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Mastercard(MA,萬事達卡) — 近年來成長最迅速的支付通道

重點整理
1. 公司簡介
2. 公司業務
3. 近一季財報分析

Mastercard公司簡介

Mastercard成立自1966年已有逾50年的歷史,為了與BOA發行的BankAmericard(Visa的前身)競爭,由United California Bank, Wells Fargo, Crocker Bank以及Bank of California成立的銀行卡協會(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最後於1980年更名為MasterCard。
在1987年踏入中國市場也是中國第一張由銀行發出的卡,之後於2002年和Europay合併後轉為營利性公司,近幾年則嘗試往電子支付,生物辨識支付等等流行的新領域邁進。嚴格來說,Mastercard並非將自己定義為發卡機構,而是以解決支付問題的科技金融公司。

公司業務

此圖詳細了解釋Mastercard在交易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持卡人(Cardholder)經由向發卡單位(Issuer)申請Mastercard授權的各種卡片例如信用卡(Credit card),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之後。當持卡人以此卡向店家(Merchant)購買商品時,透過店家POS(Point-of-sales)背後的收款銀行經過Mastercard向發卡銀行(Issuer)驗證持卡人的身份,最後完成交易且通常於每個月月底能向收款銀行請款。這套系統非常有效率的原因是,整個流程並無實際金錢流通,而是建立在個人以及店家的信用基礎上而達成完整的交易流程。
公司的業務面向兩個客群,如同大家所熟知的個人以及商業用戶(申請信用卡時,會發現卡片也是有分這兩個種類)。

個人業務

ID Theft Protection(身份盜竊保護)
相信許多人都有被盜刷過或者個人資料流出而收到各種廣告或者騷擾電話以及信件的經驗,而Mastercard除了有7/24的服務專線之外,還有軟體工具可以即時回報資料外流的潛在風險程度。想必許多人曾收過大額交易時的即時簡訊,國外交易時收到的通知或者遺失證件時需要向銀行辦停卡等等的服務,這些都是ID Theft Protection的業務範圍內。
此服務大大減少了個別銀行為了保護客戶資料而需要的系統以及團隊支出,除此之外也替銀行客戶大幅提升了方便性以及強化客戶對銀行的信賴程度。銀行之間的通報也能由Mastercard當作溝通的橋樑,客戶則不需要等到親自主動聯繫發卡銀行後就能有先一步的保護機制。
ATM(Auto teller machine)
在讀到這段之前許多人可能覺得ATM純粹是銀行的業務,實際上卻也是Mastercard面向消費者的業務之一。最基礎的匯率轉換會是以Mastercard本身提供的為基礎,再加上各銀行間的匯差以及ATM本身所屬銀行的手續費才是你實際付出的成本,因此消費者只需注意銀行間的匯差以及提款卡的手續費即可。甚至在國外旅行時,免手續費的提款卡取得的匯率會比直接到銀行提款更為划算。

企業業務

支付業務
不論是繳稅,手機支付,第三方支付或者店家使用的管理軟體,都是Mastercard提供的服務範圍之一。企業也有Coporate Card供員工使用,可以達成雙贏的局面,公司員工只要出差之類需要報銷的支出,Corporate Card都能快速地累積點數得到部分比例的回饋,即使是2–5%的金額也會影響公司的小部分獲益。Prepaid card也能讓公司賺取利息回饋,顧客可能用低於可使用金額的1–2%買下Prepard Card,其實就相當於顧客將資金“定存”於Mastercard,而公司可以透過這筆資金投資債卷,股票和房地產等等更高回饋的資產。
旅行業務
Mastercard配合的信用卡有些提供機場貴賓室的福利,一定金額的旅行保險,租車時的碰撞險或者24小時的顧客服務專線,都能替顧客取得更好的旅行品質。

Mastercard近期財報分析(Financial Result Analysis)

Mastercard不同於以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為主力產品或者服務的公司,因此主要商業模式並非訂閱制,用同樣的角度切入會造成錯誤的理解,之後會額外用另一篇文章跟Visa(V)一起比較,讓大家更理解商業模式類似的公司的優劣差別。
先解釋一下Mastercard財報的key metrics,透過這幾個在財報中被特別提出的專有名詞可以更加理解Mastercard的成長情形。此外Mastercard有將Payment常見的名詞整理成一份文件,可以參考以下網址。
https://newsroom.mastercard.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MasterStory_Key_Payment_terms_091113.pdf
  1. Gross Dollar Volume (GDV) — This figure represents the aggregated dollar amount of purchases made and cash disbursements obtained with MasterCard-branded cards and the impact of balance transfers and convenience checks.
    顧名思義,GDV代表的是所有透過Mastercard portal的交易支出或者資金轉移等等累積的金額,如果用信用卡業務來看就是總刷卡額。過去2年的GDV的YOY穩定的維持在10~15%的成長,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現象。我個人認為在全球朝向電子支付化的浪潮下,GDV的成長會隨著無現金支付方式的持續流行及創新下繼續創新高。
  2. Cross-Border Transaction — Any transaction on a MasterCard® credit or Debit MasterCard® card, Cirrus® card or Maestro® card processed through the Global Clearing Management System (GCMS) or the Single Message System in which the country code of the merchant differs from the country code of the cardholder
    這意思指的是你的信用卡或者簽帳卡的發卡銀行(Issuer)跟你消費的商家(merchant)的收款銀行(Acquirer)國家不同的情形。自從Amazon或者Alibaba之類的電商成功後,Cross-Border Transaction的次數也持續的在雙位數成長。目前在美國從中國網購的運費因為USPS與中國間的合約極為低廉(甚至低於美國國內運費),由此可見未來國際購物是有可能達成低運費甚至滿額免運費的情形,國際間的交易次數有可能從目前再進一步拉升。
  3. Transaction Switching — Authorization(確保交易是有效且正確的,例如透過簡訊,電子郵件認證碼跟消費者確認), Clearing(確認消費者額度是夠的且可取得的) and Settlement(完成交易,且驗證結果是正確的)。就如同我之前說的,在現代支付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的情況下,Swtiched Transaction的數量未來絕對有機會大幅度的上升,當印度或者美國等等人口多的國家支付習慣持續改變後,V跟MA絕對還有很大的潛力將這部分的營收提高到另一個階段。
此外Mastercard在Earning Release也提到未來可能會影響的許多潛在因素。
  1. 對於支付相關行業的法規條例的變動
  2. 個別政府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產業的應對措施
  3. 對個人隱私資料保護以及數位金融相關法律條例的變動
  4. 各國政府對稅法的變化
  5. 跨國交易法規條例的調整,例如洗錢防制法,
  6. 全球性同領域的競爭對手(e.g. Visa)
  7. 合作夥伴的顧客關係
這些因素不只是對Mastercard而是對所有在Payment產業裡的所有公司都有同比例的影響力。現在支付的方式越來越方便也越來越多元,近幾年流行的Mobile Pay更是讓支付變得簡單,因此透過Switching收取服務費的機會也越來越高,且因為透過信用卡交易次數的持續上升,蒐集到的交易店家紀錄也越來越多。如何在合乎當地法律的情況下,適當地利用資料透過數據分析獲得更大的利益,想必這是現在許多提供支付服務的業者持續努力的目標。
從2019年開始 Non-GAAP剔除了Equity Investment Capital Gain/Loss的部分,因此更能反映本業的成長情形。很明顯今年的Growth Rate 從去年40%回落至10~20左右,以一個相當成熟的公司而言10~20%的成長率是相當不錯的表現,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擊敗指數那個人認為Mastercard明年的空間就相對有限,與其購入Mastercard不如直接買進科技股指數ETF(e.g VGT)。
即使這幾年透過不斷回購股票降低流通在市場的股數,使得ROE相對提升不少,但是本業的成長其實沒跟上近來股價推升的速度,估值卻表現得特別突出,導致P/E目前已經大於40。如果是偏好求穩定的個股投資人,V和MA也是在Payment Industry能佈局的選擇,但不建議放入過高的比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法蘭克的美股投資筆記
法蘭克的美股投資筆記
希望能將自己多年在美股投資的心得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內容會包含美股ETF,高成長股財報分享。祝讀者們能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打造長期的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