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時以LGBT為導向的出版社【基本書坊】,曾透過【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接線與資訊訪問了中老年55歲以上的同性戀者,關於他們半世紀的同志小史還有一路走來對於性向認同的心路旅程,有苦有樂;有歡笑有無奈。最後撰寫成《彩虹熟年巴士》一書,紀錄那些曾經心中藏匿多年的點點滴滴。
香港電影《叔.叔》不從同志青少年或壯年著手,敘述在華人圈先少被注意的中老年同志生活與時代變遷下他們心中的寂寥,故事從七十歲的老司機柏叔,與過著退休生活的單親高齡六十五歲阿海,兩人一次公園偶遇開始,嗅到同類氣息的兩人都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也各自有著一個家庭,而這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慾與寂寞已經不自覺得開始,那又該怎麼結束?
在父輩與祖父輩的年歲,是一個戰亂起落和為了生活不斷奔走的大時代。甚至在那時代下年輕過的長輩們,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性與愛,甚至他們自己也在這時代洪流中,為了生活為了滿足傳統刻板家庭都忘記與犧牲那青春年華或是稍縱即逝。
白先勇同志文學《孽子》中在新公園來來去去的影子是如此、履彊隨筆小說中《少年軍人紀事》的老兵彼此軍中的歧戀也是一種時代留下難以辯黑白的男男故事,可以說如今社會對於同性戀情態度的轉變,更可以說時代中我們對於社會的開放與他人的戀愛自由又往前邁出一步。
電影《叔.叔》講述一段老年男性彼此的愛戀與傾訴,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家,也有著不少自我家庭的問題和天倫樂,但在這之中不管是家人成群圍繞餐桌的老司機柏叔,或是獨自撫養孩子長大小家庭的大叔阿海,都難以再從這段關係框架中抽身,而扮演著社會需要他們演好的角色。
如:「一個子孫滿堂的爺爺。」雖說是以香港為背景的故事,但電影卻是大部分華人世界中對於家與男性必須擔負責任的縮影,阿海與柏叔在一個傳統社會中扛起了家,也果斷放棄整個年少性向的探索與機會,而回過神以年華老去。
雖然是探討老年同志,但其實電影的人物衝突和劇情都相當平淡清水,而整體而言故事具焦在老人同志之間的第二春對於性向與家庭的掙扎,對於主角們家族其他成員的描繪少了許多,但是卻又透過鏡頭語言讓真相穿梭在曖昧間。
而同志步入一男一女社會價值所說的傳統婚姻,《叔.叔》卻沒有對於「同妻」或「同妻之子」又太多的描寫,可以說跟之前台灣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有著不一樣對於同性戀邁入男女婚姻的寫照,也因為全片都以隱藏、不願透露一點性取向,而讓片中在許多家庭角色上看到壓抑與絕口不提的秘密。
《叔.叔》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關於獨居老人的議題,還有在社會排斥同性戀之下,關於同志的地下三溫暖文化有不錯的描寫,雖然依然有著像像台灣電影《河流》那樣透過三溫暖私密空間的肉體溫存,但卻在這部電影中描繪的相當輕快且富有一種戀愛般的氛圍,跟以往肉慾與激情有著不同的表現。
同時電影也有關於三溫暖文化相當溫馨的部分,如同《彩虹熟年巴士》一書中就曾經提到台灣漢士三溫暖的老闆阿嬤,會在過年時聚集孤家寡人的大家一起吃頓年夜飯,《叔.叔》電影中也將這種老年同志彼此的溫馨情感展現在電影之中。
整體而言《叔.叔》不只描繪出老年同志的壓抑,更是一部敘述在父權的華人社會下,一個男性道老一生都在努力「扮演一個社會價值下的男人」。不管外頭如今如何開放,或是勇於站出來爭取權益和運動,對回頭在家與自己的人生卻依舊要壓抑自己的情感和真實,繼續演出完美的家庭劇。
不是無法跨出那一步,而是一生已經錯成正軌,再回頭已經離站很遠很遠,現在轉頭回望的是同樣錯路的同路人,彼此擦身而過,輕輕一吻悄悄的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