當初在求學時代都能受到良好的「性/別教育」,都曾探討過性別認同的問題,都能打破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您現在就不會如此痛苦了。

  擔任教職工作的我,會在工作崗位上克盡職責的做好「性/別教育」,讓未來的社會不再對同性戀有所誤解;身為人母的您,也希望您願意以不求回報的「大愛」來接受您孩子。
avatar-img
17會員
637內容數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屘寶💞熟年男伴 的其他內容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元月號《同言無忌》   校園之中,除了學生,第二大的族群便是老師,在校園戀情這個話題中,老師自然很難置身事外,因為他們目睹、八卦、防止、甚至參與一場場的校園戀情,有趣的是,所有老師也曾經當過學生,如今角色互換,他們是如何看待學校中日以繼日的愛情故事呢?尤其是同志之間的愛情故事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元月號《同言無忌》   在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注意到老師兩腿之間那一包鼓鼓的東西(因為上課的時候老師走來走去,坐著的我們,因為高度的關係,臉就一直得面對那個東西)。有著那一包鼓鼓的老二的老師,好像頂多被人家謠傳性騷擾女學生,那些一定存在的男同志老師 ,到底在哪裡呢?
以下文章原載於 1998年6月號 108期 人本教育札記    當您學生告訴您說:「老師,我喜歡上(同性別)某某同學!」時,您會如何處理呢?您會不會也像其他大多數的老師回說:「那是同性戀耶!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同性戀嗎?你的年紀還小,怎麼能確定自己是同性戀呢?你要不要先回去想想清楚!」我不清楚這樣回話的
以下文章原載於 1998年6月號 108期 人本教育札記   當我告訴您『我是個國中老師』時,或許您會覺得:『喔!然後呢?』而當我再告訴您『我還是個同性戀』時,可能您就會感到驚訝,並同時在心中出現好幾個問題,我想第一個問題很可能就是:『那還能當老師嗎?』接下來還會想問:『你會不會把學生教壞了啊?』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元月號《同言無忌》   校園之中,除了學生,第二大的族群便是老師,在校園戀情這個話題中,老師自然很難置身事外,因為他們目睹、八卦、防止、甚至參與一場場的校園戀情,有趣的是,所有老師也曾經當過學生,如今角色互換,他們是如何看待學校中日以繼日的愛情故事呢?尤其是同志之間的愛情故事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元月號《同言無忌》   在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注意到老師兩腿之間那一包鼓鼓的東西(因為上課的時候老師走來走去,坐著的我們,因為高度的關係,臉就一直得面對那個東西)。有著那一包鼓鼓的老二的老師,好像頂多被人家謠傳性騷擾女學生,那些一定存在的男同志老師 ,到底在哪裡呢?
以下文章原載於 1998年6月號 108期 人本教育札記    當您學生告訴您說:「老師,我喜歡上(同性別)某某同學!」時,您會如何處理呢?您會不會也像其他大多數的老師回說:「那是同性戀耶!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同性戀嗎?你的年紀還小,怎麼能確定自己是同性戀呢?你要不要先回去想想清楚!」我不清楚這樣回話的
以下文章原載於 1998年6月號 108期 人本教育札記   當我告訴您『我是個國中老師』時,或許您會覺得:『喔!然後呢?』而當我再告訴您『我還是個同性戀』時,可能您就會感到驚訝,並同時在心中出現好幾個問題,我想第一個問題很可能就是:『那還能當老師嗎?』接下來還會想問:『你會不會把學生教壞了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有二段戀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學長甩掉學妹的頗常見,但我遇過一件是學妹主動提分手,我班上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男孩,竟難過到無法上學,打電話給他,聲音就是哭很慘的哽咽感,甚至還說了活不下去的喪氣話,害我不敢掛電話,硬是聊到借同事手機,聯絡學生的媽媽請假回家了解情況。 另一個案例兩個主角都不在我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有二段戀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學長甩掉學妹的頗常見,但我遇過一件是學妹主動提分手,我班上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男孩,竟難過到無法上學,打電話給他,聲音就是哭很慘的哽咽感,甚至還說了活不下去的喪氣話,害我不敢掛電話,硬是聊到借同事手機,聯絡學生的媽媽請假回家了解情況。 另一個案例兩個主角都不在我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