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她們》(Little Women): 女人橫跨時空的追夢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相隔25年,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四度改編翻拍成有聲電影(最先兩部是默片),中文片名捨棄深植人心的「小婦人」三字、改用「她們」,似是巧妙呼應導演Greta Gerwig堅持以現代人視角回看與叩問--該著作完成時的時空背景下,19世紀末的女性們,自主意識的抬頭是如何萌芽;又、她們在勇敢突破傳統性別框架時是如何奮力掙扎卻時有挫折迷惘。

今年進電影院看的首部電影是問世152年的經典《小婦人》原著改編成的《她們》,在一年初始藉觀看此片重溫這部傳世許久、影響深遠的名著小說,意義不凡。對我而言,距離上回認真看《小婦人》至少已是25年的遙遠往事--當我還是高中女生時,我和彼時高中同窗們放學後穿制服一同遊晃西門町、買票進戲院看了《新小婦人》,劇情細節如今已模糊到想不起來,倒還記得演Jo的是薇諾娜.瑞德、四姊妹的媽媽則由蘇珊.莎蘭登飾演;離奇的是,比起劇情,我此刻對1994年的《新小婦人》印象最深的是Thomas Newman為此片所譜的電影配樂(那年看完電影後我還跑去唱片行買了電影原聲帶--還是卡帶呢!)。

raw-image

2019年版的《她們》電影配樂,找來多次獲奧斯卡獎提名、曾以電影《色戒》奪得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後來以《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水底情深》兩度拿到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法國現代音樂家Alexandre Desplat操刀;相較25年前新小婦人配樂綿長悠遠的溫婉情調,Alexandre Desplat的配樂細膩應和著Greta Gerwig改編劇本與導演的電影版本個性,多出了堅毅、不服輸、能將原本徬徨幽微的人心瞬間燃熱點亮的氣韻--

而我... 也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少不更事的青澀高中女生。在成為半通解領略人情世故的中年熟女之齡,獨自踏進電影院重溫一回小婦人,意外地,我以為已蕩然無存於我腦海的故事情節、又被幾幕戲活生生喚回(就是從Jo幫大姊熱捲髮尾卻失手捲壞、姊妹倆對著斷落生煙的焦髮尖叫的那場戲)。若要我簡單一句話一以貫之看完2019年新版小婦人電影《她們》的心得感想,我想就是這句了--

I am not afraid of storms, for I am learning how to sail my ship. --Louisa May Alcott, Little Women

我不怕暴雨狂風,因為我正在學著自己揚帆掌舵... 馬區家四姊妹,不論性格、理念、志趣皆迥異,但她們靈魂深處唯一不變的共通特質是: 四姊妹儘管迷惘有時、掙扎失意亦有時,但她們隨時都在學著如何靠自己的能耐與意志駛穩自己的船,而非輕易鬆開自己雙手,投降似地放任自己心思隨波逐流、更拒絕被人宰制--在那個女人幾乎只能唯父權思想是從的時代,四姊妹盡其所能,各懷夢想、各自獨立活出自己的樣子。

| 我的夢想和妳的不同,不代表它不重要。|

raw-image

馬區家大姊瑪格,志在找到兩情相悅的白馬王子步入婚姻、合組家庭、相夫教子平凡度一生,這是當時(或許直至今日還是)多數女人自認與公認最政治正確的人生套路吧。然而,看似最尋常穩妥的路線,卻往往最不簡單--瑪格努力讓自己成為眾人眼中有教養、有美貌、有矜持的淑女,她的淑女養成途中,被個性十足、不想結婚的大妹喬認為不夠自主、缺乏個性;就連與馬區一家交好的羅禮也在看到瑪格出席舞會時身穿粉紅禮服髮際綴滿花的裝扮時,不經意流露不甚認同的微妙態度。女人真是難為,不是嗎? 努力變成主流價值觀認定且喜歡的樣子、可能暗地裡被看作是沒個性沒自我的漂亮花瓶;不負眾望所歸地踏入婚姻與家庭生活,又可能在平淡瑣碎又挑戰重重的日常現實中被質疑被打敗... 即使如此,瑪格依舊沒有動搖或退卻,她擇其所愛、也愛己所擇,面對大妹在她出嫁前的質問,一句「我的夢想和妳的不同,不代表它不重要。」以她一貫溫柔而比平時更用力一點的口吻淡淡說出,護衛著她心心念念的夢想價值、哪怕看在他人眼中是多麼微不足道,她還是對自己的選擇,立下堅定的自我宣示。

| 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

raw-image

馬區家的老二喬,原名喬瑟芬,自稱、也希望大家稱呼她帶有男孩子氣的「喬」,這無非是她微叛逆的宣示--在保守傳統、對女人的發展與夢想處處設限甚至嘲諷的年代,喬不甘生為女兒身的宣示。喬熱愛寫作、在家自編自導戲碼,對外數度隻身捧著自己的稿件去出版社為她的作家夢投石問路、卻遭遇出版社不懷好意的挑戰--故事結尾的女主角就應該要成婚、若是孤老以終的話,這故事就注定沒人愛看不會賣錢云云。

喬的寫作熱誠與才華,因為她的女性身分,並未一鳴驚人式地立刻被看見與被認可;但她自認反骨、渴望絕對自由、不願受傳統價值觀束綁的個性,很早就被鄰居男孩羅禮看上並為之著迷... 喬對羅禮不是不愛,而是比起男女之愛,喬自覺有更多要投入、要費心看顧與拚搏的對象與目標,使她不能為眼前羅禮的求愛就此停下。喬選擇轉身錯過羅禮,時時刻刻提起筆桿、挺直腰桿、邁開腳步追逐著她的夢與理想--但,那真的是喬自己心底的聲音嗎? 喬雖看不慣大姊總以婚姻視作人生依歸、也曾向姑姑大喊「我要走自己的路」、對外她從不掩飾自己深度厭倦愛情是女人的全部之類的論調;但在錯過羅禮、並確定這個錯過終究覆水難收後,喬難過且不改直率本性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與寂寞--我激賞導演Greta Gerwig將這樣複雜而略帶矛盾的存疑情緒安排在喬這個角色上,懷抱女性主義、強調女力或女權,不等於決絕地要女人做一個沒有感情、甚麼都要反、萬事全然獨立的鐵血強人;而是能活得有愛、但不被愛羈絆阻礙;可以脆弱無助、但不會讓自己永遠陷在困境走不出來的堅固柔情之人。喬喚醒很多女人必須學著如何做自己,她在新版電影結尾終於成功發表新書、情感上也找到歸屬;但現實中原著作者--被認為就是小婦人故事中喬的原型的Alcott,則是一生未嫁、但的確以寫作大放異彩、兼任過數種不同工作獨立自主終身的堅毅斜槓女子。

| 就像退潮,潮水終會緩緩退去,而且無法被阻止。|

raw-image

原著中排行馬區家老三的貝絲,在新版電影中、我看起來比較像么妹... 不確定這是刻意改編還是這角色的長相就是比演艾美的演員稚嫩... 總之,貝絲妹妹是沉穩平靜的角色: 體弱多病、內向安靜、專注在自己最愛也最擅長的鋼琴彈奏,承繼母親樂善好施的柔軟心腸,經常不動聲色不由分說地讓自己直接站在最前線、伸手救助需要幫助的弱勢。她和個性鮮明直率的姊妹們喬與艾美相比,性格顯得天差地別地低調、幾近無我並安於恬淡;看似無聲而透明的存在感、卻是馬區家強大長久的穩定力與柔性感召力來源--兩度大病的貝絲,在二度病倒時面對急奔回家照顧她的二姊喬,幽幽說: ”It's like the tide going out. It goes out slowly, but it can't be stopped.”她自知來日無多,她的病就像潮汐退去般,只會慢慢消退到為無影無跡、終不可逆;儘管喬連忙接話說她可以阻擋、因為她以前成功擋過一次(在貝絲早年患過一場差點沒命的猩紅熱時),貝絲還是坦白地要自己與至親一起面對現實,貝絲的這一刻令人不捨與動容,她多麼虛弱、卻也何等堅強。

| 我相信我們主宰我們要與誰相愛,愛並不是從天而降。|

raw-image

馬區家的小妹艾美,或許是原著中最容易惹人厭的角色吧--她任性、她嬌蠻、具備被寵壞的老么典型。儘管她有不少足以讓人退避三舍的特質,我卻蠻喜歡最新電影版中的艾美,她氣焰囂張、傲嬌依然,不過她現實至上、講究公平、對自己的企圖目標設定明確並敢於放手追逐的積極態度,只要明白她的堅持所為何來、就不至於那麼排斥或不解她、相反地還會覺得她坦蕩蕩的可佩且可愛。她袒露野心抱負(想成為畫家、就是要嫁給有錢人)的理直氣壯、以及面對情感抉擇時(她向暗戀多時的羅禮勇敢表白)毫不遲疑地說出的那些真心話,著實令我激賞。而功利實際的艾美和理想主義的喬,這一對會打打鬧鬧、會較勁爭鋒的姊妹,其間微妙的情節與爭執,也是片中相當值得玩味的。相信那也反映了普天下所有姊妹們部分的相處現實吧!?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艾美的英國演員Florence Pugh將這個主導性極強的角色詮釋得入木三分、完全抓住我的眼球與心,以此角入圍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就算沒有拿獎、她搶眼的演出也已因這次入圍而得到實至名歸的肯定了。

生為女人看《她們》,可能會從這四姊妹身上看到過去、或現在、甚至未來的自己。我們被教導最好成為瑪格、但卻嚮往並認定著必須成為喬;或許內心一角住著貝絲、卻也不排除認清現實本質地變成艾美... 女人一生會面臨數個轉折的關卡,而這四姊妹各自的特質與狀態,可能正是不同關卡下、我們蛻變與成長後的樣子。人生走到中年,觀看導入現代觀點重拍的《她們》,感覺像是讀了一個全新的故事--那個我少女時代有看沒有懂,如今終於有點明白、卻猶仍未參透與活透的、女人們不簡單的人生追夢歷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角落星-avatar-img
2020/01/31
列入待看名單
avatar-img
Diane Yang的沙龍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Diane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0
《伊尼舍林的女妖》是隱喻極深、手法極美的電影,悲劇色彩濃厚的黑色寓言。奧斯卡入圍多項卻全部槓龜,但我個人非常喜歡。不好懂、但看完後韻綿長,至少此片意在言外的敘事,意外解開我個人被絕交經歷之耿耿於懷。久久不知如何下筆寫觀影感想,如今終成篇章--這過程的漫長,一如世上存在於人際與國際間的巨大謎語...
Thumbnail
2023/03/20
《伊尼舍林的女妖》是隱喻極深、手法極美的電影,悲劇色彩濃厚的黑色寓言。奧斯卡入圍多項卻全部槓龜,但我個人非常喜歡。不好懂、但看完後韻綿長,至少此片意在言外的敘事,意外解開我個人被絕交經歷之耿耿於懷。久久不知如何下筆寫觀影感想,如今終成篇章--這過程的漫長,一如世上存在於人際與國際間的巨大謎語...
Thumbnail
2023/02/23
選擇重啟自己的人生、力求彌補上一世的各種疏漏或缺憾、修正並把握過往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及錯過,試圖力挽狂瀾「重新做個好人」讓人生步上正軌、免於英年莫名枉死的悲運... 但! 重新來過的種種「努力」、真能如所願、有所「收穫」、活得「更好」嗎.....
Thumbnail
2023/02/23
選擇重啟自己的人生、力求彌補上一世的各種疏漏或缺憾、修正並把握過往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及錯過,試圖力挽狂瀾「重新做個好人」讓人生步上正軌、免於英年莫名枉死的悲運... 但! 重新來過的種種「努力」、真能如所願、有所「收穫」、活得「更好」嗎.....
Thumbnail
2022/12/16
"Gaga"是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這個詞彙,是泰雅族語的「規則」之意。大抵是指一些族裡代代相傳的老原則,亦所謂年輕後代逐漸丟失忘卻或不屑一顧的老規矩。究竟,知曉、遵守、質疑或背棄了"Gaga",我們、到底會變怎樣呢? 我的理解是: 當我們的心變得糾結、疲累、迷茫時,首先,必須要試著回到初心、像是
Thumbnail
2022/12/16
"Gaga"是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這個詞彙,是泰雅族語的「規則」之意。大抵是指一些族裡代代相傳的老原則,亦所謂年輕後代逐漸丟失忘卻或不屑一顧的老規矩。究竟,知曉、遵守、質疑或背棄了"Gaga",我們、到底會變怎樣呢? 我的理解是: 當我們的心變得糾結、疲累、迷茫時,首先,必須要試著回到初心、像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又是一部拖到快要下線才去看的電影,然後拖到現在才發得心得。 一直想要看但是一直拖延XD希望自己也有Jo的行動力。 Greta Gerwig於2019年的電影,改編自Louis May Alcott同名小說《小婦人》(Little Women),於2019/12/25聖誕節在美國上映。(資料來源
Thumbnail
又是一部拖到快要下線才去看的電影,然後拖到現在才發得心得。 一直想要看但是一直拖延XD希望自己也有Jo的行動力。 Greta Gerwig於2019年的電影,改編自Louis May Alcott同名小說《小婦人》(Little Women),於2019/12/25聖誕節在美國上映。(資料來源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本片片名中文翻譯叫「她們」,其實是因為《小婦人》(Little Women)已經在20多年前被改編成電影;而今又再次被改編,因此翻譯為「她們」以免混淆。 本片雖然被改編多數次,但這次由文青女神葛莉塔·葛薇(Greta Gerwig)改編與導演而成,會有很不一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本片片名中文翻譯叫「她們」,其實是因為《小婦人》(Little Women)已經在20多年前被改編成電影;而今又再次被改編,因此翻譯為「她們」以免混淆。 本片雖然被改編多數次,但這次由文青女神葛莉塔·葛薇(Greta Gerwig)改編與導演而成,會有很不一
Thumbnail
幸好妳寫下來,因為這個故事如此重要,它讓百年後的女性們在對自身價值感到懷疑的時候,仍能在文字裡找到一點救贖,仍能相信有一天,我們不再只有結婚老去這樣的選項。 未來,只要女性在社會的不平等與落差繼續存在,《她們》的故事就會持續影響著更多的人。故事的最後,希望總有一天,我們都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幸好妳寫下來,因為這個故事如此重要,它讓百年後的女性們在對自身價值感到懷疑的時候,仍能在文字裡找到一點救贖,仍能相信有一天,我們不再只有結婚老去這樣的選項。 未來,只要女性在社會的不平等與落差繼續存在,《她們》的故事就會持續影響著更多的人。故事的最後,希望總有一天,我們都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劇本的改編,豈只是「新瓶裝舊奶」般的單純? 尤其是一部已被翻拍無數次的經典小說,再次的改編只會越來越難以跳脫框架,既要保留小說的雋永滋味,又必須能不落窠臼的令人耳目一新,恐怕也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一樣的困難了吧?   正如演繹曲(Paraphrase)的概念,保留原曲的輪廓,將旋律曲調做解述
Thumbnail
  劇本的改編,豈只是「新瓶裝舊奶」般的單純? 尤其是一部已被翻拍無數次的經典小說,再次的改編只會越來越難以跳脫框架,既要保留小說的雋永滋味,又必須能不落窠臼的令人耳目一新,恐怕也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一樣的困難了吧?   正如演繹曲(Paraphrase)的概念,保留原曲的輪廓,將旋律曲調做解述
Thumbnail
相隔25年,名著《小婦人》再度改編翻拍成電影,中文片名捨棄深植人心的「小婦人」、改用「她們」,似是巧妙呼應導演Greta Gerwig堅持以現代人視角回看與叩問--該著作完成時的時空背景下,19世紀末的女性們,自主意識的抬頭是如何萌芽;又、她們在勇敢突破傳統性別框架時是如何奮力掙扎卻時有挫折迷惘..
Thumbnail
相隔25年,名著《小婦人》再度改編翻拍成電影,中文片名捨棄深植人心的「小婦人」、改用「她們」,似是巧妙呼應導演Greta Gerwig堅持以現代人視角回看與叩問--該著作完成時的時空背景下,19世紀末的女性們,自主意識的抬頭是如何萌芽;又、她們在勇敢突破傳統性別框架時是如何奮力掙扎卻時有挫折迷惘..
Thumbnail
文學經典《小婦人》問世至今超過150年,作者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在1868年的提出了「女人可不可以不結婚?」的世代之聲,至今被七度翻拍成電影,《她們》更成為史上獲得最多奧斯卡提名的Little Women。電影不僅沒有過時,更超越了經典,從女性走向性別,導演葛莉塔.潔薇重新詮釋了四姊妹的人生哲學。
Thumbnail
文學經典《小婦人》問世至今超過150年,作者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在1868年的提出了「女人可不可以不結婚?」的世代之聲,至今被七度翻拍成電影,《她們》更成為史上獲得最多奧斯卡提名的Little Women。電影不僅沒有過時,更超越了經典,從女性走向性別,導演葛莉塔.潔薇重新詮釋了四姊妹的人生哲學。
Thumbnail
Little women沒有很明確的主要故事,只是單純講述四位女孩如何發展各自的人生,鏡頭離這幾位人物非常近,觀眾彷彿與她們活在同個屋簷下,能直接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 電影並非直線敘述,而是透過七年前後的交互剪接來交代劇情,讓故事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你會好奇這個人物是如何蛻變.....
Thumbnail
Little women沒有很明確的主要故事,只是單純講述四位女孩如何發展各自的人生,鏡頭離這幾位人物非常近,觀眾彷彿與她們活在同個屋簷下,能直接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 電影並非直線敘述,而是透過七年前後的交互剪接來交代劇情,讓故事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你會好奇這個人物是如何蛻變.....
Thumbnail
「學會寬恕放下,莫要含忿到日落。」--- 母親「我也許不會都是對的,但我從來沒錯過! 」---- 姑媽「女人有天賦能思考、有才能與美貌,可以獨立自主...
Thumbnail
「學會寬恕放下,莫要含忿到日落。」--- 母親「我也許不會都是對的,但我從來沒錯過! 」---- 姑媽「女人有天賦能思考、有才能與美貌,可以獨立自主...
Thumbnail
此次電影譯名《她們》,一方面可視為和改編一同帶來新的詮釋,一方面或許也可作為長久以來翻譯迷思的突破吧。
Thumbnail
此次電影譯名《她們》,一方面可視為和改編一同帶來新的詮釋,一方面或許也可作為長久以來翻譯迷思的突破吧。
Thumbnail
一部小說在不同的年代翻拍電影,在此推薦1994年的版本,本片適合在冷冷的天,手裡拿著一杯熱呼呼的飲料,透過影片穿越到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去參與性格截然不同的四姐妹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Thumbnail
一部小說在不同的年代翻拍電影,在此推薦1994年的版本,本片適合在冷冷的天,手裡拿著一杯熱呼呼的飲料,透過影片穿越到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去參與性格截然不同的四姐妹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