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的改編,豈只是「新瓶裝舊奶」般的單純? 尤其是一部已被翻拍無數次的經典小說,再次的改編只會越來越難以跳脫框架,既要保留小說的雋永滋味,又必須能不落窠臼的令人耳目一新,恐怕也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一樣的困難了吧?
正如演繹曲(Paraphrase)的概念,保留原曲的輪廓,將旋律曲調做解述性的重整,李斯特就曾將歌劇詠嘆調的主題,用不同的形式重新表現原有的旋律,再以「幻想曲」(fantasy)、「演釋曲」、「回憶」(reminiscences) 命名,在樂曲中不斷加入絢爛的變奏,使用大量繁複艱澀的技巧,充分表現出鋼琴音色的豐富性,成為一首獨立的藝術品。這是鋼琴獨有的聲響行為,是其他演奏形式所無可取代的美感。
而《小婦人》這早已被公認為膾炙人口的文本,必定要能用獨特的影像語言重新詮釋,才能展現「老片新作」的說服力。因此,導演葛莉塔•潔薇 (Greta Gerwig) 採用後設敘事法,巧妙並置發生在七年前後的不同時空,時間順序有別於小說版的鋪陳,也不同於其他影視版本的演繹方式,八條故事線被葛莉塔梳理的有條不紊,把原本露易•奧爾科特 (Louisa May Alcott) 的半自傳小說,依照情境的謀合點,重新排列再組合,成就了今日的《她們》。
雖仍是講述老生常談的「女大當嫁」情事,但從整個畫面端看,猶如閱讀一本典雅的精裝故事書,飄散著古典的芳香,講述的是四個女孩的成長記事,尤其是集結了影壇的重量級演員,從瑟夏•羅南 (Saoirse Una Ronan)、艾瑪•華森 (Emma Watson)、佛蘿倫絲•普伊 (Florence Pugh)、提摩西•夏勒梅 (Timothée Chalamet)、蘿拉•鄧恩 (Laura Dern)、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等等,整部電影的角色真的是星光熠熠。
葛莉塔在2017年憑著《淑女島》(Lady bird) 的叫好又叫座,在影壇嶄露頭角,此次與瑟夏、提摩西再次攜手合作,除了有絕佳的默契外,更展現出成熟的自信,將劇中的每一位角色的獨特性,刻劃的淋漓盡致。
葛莉塔採用後設敘事法來重新詮釋《小婦人》,其實會有讓劇情支離破碎的風險,破壞原著小說用文字所營造的美感與敘事的邏輯,可能會有劇情交待不清的後果,也因此稍稍提高了這部電影的觀賞門檻,葛莉塔將原有的故事情節一分為二,用「七年的歲月」為主要分隔線,再用性別、色調、生死等等的對比性,前後對照,強調事物的本質。
兩性的對比,一路牽引著故事的脈絡。除了在電影中不斷談到的「男女有別」傳統觀念外,另一個著眼點,則是由瑟夏所飾演的喬 (Jo March),是一位嚮往自由、個性剛毅的女性主義者,與提摩西所飾演的勞利 (Theodore "Laurie" Laurence) 那種陰柔的性格,互成對比,也是奧爾科特也巧妙的糊化兩性的界線,在喬與勞利身上賦予性別上的互換與互補,而葛莉塔再承接了這種中性特質,借力使力,溫柔而堅定的打起女性主義的旗幟,重申兩性平權的精神。
色調的對比,更是區隔時空置換的一大元素,現今的場景是使用灰藍色,在視覺上較為冷列,而回憶的畫面則是用琥珀色,較為溫暖而夢幻,讓過去與現在形成巧妙的對峙,透過不同的色調,與故事情節對話,前後呼應。
生與死的對比,更是本片最令人感嘆之處,葛莉塔試圖細膩的敘述貝絲 (Elizabeth "Beth" March,Eliza Scanlen 飾) 的兩次重病不同的結果,透過兩次喬甦醒時的臉部鏡頭特寫,使用同樣的角度與場景,喬兩次下樓的腳步與情緒,也反映了情境的不同,還有面對生離死別的無助,由蘿拉所詮釋的母親,溫柔且細膩,此時更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在《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中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肯定,的確實至名歸。
既然《她們》是要將不同的時空交錯呈現,除了大量使用對比的畫面,來釐清故事的軸線,有條不紊的敘事方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必須在正確的時間點讓觀眾立即瞭解劇情的脈絡、角色的特性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因此,節奏與情緒都必須能精確的掌握。尤其是劇中眾多角色同時出現,走位的動線、對白的精準、運鏡的焦點等等都是一大挑戰。
譬如說馬區與勞倫斯兩家人第一次會面時,這十位角色在短短不到十分鐘的小小場景裡,要能清楚表現出每一位人物的特質,又要能傳達所有人的情感交流,以及劇情重要的訊息,像是約翰 (John Brooke,James Norton 飾) 與梅格 (Meg March,Emma Watson 飾) 的一見鍾情、母親與四姐妹之間的對話等等,混雜著各種情緒與情節,全都在這一刻發生。最令人佩服的是,一切看似稀鬆平常,但導演很順水推舟的,讓觀眾自然融入當下的場域,猶如置身其中。尤其看著這些巨星在銀幕裡互相飆戲,一次到位,如同在演出舞台劇一般的所有細節輜銖必較,所有演出人員的實力與編導的技巧,實不容小覷。
服裝設計,是代表每一位角色的重要符號。既然是多條故事線同時在進行,又是非線性的設定,除了劇情、對白、場景是關鍵之外,視覺效果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她們》之所以能獲得本屆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肯定,絕對歸功於賈桂琳•杜倫 (Jacqueline Durran) 的藝術品味,充滿了古典與時尚的美感,使得在觀賞電影時,如同在欣賞一幅幅流動的印象派畫家的人物畫。
同時,賈桂琳深黯色彩的語言,服裝代表角色的性格,也為每位演員量身設計獨特的造型。就馬區家四姐妹來看,艾美與梅格都穿著蓬蓬裙,但艾美是藍色系的,帶點任性卻又不得不謹守傳統,梅格嚮往成為舞台劇演員,因此服務則以綠色系為主,較為鮮艷,這兩位就是很典型的少女。喬有紅色的披肩,代表熱情,貝絲體弱多病,以低調的紫色系為主,母親的顏色則是融合了四位女兒服裝的色彩,直接用具融合性的視覺語言,告訴觀眾她們母親與四個女兒,同時也用色彩展現出每位角色的個性。
電影的開頭,葛莉塔以喬與出版社老闆戴許伍德先生(Mr. Dashwood,Tracy Letts 飾)洽談出版事宜的場景揭開序幕,而影片接近尾聲時,再次回到戴許伍德先生的辦公桌前,此時,坐在辦公桌另一邊的喬,比起之前更多了一份成熟與自信。這中間的過程,是喬將家的回憶,一筆一劃,一字一句,焚膏繼晷的羅縷紀存,然後是一張張擺滿房間地板的文稿,隨後又看到一本本的書卷裝訂成冊,充滿了溫馨的喜悅。這就是葛莉塔透過電影所釀製的「女兒紅」,讓百年前奧爾科特與她的家庭的故事,越陳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