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初 吾年三省吾身

2020 年初 吾年三省吾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邊不只一位朋友斬斤截鐵的說過:「我討厭台北。」有的眼神透露出不耐的恨意,有的嘴邊依舊帶著南國的笑意,無奈中帶點無助,找不到救贖還是要強裝出燦爛的日子。

他們說家鄉有青春、便宜的美食,最好的都留在那裏了。帶上台北的僅剩丟失靈魂的行屍走肉,想念埋藏在靈魂深處,時不時便會刺痛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一起笑鬧哭泣的朋友各自展開新的未來,Instagram上各有各的精采,好像只剩自己活在回憶哩,緊緊抓住未成功飛翔的殘存的人。

「有你們就好了。」當寂寞席捲而來,淚水積成海洋,他們總是有股衝動想點開以前的群組,問說現在還好嗎、是不是再也遇不到和我一樣好的朋友了。請不要拋棄我,不可能發送的是這句在心裡徘徊已久的焦慮。

以前我總嚮往台北,這裡集結我喜歡的一切:講座、電影、音樂、演場會每天都在同時發生,不需要再過著以前等待些甚麼的日子。但來了以後才知道,日常的瑣碎更讓人厭煩,食物看來看去總沒一樣覺得划算,陰雨綿綿的天氣讓人只想滾回被窩,繼續充當失敗的廢物,再自我厭惡後假裝自己重新振作,走的快速,裝扮成一個準台北人。

經費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免費的遠要錢的近,結論是過的舒適點好。過去半年不知道多少次的猶疑後,都做出這樣的決定。即便還是看了九場金馬影展、偶爾到電影院看一兩場電影,聽兩次老王樂隊,到自由廣場參加撐香港音樂會,到凱道聽閃靈,聽了兩場有興趣的新書講座,偽裝成書迷跟作者拍照紀念後,至今還是未把書看完。說到底還是自己的惰性使然,找不到目標便會渾渾噩噩,找到目標找不到動力,結果依舊差不多。

所以不特別討厭台北,也不特別喜歡。我僅是於此刻平淡著活在這個都市。

不夠傑出優秀。

說些題外話,另方面而言,好像一直是個帶點距離的人,對全人類有愛、對個體卻總是疏離。看報紙新聞會流淚、聽歌看電影會鼻酸,從小到大的畢業典禮卻幾乎連感傷都感受不到,只是再經歷義務上必須完成的事情,可能直到許久以後才會漸漸出現真實感。

回歸正題,2019年底看了一脫拉庫自我成長、訂定目標的youtube影片,希望在某個瞬間能找到人生轉捩點,啪啦一聲,脫胎換骨,在台北活得精彩又舒適些。但據說懷抱這種心態的人都不會成功。

所以還是務實點,列下一些具體的2020目標,以鞭策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1. 每個月至少閱讀四本書,心有餘力的話寫點心得。
  2. 持續閱讀與書寫,每天寫日記以磨練自我。
  3. 考過雅思,沒什麼好解釋的。
  4. 學習第二外語,同樣沒什麼好解釋的,反正語言能力多多益善。
  5. 每天跑步兩圈,拯救軟爛頹廢的身軀。
  6. 好好聽感興趣的Podcast或影片
  7. 每個月做兩件突破自我的事情,讓自己從舒適圈走出來。
  8. 對人多些善意耐心,最好能幫助人。

最後希望1/11大選能贏。

附上2019年末不斷循環播放的歌。




avatar-img
陳荒的沙龍
2會員
13內容數
試圖記下那些我喜愛的與喜愛我的、我厭惡的與厭惡我的、跟我無關或有關的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前後於展覽擔任共兩天的志工,分別於招待區、第二區、第三區、販賣區協助過,以下是跟展覽內容未有直接相關的心得與觀察。
雖然標題是2020上半年,但其實以下內容包含2019下半年的閱讀書目,共計35本。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我前後於展覽擔任共兩天的志工,分別於招待區、第二區、第三區、販賣區協助過,以下是跟展覽內容未有直接相關的心得與觀察。
雖然標題是2020上半年,但其實以下內容包含2019下半年的閱讀書目,共計35本。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