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水共同體

蓮子水共同體

48 位追蹤者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合作請電 [email protected]
47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由新到舊
信任與懷疑的交戰 | 談北義大利城邦會計文化的性情 (八之一) 雖然十四、十五世紀的北義大利城邦文化帶有濃重的海洋風格,但是要了解其會計文化的源起還是得從地中海東部與波斯灣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說起。
Thumbnail
2023-07-18
6
權力的幻影 |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亡 (九之九)到底,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變成「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嵙?在西元1806年後被拿破崙解散的神聖羅馬帝國有沒有繼承者呢? ,
Thumbnail
2023-07-09
3
權力的幻影 |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亡 (九之八)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以基督教為國教,但究竟是兩者的發展卻大為不同。究竟、神聖帝國在中世紀時將世俗權力和神聖權力分開運作的作法,對帝國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我們從比對拜占庭和神聖帝國的不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Thumbnail
2023-07-02
4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七)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Thumbnail
2023-06-23
5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六)西羅馬帝國亡後,神聖羅馬帝國究竟為何興起?歐洲人的共同意識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也許我們可以從歐洲人所熟悉的歷史架構找到一點線索。
Thumbnail
2023-06-14
6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 九之五)自從奧古斯都以後,羅馬軍隊的特性有了重大轉變。若說共和時期的羅馬軍隊,不斷試圖擴大疆域,進入帝國時期後,其主要功能則在維持區域和平與秩序。只是,隨著越來越多蠻族士兵加入羅馬軍隊時,羅馬軍隊也越來越無法肩負其維和任務。
Thumbnail
2023-06-03
5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四)「結構」既然是西方學術理論的強項,我們不免要從結構的角度了解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一步步擴大領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羅馬共和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慢慢成形的?
Thumbnail
2023-05-25
6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三)如果說信仰羅馬神祇的羅馬帝國才是「真實」的羅馬帝國、那麼信仰基督教的羅馬帝國不就成為一種「幻影」或「鬼魂」了嗎?說到底,對人類的大腦而言,要判斷「真實」和「幻影」的界線在哪裡,就如同判斷羅馬帝國何時消失又何時復活一樣困難。
Thumbnail
2023-05-18
6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討論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二)查理大帝其實並非羅馬人,也不會說寫拉丁文,其活動疆域也多在萊茵河,為什麼羅馬教皇要將其封為「雷馬人的皇帝」呢?讓我們一起從「羅馬人」和「地中海」的角度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2023-05-11
6
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一)對於大多華人讀者而言,神聖羅馬帝國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政治體制。到底這個政治體制是否真如法哲伏爾泰所說「既不神聖、又不羅馬、也非帝國」呢?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系列的文章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3-05-05
7
看得見的數字與看不見的人性|從信號論談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北部的計算文化(五之五)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3-04-27
1
看得見的數字與看不見的人性 |從信號論看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北部的計算文化(五之四)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Thumbnail
2023-04-21
5
看得見的數字與看不見的人性 |從信號論談文藝復興時義大利北部的計算文化(五之三)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2023-04-14
3
看得見的數字與看不見的人性 |從信號論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計算文化(五之二)佛羅倫斯為何在文藝復興時代會藝術和建築天才輩出?本文試圖從梅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最重要的贊助案談起。
Thumbnail
2023-04-10
3
看得見的數字與看不見的人性|從信號論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計算文化(五之一)佛羅倫斯的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之所以可以居領導地位,很多人歸功於梅第奇家族的慷慨贊助。然而,我們要如何看待梅第奇家族對藝術的慷慨資助呢?本系列會從信號偵測論的角度解讀這個文藝復興家族的興亡。
Thumbnail
2023-04-04
2
迷因、基因與培養 |從矽谷精神談天才學的四象性 (下)今日的矽谷雖以高科技著稱,但矽谷在科技研發上並非獨占澳頭。所以,矽谷究竟是在哪一方面勝出呢?答案或許還是在矽谷早期的玩家生態。
Thumbnail
2023-03-21
4
迷因、基因與培養 |從矽谷精神談天才學的四象性(中)既然教育體系無法保證培育出天才學生,教養天才的責任多半還是落在家長頭上。不過,既然天才的認定與文化脈絡有關,在探討如何倍養天才時,除了基因與家庭教養外,當地的「風水」其實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Thumbnail
2023-03-18
5
迷因、基因與培養|從矽谷精神談天才學的四象性(上)優生學基本上是一種宿命輪,相信人的天賦是由基因決定的。到底,創意天才是可以經由後天環境培養出來嗎?天才又該如何定義呢?讓我們一起從矽谷的崛起,探討上世紀九零年代的矽谷究竟是不是一座天才城市。
Thumbnail
2023-03-13
3
迷因世界:陰陽貞觀論文化(下)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也有不同的屬性。如果,古希臘的文化屬性是陽,那麼,對東亞人而言,那種文明的文化屬性是陰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3-02-26
5
迷因世界:陰陽貞觀論文化(中)易經的符號簡單,但卻啟發並協助了華夏諸賢對各式問題的思考,並形成華夏諸學易河流布的現象。如果我們可以將這套陰陽系統運用在各個文明的分析上,自然要對文化的陰陽屬性做出初步的判斷。
Thumbnail
2023-02-19
6
迷因世界:陰陽貞觀論文化 (上)孔子在熟年後重新發現周易的相關文獻,愛不釋手外,並且與門下弟子著手合力整理註解文獻,寫成易經的十翼。究竟易經中蘊含者什麼樣的文化迷因,又對後代華夏文化造成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從陰陽貞觀談起吧!
Thumbnail
2023-02-12
5
迷因世界:史記中的君臣情結 (下)對照日本書紀的歌功頌德,我們大約可以猜想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大約不是以漢朝的家臣身份寫作的。那麼,司馬遷和漢武帝之間的君臣心結最後是否真的解開了呢?關於這點,雖然眾說紛紜,但除非有新的考古證據出現,恐怕難有定論。
Thumbnail
2023-02-01
6
迷因世界:史記中的君臣情結 (中)司馬遷雖因受李陵事件牽連而受宮刑,但也因此得到成為宮廷內臣的機會,甚至最後成了負責整理宮內文件的總管職務(中書令)。不過,從史記中的「太史公曰」,我們可以猜想他還是希望讀者可以記得他家的太史傳承。到底,司馬遷比較認可的政治體制是什麼?我們或許可以拐個彎,從日本的政治演變史看起。
Thumbnail
2023-01-25
6
迷因世界:史記中的君臣情結 (上)史記的許多讀者都發現司馬遷在這部巨著中展現的各種體裁與格式處處表現出其不凡的文書整理能力。只是,許多人也發現,史記中所整理的資料中也存有各式各樣的矛盾,到底司馬遷本人有沒有發現這些破綻呢?他為何要留下這些彼此衝突的資料和說法呢
Thumbnail
2023-01-19
4
迷因世界:司馬遷的太史意識 (下)宦官其實並非中國的特產,事實上,華夏君王使用閹奴或宦官的這種慣例應該是從西亞傳來的,只是華夏文化對宦官的一般印象並不是太好。對華夏歷史的愛好者來說,探討司馬遷的歷史判斷是否受到閹割手術的影響,或許還是要從他留下的太史公記來判讀。
Thumbnail
2023-01-11
5
迷因世界:司馬遷的太史意識 (中)據推算,司馬遷受到宮刑的年紀大約是在40到50歲,究竟接受了這項手術後、對司馬遷的身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由於牽涉的機制複雜,這個問題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舊不容易回答。
Thumbnail
2023-01-05
6
迷因世界:司馬遷的太史意識 (上)司馬遷和漢武帝劉徹的關係始終是一個謎,司馬遷究竟是如何看待漢武帝的朝政,其實耐人尋味。
Thumbnail
2022-12-28
5
迷因世界:<司馬遷>的海馬迴 (下)雖然目前的科學界還不了解海馬迴作用機制的全貌,不過,在過去三四十年來也有了很大的進展。除了眾多科學家的努力外,做出真正關鍵貢獻的其實是一位患者。醫學研究和人生依樣充滿了意外,若不是H.M 這位病人的奇特遭遇,科學界可能依舊對海馬迴在人類心智中扮演什麼角色莫衷一是。
Thumbnail
2022-12-23
4
迷因世界:<司馬遷>的海馬迴 (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的看法「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種看法似乎與西方的英雄養成並不相同。這意味者,如果我們讓曾經完成史紀的司馬遷在劇中擔任伯樂的角色,二十一世紀的讀者能夠認可司馬遷的不凡嗎?
Thumbnail
2022-12-15
4
迷因世界:<司馬遷>的海馬迴 (上)「完全復生」不是華夏文學熟悉的概念,因此,我們若是要讓司馬遷復活,勢必要讓先對其與「海馬迴」相關的記憶通路先好好研究一番。
Thumbnail
2022-12-07
5
迷因世界:當司馬遷遇上列格佛(下)想要選定一位歷史人物如司馬遷發展出一段英雄之旅,除了讓其一開始就讓閱聽者了解他的能力外,了解其劣勢,也是編劇要學習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2022-11-30
3
迷因世界:當司馬遷遇上列格佛(中)雖然司馬遷的父親對道家的看法相當正面,但他其實未能預見魏晉以後的士人在歷經戰亂與各種不明災禍之後,如何重新詮釋道家的經典,又如何促成魏晉志怪與志人小說的興起。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又該如何安排司馬遷體驗志怪文學的玄妙呢?
Thumbnail
2022-11-25
2
迷因世界:當司馬遷遇上列格佛 (上)既然司馬遷在漢朝過得不太順利,在這場英雄之旅中,我們還是不要安排他立馬、回到漢朝比較好,更重要的是,先為他安排一位合適的心靈導師⋯⋯
Thumbnail
2022-11-16
6
迷因世界:當司馬遷遇見傻子伊凡(下)司馬遷為何會被尊為華夏歷史之父呢?他和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在考察歷史的出發點上又有何不同呢? 更重要的是,他又將如何解讀托爾斯泰筆下的伊凡王國呢?
Thumbnail
2022-11-12
7
迷因世界:當司馬遷遇見傻子伊凡(中)司馬遷雖然對秦漢時期的華夏政治哲學多有涉獵,可是他對伊凡王國的學術思想並不熟悉,在這種情形下,他該如何了解「關於傻子伊凡和他的兩個兄弟:戰士西繆和大肚皮塔拉斯、啞巴妹妹瑪蘭妮」之間發生的種種事端呢?
Thumbnail
2022-11-03
5
迷因世界:當司馬遷遇見傻子伊凡 (上)當為人不夠精明的司馬遷遇上傻勁十足的傻子伊凡,會發生什麼事呢?讓我們從托爾斯泰所留下的疑團開始發想。
Thumbnail
2022-10-28
7
生命與人:聆聽來自天地的振動 (下)人類的耳朵顯然並不特別擅長接收來自水中的振動,許多成年人甚至相當害怕或厭惡耳朵進水的感覺。究竟,人類的耳朵是如何演化而出的呢?讓我們一起從演化論的思維出發,探討人類的聽覺系統與昆蟲相較,究竟有那些不同吧!
Thumbnail
2022-10-22
4
生命與人:聆聽來自天地的振動 (中)若是細看人類的耳朵構造,不難發現這是一種和眼睛一樣精妙的結構體,所以這想必是經過漫長的演化途徑才演化而出的感官系統。如果,人類的眼睛是從感光色素聚集的眼點演化而出的,那麼,人類的耳朵最原始的形式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10-12
7
生命與人:聆聽來自天地的振動 (上)對大多數的人類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分別相當明確的知覺。不過,植物不太一樣。 對植物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關係相當密切的感覺。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去測試植物的聽覺呢? 到底,植物聽得懂人類的音樂嗎?
Thumbnail
2022-10-03
8
生命與人:光感應系統的演變與統合(下)到底在生命的演化過程中,單細胞生物的眼點是如何轉化成蛞蝓的柄眼的?蛞蝓的柄眼又為甚麼成為研究人類視覺系統者重要的研究題材呢?讓我們一起從海綿、水母、藍眼淚、捕蠅草上找答案吧!
Thumbnail
2022-09-24
7
生命與人:光感應系統的分化與統合 (中)在光對植物生理的影響中,兩個最重大的發現是「光合作用」和「光週期現象」,不過,這兩種現象是植物所獨有的功夫嗎?我們又可以從這兩種現象偷窺到多少光感應系統的作用機密呢?一起來探索吧!
Thumbnail
2022-09-08
7
生命與人: 光感應系統的演變與統合(上)光究竟是如何進入生命史的演化?最早的光感應系統又背負著什麼樣的生命任務?植物和動物的視覺又有何不同?一起來探究吧!
Thumbnail
2022-09-01
7
植物與人:授粉、授業 與論文 (下)雖然達爾文對昆蟲和花形的論證,嚷很多人開始相信天擇論。但是,後續對蘭花的研究卻顯示達爾文卻低估了蘭花的生存智慧。據估計,蘭花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偽裝高手,它們究竟如何靠偽裝手段在這世上生存下來呢?
Thumbnail
2022-08-21
9
植物與人:授粉、授業與論文 (中)史普林格和達爾文的論文究竟有什麼不同?達爾文究竟又是如何超越了史普林格的觀點,提出了他對植物授粉的看法?達爾文又從什麼論文找到靈感,為自己的研究找到更多的支持證據? 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8-19
5
植物與人:授粉、授業與論文(上)西元1876年達爾文出版了一本書,試圖探討花的構造與自然的奧秘。到底,達爾文當初為何會想到以花為主角,來論證自然的奧秘呢?這當中,達爾文是否偷了別人的論文點子呢?讓我們一起從福爾摩斯說起吧!
Thumbnail
2022-08-15
8
科技與人:螺絲、木匠皇帝與美國教育精神(下)十九世紀的東亞雖然警醒到西方科技的先進,亟思直追,卻始終沒能找到適合的國家發展方式,但是同時期的美國卻因為一群新英格蘭仕紳的努力,讓國家在內戰結束後,重新找到了「共同生存」的共識。
Thumbnail
2022-08-11
4
科技與人:螺絲、木匠皇帝與美國教育精神 (中)十七世紀的西歐已經開始暖身,準備告別舊時代的教會束縛,進入新時代的科技與工業革命。既然螺絲釘是中國所沒有的小器材,向皇帝獻上一枚螺絲釘,就能夠改變東亞科技落後的命運嗎?
Thumbnail
2022-08-09
6
科技與人:螺絲、木匠皇帝與美國教育精神 (上)若是有機會穿越到明朝,見到十四歲初登帝位的天啓皇帝朱由校,我們應該帶給他什麼禮物,才能讓他成為改變大明國運的明君呢?一起來動腦思考吧!
Thumbnail
2022-08-06
7
迷因世界:朱子、蓮花與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下)芥川的「蜘蛛之絲」無疑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小品傑作,不過,這部作品雖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西元1918年發表,故事的結局卻透出芥川對時局的悲觀。倒底,讓芥川對時局不樂觀的因素是什麼?讓我們從世界史的脈絡來一起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8-02
9
迷因世界:朱子、蓮花與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中)日本的小學教科書曾收錄芥川的「蜘蛛之絲」,很可能是教育當局覺得這作品就像「法華經」中的譬喻故事一樣,是用來勸人不要自私的。然而,這真是芥川說這故事的原意嗎?究竟,芥川寫作「蜘蛛之絲」這部作品又與法華經有什麼特殊因緣嗎?讓我們一起從東亞佛教史尋找線索吧!
Thumbnail
2022-07-28
6
迷因世界:朱子、蓮花與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上)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是一篇很短的作品,但卻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樣需要費心拆解。究竟。芥川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呢?讓我們從先秦的楊朱思想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2022-07-25
6
迷因世界:素食、狐狸與芥川龍之介的芋粥 (下)如果我們假設芥川龍之介的「芋粥」料理暗喻 「沒有米」的話,另一個問題就會是:這裡的「芋」有什麼特別的含意嗎? 讓我們從芋粥中的主要人物設定來猜想其相關的歷史背景吧!
Thumbnail
2022-07-23
6
迷因世界:素食、狐狸與芥川龍之介的芋粥 (中)也許是獲得夏目漱石的鼓勵,在「羅生門」發表後的短短一年間,芥川龍之介又再度發表「鼻子」、「芋粥」兩部作品,就小說創作而言,芥川出道初期的作品就展現相當的成熟度,幾乎可說是「出道即顛峰」——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兩篇作品又是在何種狀況下寫出來的?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7-20
7
迷因世界: 素食、狐狸與芥川龍之介的芋粥(上)日本在進入幕府時代後開放長崎港與外界交流,稱之為「一口通商」,但這種鎖國局面在阿部正弘與培理簽訂神奈川條約後宣告結束。究竟、二十世紀初的日本文人在經歷「全面西化」的運動後,是如何看待東亞與日本的關係尼?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或許是探討這問題很好的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2-07-17
13
植物與人:「鬱金香」中的 「西方情結」(下)雖然現今通用於漢字文化圈的「鬱金香」一詞應是源自於日本的翻譯,只是,荷蘭人將鬱金香花帶到東亞的時機,大約遭逢中國和日本的海禁政策,「鬱金香花」初到東亞時似乎沒能掀起特別的風潮。但在西方的經濟史中,鬱金香常被用做泡沫經濟的代表,究竟,鬱金香狂熱是如何發生的呢?一起來探索吧!
Thumbnail
2022-07-12
4
植物與人:「鬱金香」中的「西方情結」(中)鬱金香在鄂圖曼帝國逐漸成形後,成為帝國花園的嬌客。究竟,這種原生在中亞的花,為何沒能留在唐帝國留下身影,卻隨著土耳其人在伊斯蘭世界大放異彩呢?一起從世界史中找尋其遷徙的背景吧!
Thumbnail
2022-07-04
4
植物與人:「鬱金香」中的「西方情結」(上)「鬱金香」是個很古典的漢語詞彙,在唐詩中曾經留下不少身影:唐玄宗時的大詩人李白就曾寫過一首「客中行」當中出現了「鬱金香」一詞,只是這首詩中的鬱金香所指的可能不是現在所說的「荷蘭鬱金香花」。到底,唐人所說的鬱金香,所指為何呢?讓我們透過唐詩,解析其中的歷史傳說吧!
Thumbnail
2022-06-27
5
迷因世界:名人不是人 |從先秦名家觀點談現代西化社會的名流婚姻 (下)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孫龍與惠施雖然沒有留下太多直接的著作,名家也未在後世華夏成為重要的流派,但透過「莊子」一書,名家的迷因還是在華夏文化中留存了下來。到底,莊子和名家的關係如何,今人又可以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啟發呢?
Thumbnail
2022-06-21
5
迷因世界:名人不是人 |從先秦名家觀點談現代西化社會的名流婚姻(中)既然先秦名家是以討論「名」與「實」的關係而自成一家的,我們在認識名家之餘,不免要正視一個歷史現象——現代社會中的「一夫一妻」婚姻觀,顯然並非源自東亞或華夏的傳統文化,而是來自西方 ; 因此,我們最好還是先搞清楚華夏傳統文化的婚姻觀念是什麼,再來比對現代西化社會中的婚姻觀,才能理解彼此之間的異同。
Thumbnail
2022-06-15
2
迷因世界:名人不是人 |從先秦名家觀點談現代西化社會的名流婚姻 (上)先秦名家雖於唐朝以後、民國以前不受重視,卻與西方sophists 在辯論技巧上有若干相通之處。既然,辯論在現代西化社會已成主流,我們不妨重新檢視先秦名家的哲學觀點,並由其出發,檢討現代西化社會法學系統的缺失。
Thumbnail
2022-06-10
3
迷因世界:果戈里的外套與歐亞草原之路 (下)如果我們可以注意到果戈里的寫作風格其實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充滿了各種隱喻,閱讀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其舅就充滿了各種解謎的樂趣。另一方面,既然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接受西方啟蒙思想的窗口,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些隱喻與西方思潮的關聯性。到底,果戈里的「外套」藏著什麼樣的隱喻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6-02
4
迷因世界:果戈里的外套與歐亞草原之路(中)相對於北歐波羅的海的生活環境,北亞的西伯利亞地區狀況可就極端而艱難多了,而多是在歐洲活動的羅斯人又為什麼一定要取得這塊土地呢?還有,歐洲人所說的「剝開一個俄羅斯人,裡頭其實是一個韃靼人」是什麼意思?韃靼人和哥薩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從地理看歷史吧!
Thumbnail
2022-05-22
4
迷因世界:果戈里的外套與歐亞草原之路 (上)果戈里(拉丁名 Gogol,1809-1852)對聖彼得堡的描繪固然生動有趣。但是,對於文化環境的陌生所可能讓部分讀者對於其筆下的人物充滿了各種疑惑。到底,果戈里筆下的荒誕是單純的戲劇效果,還是別有深意呢?也許讓我們一起從了解其民族背景開始難討吧!
Thumbnail
2022-05-14
4
生命與人:地球生命史中的太極原理(下)地球最早的生命型態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複雜到令許多認真的人覺得無法呼吸,也可能簡單得令許多人覺得不值一論。到底,身為真核生物一員的人類應該要如何看待地球生命的起源呢?也許,粒線體提供我們一點線索。
Thumbnail
2022-05-03
3
生命與人:地球生命史中的太極原理 (中)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Thumbnail
2022-04-28
2
生命與人:地球生命史中的太極原理 (上)重新審視渺小生命的處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許多複雜結構體的演變原理,並且找到當結構體由大變小時,必須作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啟動一連串的變革,適應新的生存空間。
Thumbnail
2022-04-20
2
科技與人:強火冶煉而出的國家文明 (下)雖然黃金是人類最早試圖加工的金屬之一,但由於金的質地較軟,所以無法直接運用在戰事上。那麼,黃金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成為古代人類社會中榮耀和地位的象徵呢?讓我們一起從「尋找金羊毛」的神話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Thumbnail
2022-04-16
2
科技與人:強火冶煉而出的國家文明 (中)由於地球各地礦產不同,所以發展出的器物文化也不同。在亞太地區就發展出獨特的玉器文化。雖然「玉」在亞太地區一直都被視為寶石,但是玉的開採不易,所以,華夏地區一直流傳著「和氏璧」的傳說。究竟,這則在戰國時代逐漸流行的傳說,能帶給今人何種啟發? 關心亞太地區和平的讀者不妨一起動腦吧!
Thumbnail
2022-04-10
3
科技與人:強火冶煉而出的國家文明 (上)對早期人類而言,「生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控制爐火更需要一定的技術與經驗,所以,唯有當人類知道如何掌控高溫冶煉金屬時,人類的工具文明程度才算大大提升與精進。到底,人類的戰爭文化如何因為武器的材料不同而改變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春秋戰國文化中一窺究竟。
Thumbnail
2022-04-01
4
植物與人:向日葵的轉頭策略(下)梵谷讓許多人發現了向日葵的藝術價值,而彼得大帝則是將向日葵的經濟價值介紹給俄羅斯的人民。但是,當向日葵的花盤被不斷放大,其根系也越發顯得發育不良。究竟,人們有沒有辦法跳脫這種過度損耗地力的耕種方式,開啟可以更長久的農業經營模式呢?或者,我們可以期待誰來引發新的思想革命呢?一起來從向日葵上找答案吧
Thumbnail
2022-03-25
4
植物與人:向日葵的轉頭策略(中)在西洋藝術史上,向日葵是屬於梵谷的,而梵谷也為了畫向日葵吃了不少苦頭。但是,為何梵谷生前賣不出一張畫?梵谷時代的荷蘭又是什麼境況?也許,從引入向日葵的西班亞談起,會給我們一點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2022-03-21
5
植物與人:向日葵的轉頭策略 (上)李時珍與林奈在十六與十八世紀時建立的植物分類系統,造就了東西植物文化的明顯分流,影響延伸至今。然而,在這兩種植物文化態度外,究竟還存在多少「不東不西」的文化傳統呢?近日成為世人焦點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似乎就屬於這種摻揉了不少非西歐、非東亞文化元素的文化體系。
Thumbnail
2022-03-17
4
植物與人:國花的執念、殘念和懸念(下)並不是每個現代國家都有法定的國花,但是許多人心中都會覺得有一種花特別能代表自己的國家。國花往往提示著人們國家成長的堅毅過程,與國家存在的目標。究竟,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如何運作呢?一個國家的使命應該是什麼呢?一個好的國家的國民應享有有什麼權利和義務呢?這應該是藏在所有國花中的懸念吧!
Thumbnail
2022-03-10
2
植物與人:國花的執念、殘念與懸念(中)到底要如何選出適合自己國家的國花呢? 雖然,植物學和園藝學都可以幫助我們解讀不同國花的象徵意義,但是,近代國家的國花可能多半還是基於各種傳奇而生的。就在這種傳說中,曾經參與神聖羅馬帝國運作的人們開始思考與國家形成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2022-02-28
3
植物與人: 國花的執念、殘念與懸念 (上) 國花的選擇,往往是國家領導者凝聚人心的重要決策,而「用心」的人們也可從中讀出其所代表的時代精神(zeitgeist)。國花與國運的關係往往是很玄妙的。究竟,中華民國的國花和德國的國花可以如何連接起來呢?讓我們一起從梅花和矢車菊的象徵意義開始考察吧!
Thumbnail
2022-02-21
5
植物與人:草木、正教、鹽鐵論(下)雖然在華夏文化中,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或兒女「成材」,而不是「成草」,但是,壽命較長的「大樹」不免要面臨更多的外在挑戰。儒教。作為一棵在唐宋發展出主幹的樹,在元明時又有什麼新發展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2-15
3
植物與人:草木、正教、鹽鐵論 (中)我們不光可以從「木」的「典型」探討「草木之別」,也可以從「草」的「典型」來討論。如果,我們將政府視為「木本」,民間視為「草本」,或許我們就可以對西漢期間舉辦的「鹽鐵論」為何最後淪為「無謂的爭辯」有更進一步的解讀。
Thumbnail
2022-02-06
2
植物與人:草木、正教、鹽鐵論 (上)雖然大多數人會覺得「草」與 「木」不難分辨,但其實對植物學人來說,草與木的差別其實有很多模糊空間。如果,將儒教文明比喻成一棵樹,那麼這棵樹會是怎麼樣的一棵樹呢?
Thumbnail
2022-02-01
6
評議、諮議與後見之明 |從漢末情勢談三國文學中的「隆中對」(下)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1-23
4
評議、諮議與後見之明 |從漢末情勢談三國文學中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對話,對東漢末年的情勢有重大影響。到底,諸葛亮的謀略有何獨特之處,諸葛亮又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神級軍師」,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1-16
6
評議、諮議與後見之明| 從漢末情勢談三國文學中的「隆中對」(上)明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固然是精彩的文學作品,但是三國時代畢竟與羅貫中相差一千多年,而我們又與羅貫中相差六七百年,所以,我們還是很有空間可以重新檢視三國歷史,思索不一樣的「三國文學」相關議題。究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對漢末情勢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2-01-10
5
植物與人:大麻、酒禁與依賴大麻的產地在亞洲,人們很早就試著開發這種生長力很強的植物的各種不同的用途。但是,大麻又為何成為毒品呢?這其實要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說起。
Thumbnail
2021-12-31
6
More and Less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歷史悲劇性(下六)華夏畫風會走上「寫意」而非「寫實」的風格上,和宋徽宗趙佶用心經營的宮廷畫院有關。由於趙佶本身賞畫和繪畫時首重立意和意境,所以朝廷在招考畫家時常以詩句為題,要求應試的畫家按題作畫,比較誰才是可以畫出詩中意境者的能手。 要用什麼樣的情節才能鋪陳出這場北魏末期的政治巨變的悲劇性呢?大家不妨一起思考吧!
Thumbnail
2021-12-27
7
More and Less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悲劇性(下五)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Thumbnail
2021-12-21
4
More and Less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中的悲劇性 (下四)「人、事、時、地、物」是一般戲劇創作中最重要的五項元素,ˋ藉由操控「主元素」和 「背景元素」的關係,戲劇創作者可以巧妙影響閱聽者對「主元素」的觀感。雖然一般人的閱聽習慣會將焦點集中在「人物」上,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焦點轉在「事物」上,但這樣一來,不免涉及道創作者對史實的解讀。
Thumbnail
2021-12-16
5
More and Less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悲劇性(下三)日本傑出的短篇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經常從通俗歷史小說中取材,再加以轉化成藝術性較高的作品。雖然,這種作法難免會因為讀者的不適應,而影響行銷。但是,芥川的作品經百年來的多方解讀,其實也有許多人慢慢理解其風格,我們不妨參酌其作法,讓讀者也可以慢慢接受「多元觀點」的敘事風格。
Thumbnail
2021-12-14
5
More and Less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悲劇性(下二)有句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寫戲的是騙子」,究竟,為何有人願意付錢「自願被騙」呢? 有些編劇相信,這是因為許多人想透過戲劇,經歷一些情境,然後從中發現一些詮釋事件的不同觀點。但是,除了主角之外,上場的角色也兼具搭建歷史舞和發展故事線的功能,因此需要小心規劃。
Thumbnail
2021-12-08
5
More and Less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悲劇性 (下一)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2021-12-01
5
The Road Taken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歷史悲劇性 (上三)所謂「神鬼易畫,牛馬難描」-- 儘管選擇大多數人都不熟的歷史材料,但對編劇而言,卻相對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可是,要捕捉歷史事件中的歷史精神,還是要對相關歷史進行一番調查。至於要如何將北魏時期的「河陰之變」改編成戲劇形式,這不免要牽涉編劇對亂世史實的解讀與判斷。
Thumbnail
2021-11-27
4
The Road Taken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歷史悲劇性 (上二)歷史劇不同於一般戲劇的是,其故事線的發展必須以歷史的事件為框架,而好的歷史劇更是能夠讓觀眾從劇情的鋪陳中理解歷史事件的大背景。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除了他勇於嘗試各種戲劇技巧外,其對於時代精神的掌握也是相當到位的。所以,如果我們要向莎翁學習戲劇,第一步要想的就是如何安排主角的出場。
Thumbnail
2021-11-25
8
The Road Taken |從「河陰之變」談北魏漢化過程的歷史悲劇性 (上一)雖說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回顧「河陰之變」之前的北魏歷史,或許可以了解北魏孝武帝為何要強力推行漢化,以及為何會有史家將孝武帝的漢化政策視為北魏衰敗的源頭。
Thumbnail
2021-11-22
5
剪不斷的恩與怨 | 從「公主之死」談北朝鮮卑漢化過程中的兩性衝突(下)蘭陵長公主和駙馬劉輝的家庭糾紛中,其悲劇性到底在哪裡? 誰又應該是「公主之死」這個悲劇中的英雄人物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好萊塢的暢銷編劇指南「先讓英雄救貓咪」開始談起。
Thumbnail
2021-11-19
5
尋求超越的可能 | 從「公主之死」談北魏時期鮮卑漢化的兩性衝突 (中)一般來說,公主是帝制國家中最受呵護的女性,然而,在一個必須靠著聯姻關係,來維持某種政治利益的皇族中,不論皇帝和女兒的感情如何,公主的婚姻往往會受到許多外來的干擾。父親是北魏孝文帝的蘭陵長公主究竟要如何才能擺脫命運的限制。尋求人生新的可能呢?
Thumbnail
2021-11-14
4
理還亂的家務事| 從「公主之死」談北朝鮮卑漢化過程中的兩性衝突(上) 在兩性關係複雜的今天,讓我們試著從西元六世紀,南北朝時期的「蘭陵長公主」和 「駙馬」之間的婚姻糾葛,探討在胡漢融合的過程中的性別議題,反思我們可以如何重新設計現代社會機制,讓兩性問題得到更圓滿的解決。
Thumbnail
2021-11-12
5
植物與人:丁香、海貿、拜占庭丁香曾經是歐洲在中古世紀的珍貴藥材,掀起不少爭端。為何中原地區的華夏民族只是將丁香當作不錯的海藥,而歐洲人卻將其視為神秘的珍寶呢? 也許拜占庭帝國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Thumbnail
2021-11-03
5
數與人系列:顯示特性的地圖地圖是人類探索空間的利器,在歷史上,地圖除了幫助人們探索新空間,還如何幫助人們解決城市中的傳染病問題呢? 在數位化的浪潮中,繪製資訊地圖越來越容易,我們又可以如何運用投票結果來讓「代議民主」運作得更順暢呢?
Thumbnail
2021-10-29
3
植物與人:生薑、乾薑、薑餅人薑科植物在植物界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其中可以食用的生薑 起源在亞洲,所以是亞洲草藥愛好者很熟悉的材料之一。不知道各位分得出生薑和乾薑的差別嗎? 老薑和生薑的差別又是什麼?對「生薑」比較陌生的歐洲人對於生薑又有什麼有趣的想像呢? 一起來探究吧!
Thumbnail
2021-10-22
6
植物與人:杏林的顏色杏花在中國傳統中和桃花一樣都是春天開的花,北宋宋祈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名句更因其生動描繪出了杏花春天盛開的景項而為其在華夏詞壇中贏得一席「詞人」的名號。不過,雖然春天紅杏滿枝的景象很美,但是杏花在許多畫家的筆下卻是白色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華夏文化中又為何稱醫界為「杏林」呢?一起探究
Thumbnail
2021-10-19
7
植物與人:徘徊在白玫瑰之下較之西歐,玫瑰在東歐傳說中似乎更常以「黃色」或「白色」出現,象徵的意義也似乎偏向「平和」,其中,在一些伊斯蘭的傳說中,白玫瑰是因為穆罕默德的汗水(或淚水)而盛開的,這也讓白玫瑰在伊斯蘭世界別具意義。然而,遠的不說,為何在二次大戰以後,地中海東部以至於波斯中亞會頻頻成為衝突的引爆點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1-10-15
5
小時了了,大有異見 |談「孔融讓梨」背後的漢族世家大歷史「孔融讓梨」的故事因為「二十四孝」的流傳在華夏世界一度為人所熟知,然而,但是,被東西文化夾擊的現代華人對孔融長大後的兄弟關係其實不太清楚。小孔融懂得讓梨給哥哥,那麽,孔融長大後又有什麼成就呢?為何許多網路文章又共同只孔融白目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2021-1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