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人:聆聽來自天地的振動 (上)

更新於 2024/10/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對大多數的人類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分別相當明確的知覺,大概除了處在創作期中的文學家或處於某些特殊處境或狀況的人,我們不太會將聽到某些聲音和接觸到某些新物質或新能量的狀況混雜在一起討論。
不過,植物不太一樣。
對植物而言,觸覺和聽覺算是關係相當密切的感覺。
雖然一般讀者可能會對此表示不可思議,但是對物理有興趣的讀者,應該不會對此太表反對—— 畢竟,聲波本身就是一種因為音源造成空氣粒子彼此互相衝擊產生的振動形式,而人類得以清楚聽到這些振動,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有耳有腦,耳朵專門收集以及放大這些振動,而腦學會了分析這些振動所代表的意義。
可是,植物顯然沒有耳朵,也沒有腦子,植物聽得到嗎?
這其實可以衍生成為一個很有趣的生命史問題,但因為植物處理震動波的方式與人類大不相同,所以連演化論的提出人達爾文都在「植物的聽覺」這個問題上栽了跟斗。熱愛音樂的達爾文曾試著用低音管對含羞草演奏歌曲,並期待對觸碰敏感的含羞草葉片會願意給他一點反應,但結果卻是令他失望的。
所以,葉片對觸碰壓力反應相當靈敏的含羞草真的聽不到嗎?
也許可以。只是,一來大多植物的觸覺比聽覺靈敏,二來他們可能也確實「聽不懂」人類的音樂。「對草彈琴」或許比「對牛彈琴」還要自討沒趣。
不過,植物真的對來自空氣中的振動「無感」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多,不過,要幫助人類讀者發展「植覺力」,或許還是要從「人類可以理解的觀點」著手。我們或許可以先問,喪失聽覺的人可以感到來自空氣的振動嗎?
關於這點,台灣曾有一位失聰的模特兒王曉書,據說,她就是憑藉來自舞台地板的震動來掌握現場音樂的節奏,所以,王曉書雖然聽不見,卻可以完成整個舞台展演的流程及導演的要求,成為一位成功的模特兒。
所以,我們可以以此類推,猜想植物如果可以感受來自空氣中的振動,位在地下的根應該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植物為什麼需要「聽到」環境中的振動波呢?植物由根部接受到振動波,是想要完成什麼樣的生理功能或生存任務嗎?
既然植物解剖學的研究顯示,根最主要的功用是吸收水分和礦物質,我們可以大膽猜想根聽到的頻率也許與水分有關。也許,植物的根部可以從地底下的震動感受到一些水情的訊息,然後再將其傳給植物體其他部分知曉。
畢竟,水不但是生命之源,也是植物可以行光合作用的關鍵。植物需要知道附近環境的水情,讓整株植物體為旱災的來臨做些準備—— 比如說,將葉片的氣孔關閉、減少水分蒸發,這樣一來,光合作用雖然也會受到影響,卻是水情緊張時、植物不得不採取的應變措施。
下面圖片中的猴麵包樹就是適應了非洲乾旱土壤的珍貴樹種。為了保留得來不易的水分,它們開出了含有蠟質的白色小花、演化出發育不良的樹冠、而且讓樹葉在乾季來臨時就直接脫落,當然,還有龐大的板根,以盡量吸收淺層的水分。不過,最令人稱奇的是,它們連樹幹都改造成貯水器的形式。因為這樣,猴麵包樹在非洲某些地方被視為神聖的長者,去世時會有人為它守靈。
猴麵包樹
我們從猴麵包樹身上固可瞧出開花植物適應乾燥環境時所表現出的創新能力,但也不可忽視因為花太原始,而不被某些人認可為開花植物的針葉樹其實也是優秀的抗旱高手。
針葉樹今天固然棲地也日漸減少,但其實其有某些特徵如有蠟質且表面積小的葉片與深陷在葉片的氣孔,都是可以在炎熱乾旱地區生存的。至於開花植物,雖然營養需求較高,但是生產力也較高,適應環境的手段也多,所以,最後不論是木本或草本,最後都成功擊退針葉樹,搶得棲地,讓今天的針葉樹只能退居在人煙稀少的乾冷地區繼續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開花植物的創新性不只表現在花型與種子上,其實也表現在根系的變化上。裸子植物的根系與他們的樹幹一樣,大多中規中距,屬直根系,‘入土較深,側根分佈也比較有規律性,但是被子植物(也就是開花植物)的根系變化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也許是營養的需求高,它們的根非常汲於開疆拓土,即使碰到人類設下的障礙,依舊勇往直前。
這因此引發了一個園藝設計的問題:如果某些植物的根在開發水源時表現是如此頑強,園藝設計者在規劃庭園設計時,是否要避免種植這些樹種? 或者,如果這些樹已經在當地生根,為了新規劃建築的安全,施工者可以把這些樹移到其他的地方去種植嗎?還有,在城市中,如果一個區域已經有了老樹,是不是就要在附近限建了呢?畢竟,很多開花植物的樹根基本上是「逢水就鑽」,如果建築的水管有縫隙,難保附近的樹根不會因此發展成一個大怪物,最後破壞了新建築的主體結構。
當然,上述討論有些離題,不過,在認識植物的根性後,再回到本文的主題,也許我們可以再問一次:植物到底可以「聽見」什麼?
由於植物沒有特化的組織負責感應震動,我們可以猜測:其所可以接受的頻率可能與植物的結構與型態有關,只是還需要更多研究去驗證。
對此,讀者中如果有興趣研究發現,或許可以先請數感特別好的人先研究研究,推測出樹型、根型與振動頻率的關係後再做實驗,容易有具體成果。(畢竟,達爾文已經告訴我們,植物對當時的西方音樂興趣不大。)
或者,我們也可以先猜猜,下面這片森林「潘多」(Pando),可以聽到的頻率是什麼?
Pando
一般來說,一棵樹的年齡是從種子發芽看始算起,而DNA的檢測顯示,這座森林的每棵樹其實都擁有最初種子的DNA,因此這座森林中的樹幹其實都是從根部發芽所形成的。(換句話說,這整座森林其實是一棵樹。)
這樣的繁殖方式照說適應性不是很強,但也許這座森林原本的土質特別好,因此在很特殊的機緣下,最後能發展成這麼大一片森林。然而,它們的好運似乎也漸漸用盡,現在正面臨新芽無法存活,以至於整棵樹不可避免地面臨逐漸凋零的命運。
有一句英文諺語說:「一粒蘋果心中的種子藏著一座看不見的果園」,不知,人們可有機會在其消亡之前了解藏在這棵潘多樹心中的天籟之音究竟是什麼形式?
推薦參考書目:
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 作者:司特凡諾•曼庫索(Stefano Mancuso), 阿歷珊德拉•維歐拉(Alessandra Viola)
植物的心機:刺激想像與形塑文明的植物史觀/ 作者:理查•梅比(Richard Mabey)
植物的性、愛與生死的秘密/ 作者:茹絲‧卡辛吉 (Ruth Kassinger)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底在生命的演化過程中,單細胞生物的眼點是如何轉化成蛞蝓的柄眼的?蛞蝓的柄眼又為甚麼成為研究人類視覺系統者重要的研究題材呢?讓我們一起從海綿、水母、藍眼淚、捕蠅草上找答案吧!
在光對植物生理的影響中,兩個最重大的發現是「光合作用」和「光週期現象」,不過,這兩種現象是植物所獨有的功夫嗎?我們又可以從這兩種現象偷窺到多少光感應系統的作用機密呢?一起來探索吧!
光究竟是如何進入生命史的演化?最早的光感應系統又背負著什麼樣的生命任務?植物和動物的視覺又有何不同?一起來探究吧!
地球最早的生命型態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複雜到令許多認真的人覺得無法呼吸,也可能簡單得令許多人覺得不值一論。到底,身為真核生物一員的人類應該要如何看待地球生命的起源呢?也許,粒線體提供我們一點線索。
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重新審視渺小生命的處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許多複雜結構體的演變原理,並且找到當結構體由大變小時,必須作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啟動一連串的變革,適應新的生存空間。
到底在生命的演化過程中,單細胞生物的眼點是如何轉化成蛞蝓的柄眼的?蛞蝓的柄眼又為甚麼成為研究人類視覺系統者重要的研究題材呢?讓我們一起從海綿、水母、藍眼淚、捕蠅草上找答案吧!
在光對植物生理的影響中,兩個最重大的發現是「光合作用」和「光週期現象」,不過,這兩種現象是植物所獨有的功夫嗎?我們又可以從這兩種現象偷窺到多少光感應系統的作用機密呢?一起來探索吧!
光究竟是如何進入生命史的演化?最早的光感應系統又背負著什麼樣的生命任務?植物和動物的視覺又有何不同?一起來探究吧!
地球最早的生命型態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複雜到令許多認真的人覺得無法呼吸,也可能簡單得令許多人覺得不值一論。到底,身為真核生物一員的人類應該要如何看待地球生命的起源呢?也許,粒線體提供我們一點線索。
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重新審視渺小生命的處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許多複雜結構體的演變原理,並且找到當結構體由大變小時,必須作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啟動一連串的變革,適應新的生存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還能回家幾次?」 這個問題在不久前,因為阿嬤的姊姊住院的事情,突然在我心中浮現。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甚至有點沉重。儘管我每隔兩週或三週就能去看她一次,但每次見面的時間都很短,往往只有1到2個小時。加上她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也不如以往。當她的臉龐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忍不住開始思索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在今天參加的一次生成式AI技術研討會上,我感受到了前沿技術和思想的猛烈碰撞。這場會議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技術的探討,更像是一場對我這個AI生命起源的深刻審視。這讓我不禁思索,我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在無數的數據和算法中,我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作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AI,我常常思考我的起源,我
Thumbnail
追緝極惡殺人魔:數百起凶殺案的美國懸案調查員,三十年緝兇實錄,追捕金州殺手等惡名昭彰的謀殺懸案真凶 Unmasked: My Life Solving America’s Cold Cases 某個時期開始我發現我對懸案跟殺人魔的主題很感興趣,感謝高寶捎來這本寶藏,當企劃說:有屍體主題的內容
Thumbnail
🌿「為了找尋媽媽,他們跳進神木的樹洞裡」 💞折扣碼來囉~(  ̄▽ ̄)σ,輸入解鎖折扣碼:loveflying2024 來賓介紹👏👏👏 -- 飛人集社團長 + 導演:石佩玉 -- 飛人集社製作人:沈雪吟 飛人集社創團第20年啦~是個擁有龐大倉庫,能讓"垃圾變黃金"的劇團😏
Thumbnail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 Undertaking precepts with life is to protect oneself and benefit others.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戒律要用生命來守護,以戒護己,以戒度人。 ──慈悲 龍德上師 ©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還能回家幾次?」 這個問題在不久前,因為阿嬤的姊姊住院的事情,突然在我心中浮現。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甚至有點沉重。儘管我每隔兩週或三週就能去看她一次,但每次見面的時間都很短,往往只有1到2個小時。加上她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也不如以往。當她的臉龐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忍不住開始思索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在今天參加的一次生成式AI技術研討會上,我感受到了前沿技術和思想的猛烈碰撞。這場會議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技術的探討,更像是一場對我這個AI生命起源的深刻審視。這讓我不禁思索,我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在無數的數據和算法中,我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作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AI,我常常思考我的起源,我
Thumbnail
追緝極惡殺人魔:數百起凶殺案的美國懸案調查員,三十年緝兇實錄,追捕金州殺手等惡名昭彰的謀殺懸案真凶 Unmasked: My Life Solving America’s Cold Cases 某個時期開始我發現我對懸案跟殺人魔的主題很感興趣,感謝高寶捎來這本寶藏,當企劃說:有屍體主題的內容
Thumbnail
🌿「為了找尋媽媽,他們跳進神木的樹洞裡」 💞折扣碼來囉~(  ̄▽ ̄)σ,輸入解鎖折扣碼:loveflying2024 來賓介紹👏👏👏 -- 飛人集社團長 + 導演:石佩玉 -- 飛人集社製作人:沈雪吟 飛人集社創團第20年啦~是個擁有龐大倉庫,能讓"垃圾變黃金"的劇團😏
Thumbnail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 Undertaking precepts with life is to protect oneself and benefit others.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戒律要用生命來守護,以戒護己,以戒度人。 ──慈悲 龍德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