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BWS投資教育團隊成員阿瑋執筆。這篇文章包含以下章節:
- 前導說明
- 權證名詞解釋
- 基本資料識讀
- 如何挑選適合的權證
- 權證進出場&鎖住獲利
前導說明
有在關注股市的朋友們,常常會聽到外資期貨淨多單今天又增減了多少,或是選擇權多方口數也增減了多少。那你們知道,其實還有一種商品也跟期貨和選擇權一樣,都是買一個未來的權利,只不過連結的標的不同而已。上述的金融商品,都有共通性:在未來以特定的價格,購買特定的商品。
打個比方,現在房市有許多的預售屋,目前售價1000萬,但因為還沒有蓋好,只能夠先跟建商談好,在未來你想買這棟房子,所以你願意先出部分現金來保留購買1000萬預售屋的權利。我們假定權利書售價為10萬。
房子沒有意外地蓋好了,且運氣不錯地預售屋被歸類到信義重劃區,從原本售價的1000萬增值到了2000萬。此時,我們手上當初購買的權利書,可以按照當時談好的條件,用1000萬元向建商履約購買價值2000萬元的房子。等同是用了1010萬購買了2000萬的房子。
相反的,若預售屋被其他因素降低的了價值,從1000萬貶值到了900萬。我們手上的權利書便會毫無價值。市場上可以直接用900萬買到一棟房子,你還會跟建商履約用1000萬購買嗎?自然是不會。
而在真實的金融市場中,會走到真正履約的商品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為原物料。在這期間我們可以透過賣出這個權利來獲取利潤。
再回到剛剛的預售屋的例子,以金錢的角度可以理解成,我們用1010萬買了2000萬的房子,然後直接轉手給其他想要的人,賺取中間的價差990萬。當然這樣的方式得先準備好1000萬才行,那我們把這個權利賣掉如何?不要房子只要現金,可以嗎?當然是沒問題的。
最初建商在預售屋時期就先賺取一筆固定的利潤,也就是價值10萬的權利書,房子想要賺固定的1000萬,在這樣的條件下,只要房子增值了多少,權利書也會跟著增值同等的比例。此時,手上的權利書就價值1010萬。只要有人願意跟你夠買手上的權利書,我們就可以拿回原本投入的10萬元另外附加1000萬的增值。原本預先購買的想法,在此就轉變成所謂的槓桿。用10萬元來參與土地增值的利潤,同時不用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
有了基本的概念後,我們進一步把建商的角色轉換成券商,把房子換成股票,那一份權利書就變成了權證。投資人看好某檔個股但因為資金不足,無法購買完整一張股票,而剛好有券商願意販售該檔的權證,投資人便會願意購買權證,來參與上漲下跌的行情。
權證名稱解釋
接下來的課程會透過下面這張的範例來說明。
上圖是在進入券商軟體(手機版)後可以看見的實際畫面。大家可以先注意到中間偏上的位置,用藍黃框框標出來的項目:【群聯凱基92購02】,其實可以拆開來看比較好懂,如:【群聯】【凱基】【92】【購】【02】一共分成5個部分。
【群聯】
代表著權證的連結股票,上圖為例就是該權證連結──群聯。
【凱基】
表明哪家券商發行的,像是富邦、國泰、永豐,甚至是麥證。
【92】
92為民國109年2月到期。換個例子,如果數字代換成97,那就是民國109年7月到期,以此類推。但要稍微注意10以後,雙位數的月份。會改以ABC替代,即為10月=A,11月=B,12月為C。所以並不會看到910,這麼長串的名稱。
【購】
在權證裡面,有分為「認購權證」以及「認售權證」。兩者可以理解成做多或是做空。在未來用特定價格購買特定股票;在未來用特定價格賣出特定股票。
【02】
表示這是同家券商在同個股票上,所發行的第N檔權證。這裡會牽涉到很多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前面發行的權證,市場上的交易很熱絡,造成大家都買很多,但還有人想要,便會繼續推出權證。第N檔的權證,它的規格會不一樣。可能是履約價不同,也可能是行使比例的不同。
基本資料識讀
上面這張圖片,是從元大權證網中擷取下來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這檔權證的各項數據資料。在這部分中,部分資訊是較為偏向實際購買更需要考慮到的,在後續的課程中會提到如何應用。
【發行型態】
分為兩大類別:美式、歐式。兩者的差異為,前者可以在特定期間內的任何時候進行履約,後者僅能在到期日當天履約。就筆者的經驗,目前以美式型態的權證居多,鮮少有歐式權證。
【最新履約價】
跟券商約定好在未來想履約時,用此價格來購買特定股票。可以看到範例中的最新履約價為330元,在實務上,絕大部分投資人會直接賣出權證,很少真正走到履約交割證券的階段,且履約時也會以現金交割為主。兩者對於獲利的部分有著很大的差異。
【最新行使比例】
一張權證可以換到多少比例的股票。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權證都是1:1的比例。以友達跟台積電為例子好了,都是1000元的權證1張、行使比例1:1,且都越過履約價。投資人們比較一下,是有機會買到1張友達比較開心?還是買到1張台積電更開心?對於高股價的個股來說,能夠行使的比例相對較低;低價股則反之。
【買價波動率(BIV)】
波動率可以理解成個股活潑程度,像是玉晶光的波動率幾乎可以確定大於台積電。在權證市場中,券商是莊家而投資人是賭客。這樣的角色設定下,想要賣掉權證也只能夠依照莊家給出願意買的價格進行交易。但莊家也有義務進行造市,來吸引賭客下場。造市所呈現出來的價格,就是以波動率為基礎計算出來。越高的波動率,代表著越有機會超過履約價,券商願意賣的價格跟著越高;越低的波動率,則剛好相反。
【Delta】
連結標的股票每上漲下跌1元,權證相對上漲下跌「D值」的價格。權證有一個特點是,上漲的時候D值的數值會提升越來越高,下跌的時候D值下降的速度越來越慢。換句話說,權證越漲賺越多,越跌虧越少。
【Theta】
權證每天所損失的時間價值,負值越大即代表每天成本損失越大。券商發行權證最主要的獲利來源,就是吃掉時間價值。距離到期日越長的權證,能夠被履約的機會越高,T值理當負值越低;反之亦然。
【價內外程度】
(連結標的價格 - 履約價價格)/ 履約價價格,透過這個比率可以快速看出,現貨需要多少的漲跌幅才可以達到履約價。
【實質槓桿】
連結標的上漲下跌1%,該檔權證理當也會上漲下跌「實質槓桿」%。當投資人決定使用權證來進行操作時,應該選擇實質槓桿相對高的權證,來發揮權證以小博大的特性。
如何挑選適合的權證
前面我們花了幾個篇幅,來讓大家對於權證這一項衍生性金融商品有了全面性的基礎了解。現在要來帶大家來找出適合自己策略的權證。上一篇中提到了很多的基本資料,其中以行使比例、BIV、Delta、Theta、價內外程度、實質槓桿,筆者認為上述的6項為基本挑選元素。
其中又以Theta最重要。買進權證就是期待有立即性的波動出現,若沒有大幅度的波動出現,每天的Theta不斷地流失,成本就會不斷地增加。每1張損失0.01的Theta,每10張就會損失0.1,買進10張相當於每天都會損失100元。現貨下跌我們可以停損,但盤整不動,權證依然每天在虧錢。
盡量挑行使比例高的權證,越高的行使比例,在現貨端波動的時候可以享有更多的漲跌。相對的其權證價格也較昂貴。
實質槓桿程度也不宜太低,過低的槓桿會沒有辦法發揮權證的槓桿特性。那倒不如去買現貨或是期貨,免得損失無謂的時間價值。
Delta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舉例:兩檔權證僅行使比例不同,其他條件相同。較高行使比例的權證就會享有更高的Delta。在經過篩選後,剩餘的權證也要來衡量其Delta是否值得這一期間的報酬率。
最後要觀察BIV是否低且穩定,由於我們只能夠使用券商的買進價格來賣回權證。BIV過高&過低或是不穩定的情況下,就容易買賣到失真的價格。
權證進出場 & 鎖住獲利
由於權證沒有辦法當日買賣,在開盤即買的假設下,對於接下來的4.5個小時是有著極大的風險存在。擅長買賣權證的玩家習慣在早盤期間,搭配著當沖客拉抬股價時賣出權證。法規也容許券商在開盤後一定的時間內不用造市,這時候的權證價格因過度活潑的股價容易失真,有可能買到偽裝成券商掛單的玩家價格。
筆者會建議剛接觸權證的新手在12:30-13:25之間下單,一來可以降低當日股價波動的不確定性,二來也可以確認股價有無預期般的上漲。
上圖的例子是12/31號台積電的走勢圖,可以看見早盤有幾度的拉抬,但在接近收盤,價格卻是一路往下。當現貨端股價漲跌一定程度後,且手上的權證有部分獲利。我們也可以搭其他短線&當沖玩家的順風車,在股價往上拉抬時,順勢賣回給券商。認售的方法與認購操作相反。
若還想要繼續持有一定時間卻又不想讓獲利消失,該怎麼做呢?可以去放空同等比例的股票或是買入認售來做避險。
舉例來說:1張行使比例1:1的權證,履約價10元,假定權證價格2元,現貨端價格10元。現貨端價格上漲到12元,權證價格同樣上漲到4元。一來一往中間已有2000的價差,此時放空1張12元的現貨。當現貨端價格跌回10元,權證部分沒有獲利,但在現貨放空的部位也有了2元的價差。購買認售的時候,要仔細計算多方部位與空方部位的Delta要達到平衡,才可以盡可能避險。
權證課程總結
一路看到這裡的各位,相信對於權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權證的確有以小搏大的可能性,但也要記住權證的本質是無形的、是接近於彩券的。很多人在遭遇虧損後,看見權證價格越跌越多,反倒越買越多,抱持著再拿出一筆相同的錢卻可以買到更多的權證,一旦反轉就會翻倍翻倍賺回來的想法。權證僅是一項工具,最重要的還是看出個股漲跌脈動的情勢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