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一封信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3月4日《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

  二月廿五日的晚報刊載了一則消息:台北兩名高中男同性戀學生被一方家長發現了。在此,身為「教師同盟」(同性戀教師團體)負責人的我,不禁想對這位母親說一些話。

  報中刊載說:您曾驚懼憂傷交加的要您兒子下跪認錯,並打得他皮開肉綻,甚至請到了民代來向學校施壓,以達到將您兒子轉學的目的。我們相信,您所做的這一切,一定出自於一個念頭:「為了您的兒子好」。

  當您知道您兒子是同性戀時,或許會覺得這怎麼可能﹑自己又沒造什麼孽﹑以後全家人要怎麼做人呢!但是,您知道嗎,您兒子是個同性戀,並不代表您和您兒子有什麼錯,更不是因為別人所說的「破碎家庭」所造成的。偷偷的告訴您,世上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同性戀,您兒子並沒有去殺人﹑放火或是搶劫,他只不過是和這 些人一樣,愛上了同性別的人而已。

  現代的家長是非常難為的,兒子在求學時代交女朋友,要擔心會影響課業;交了男朋友更是不得了,如晴天霹靂般。但是您再想想,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真的是世界末日了嗎?您打他﹑罵他﹑逼他轉學,真的讓他更「好」了嗎?您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的』活著,對他的愛更是不奢求回報的,如果說他覺得他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是他自己願意的,你何不就讓他如此快樂的活著?孩子不一定非要照著您「期望」的方式去長大的,您說是嗎?

  在此不禁要長嘆一聲,如果社會大眾對同性戀不要有所誤解的話,這些人(包括您兒子)都能生活得很好的。而社會大眾為什麼會有『同性戀就是不好的』這樣的刻板印象呢?我想「教育」要負大半的責任吧。如果社會大眾當初在求學時代都能受到良好的「性/別教育」,都曾探討過性別認同的問題,都能打破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您現在就不會如此痛苦了。

  擔任教職工作的我,會在工作崗位上克盡職責的做好「性/別教育」,讓未來的社會不再對同性戀有所誤解;身為人母的您,也希望您願意以不求回報的「大愛」來接受您孩子。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屘寶💞大齡南㚘
18會員
639內容數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屘寶💞大齡南㚘的其他內容
2019/12/09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這是一個很令人爭議的問題,G&L為讀者請來同志教師保羅為讀者現身說法,且聽他怎麼說。】   「刻板印象」,是指對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觀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樣那麼的難以更改、抹滅,但究竟是好是壞呢,可能就很難加以評定了。
Thumbnail
2019/12/09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這是一個很令人爭議的問題,G&L為讀者請來同志教師保羅為讀者現身說法,且聽他怎麼說。】   「刻板印象」,是指對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觀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樣那麼的難以更改、抹滅,但究竟是好是壞呢,可能就很難加以評定了。
Thumbnail
2019/12/08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讀者心底也有個答案,至於為何會走上教職這條路?和童年的成長有沒有什麼關係呢?而師範教育又帶給同志教師保羅什麼樣的省思,且聽他娓娓道來。】    我從小到大(該說到踏入同志圈內之前)一直是個「乖乖
Thumbnail
2019/12/08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讀者心底也有個答案,至於為何會走上教職這條路?和童年的成長有沒有什麼關係呢?而師範教育又帶給同志教師保羅什麼樣的省思,且聽他娓娓道來。】    我從小到大(該說到踏入同志圈內之前)一直是個「乖乖
Thumbnail
2019/12/08
本文原載於民國1998年5月28日星期四《台灣立報》性別版      向來以吃著稱的中國人,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口味可說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但似乎從未聽說過,口味不同的人們相互視對方為變態,甚或歧 視、打壓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更鮮少聽說,有哪位父母因為生出與自己口味不同的子女而感到羞
Thumbnail
2019/12/08
本文原載於民國1998年5月28日星期四《台灣立報》性別版      向來以吃著稱的中國人,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口味可說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但似乎從未聽說過,口味不同的人們相互視對方為變態,甚或歧 視、打壓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更鮮少聽說,有哪位父母因為生出與自己口味不同的子女而感到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有二段戀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學長甩掉學妹的頗常見,但我遇過一件是學妹主動提分手,我班上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男孩,竟難過到無法上學,打電話給他,聲音就是哭很慘的哽咽感,甚至還說了活不下去的喪氣話,害我不敢掛電話,硬是聊到借同事手機,聯絡學生的媽媽請假回家了解情況。 另一個案例兩個主角都不在我班
Thumbnail
有二段戀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學長甩掉學妹的頗常見,但我遇過一件是學妹主動提分手,我班上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男孩,竟難過到無法上學,打電話給他,聲音就是哭很慘的哽咽感,甚至還說了活不下去的喪氣話,害我不敢掛電話,硬是聊到借同事手機,聯絡學生的媽媽請假回家了解情況。 另一個案例兩個主角都不在我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