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奇蹟 17: 細胞與他們的內部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代科學萌芽在西元十七世紀,那時候科學的思維著眼在「見微知著」的 「化約主義」。
在化約主義的思潮下,物理學研究的是基本粒子、化學研究的是基本粒子間的連結和斷裂,而生命學探索的則是生命體中的物理化學活動。
西元1660年左右,英國的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根據皇家學會會員的資料,製作了一台顯微鏡,開始嘗試觀察各種不同物體的細部結構。一天,他試著把一片軟木塞放到顯微鏡底下,結果發現了下圖中的格狀結構,因為很像教士們住的單人房間,所以使用 cell 一詞來形容自己的發現。
顯微鏡下的軟木塞
虎克所見到的事物是死亡的植物細胞壁,雖然失去生命,仍維持一格一格的結構。
在發現細胞之前,虎克曾經當過畫家的學徒,也在西敏公學、牛津大學就讀,最後成了波以耳的助理,精通了化學和實驗室裡的技巧。
因為想要發明能在搖擺的海上依舊保持穩定的鐘錶,虎克開始研究彈簧,也開始意識到:如果材料或結構要對抗負荷,就只能靠施行反方向的作用力來實現。基本上,這就是「為何你不會穿透地板掉下去」的問題。
在觀察彈簧的受力狀況時,虎克意識到固體不只靠反推對抗重量以及其他機械荷重,還會產生兩種效果:
第一,當固體受力時,固體不僅靠反推對抗重量或借助其他機械負荷,同時還會產生其他兩個效果:
1. 當機械性力量施加其上時,固體會以改變自身型態回應之,也就是形變。
2. 正是這種形變能使(惰型)固體產生反推的力量。
也就是說,拉一隻貓的尾巴和用繩子拉一堵牆牽涉到的其實是相同的力學機制。
只是例子而已!
虎克意識到,重力負荷可以使結構體發生各種不同尺度的形變,小至分子尺度也是如此。雖然,虎克其實並不了解,原子間其實是以化學鍵彼此相連,但從觀察中,他已能推測材料在受力時在精細結構上發生的化學變化。
西元1679年,虎克在論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任意彈簧的力量都與其伸長量成正比。也就是說,倘若一倍力使其扭曲或延長一個單位,那麼,兩倍力會使其扭曲或延長兩個單位,三倍力會使其扭曲或延長三個單位,以下類推。
這就是著名的「虎克定律」。
再回想一下「貓」和 「牆」的問題,這次我們要從基本組成單位的尺度看這個問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晶體」,以及晶體是如何形成的
晶體內部原子是按一定的幾何規律排列的,而顯示在原子在晶體中排列的空間格架就是晶格也就是晶架。
以方解石為例,如果我們小心鑿開方解石,可以發現每一塊碎塊都保持了原來的形狀。如果把這些碎塊進一步打碎,我們仍可以透過顯微鏡看見相同的結構。
方解石宏觀的結構源自規律性排列的微觀結構,所以說「一粒沙見世界」。
可是,人體並非如此。人體雖然是從受精卵不斷分裂而來,但每個細胞都不一樣。
我們可以從一個真核細胞開始探索。
如果觀賞一下下面影片,一起進入植物細胞的世界,就可以發現植物細胞死後雖然在顯微鏡下看來是格狀結構,但內部與晶體大不相同
深入細胞,我們可以發現細胞雖然像所有物質一樣是由原子組成,但其中有各式各樣的胞器,忙碌著進行各種生化活動。
當然,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近代細胞生物學的進展,可以找本Rapport 博士撰寫的這本「細胞」(商周出版)作為「導覽」指南。
細胞
當然,如果對細胞真的很陌生,那就搭配這首cell song 解悶:
然後,順便記住一下胞器們的中文名稱
Cell Membrane 細胞膜
Nucleus 細胞核
Cytoplasm 細胞質
Chromosome 染色體
ER ( endoplasmic resticular) 內質網
Centriole 中心體
Golgi complex 高基氏體
Ribosome 核糖體
慢慢了解細胞的基本運作,就可以理解評估細胞醫學的最新發展喔!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雷文霍克發現細菌以來,人們對細菌的看法有多少改變?本篇為各位導讀「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商周出版)。
賽倫蓋提大草院並非只是觀看動物大遷徙的名勝,而是現代生態學的聖地。食物鏈是什麼?現代生態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請聽紅柿子導讀「生命的法則」(讀書共和國出版)
 燃燒為何帶來能量? 請隨紅柿子一起前往101,欣賞美景之餘,也思索細菌和真核細胞的不同。真核細胞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真核細胞的出現又如何改寫了地球的生命史。請聽紅柿子導讀「生命的躍升」(貓頭鷹出版)第四章「複雜的細胞」。
能量是什麼?生命體是什麼? 活著又是什麼? 本文從生命檢視熱力學出發,從生命能量學的角度討論病毒和生命的不凡之處。
生命為何是今天的形式? DNA 是所有生命現象的答案嗎? 薛丁格這位物理學家又如何影響了生命科學的進展?請聽紅柿子導讀「生命的躍升」(貓頭鷹出版)。
紅柿子導讀化學界的畢卡索 Roald Hoffmann 的散文作品 : 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貫穿霍夫曼51篇化學散文的核心概念是什麼?這和波斯帝國又有什麼關線?
自雷文霍克發現細菌以來,人們對細菌的看法有多少改變?本篇為各位導讀「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商周出版)。
賽倫蓋提大草院並非只是觀看動物大遷徙的名勝,而是現代生態學的聖地。食物鏈是什麼?現代生態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請聽紅柿子導讀「生命的法則」(讀書共和國出版)
 燃燒為何帶來能量? 請隨紅柿子一起前往101,欣賞美景之餘,也思索細菌和真核細胞的不同。真核細胞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真核細胞的出現又如何改寫了地球的生命史。請聽紅柿子導讀「生命的躍升」(貓頭鷹出版)第四章「複雜的細胞」。
能量是什麼?生命體是什麼? 活著又是什麼? 本文從生命檢視熱力學出發,從生命能量學的角度討論病毒和生命的不凡之處。
生命為何是今天的形式? DNA 是所有生命現象的答案嗎? 薛丁格這位物理學家又如何影響了生命科學的進展?請聽紅柿子導讀「生命的躍升」(貓頭鷹出版)。
紅柿子導讀化學界的畢卡索 Roald Hoffmann 的散文作品 : 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貫穿霍夫曼51篇化學散文的核心概念是什麼?這和波斯帝國又有什麼關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到細胞的發現,誰能忘記虎克(Robert Hooke)在1665年的觀察呢?他在自己發明的顯微鏡下觀察軟木塞,看到了細胞。 教科書裡面都是這麼說的。 但是,虎克到底說了什麼?他真的以為那些小洞就是細胞嗎?最近有科學家重新翻閱虎克的名著,發現我們全都錯了!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到細胞的發現,誰能忘記虎克(Robert Hooke)在1665年的觀察呢?他在自己發明的顯微鏡下觀察軟木塞,看到了細胞。 教科書裡面都是這麼說的。 但是,虎克到底說了什麼?他真的以為那些小洞就是細胞嗎?最近有科學家重新翻閱虎克的名著,發現我們全都錯了!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