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股海掏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灣的公司每年都會發將近1.5兆的股利,但是台灣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卻拿不到這些錢,這是為什麼呢?那錢又都到誰的手上呢?
  那是因為一般散戶投資人都喜歡選擇高報酬的標的,所謂高報酬就是今天你買了一檔股票, 明天就想要賺個10%,或是短期就想要賺取高額的價差,而這些投資人比較缺乏理性的思考,可能道聽塗說別人報的明牌,或是電視上投顧老師的建議,自己卻不知道到底買了什麼標的,幸運的話可能真的可以賺錢,但事實並非如此,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常常今天買進,股價馬上就跌;今天賣出,股票馬上就漲XD,這也是投資市場裡面10個人只會有1、2個真的有賺錢....,更別說要從台灣的股票市場拿到1.5兆的其中的一部分,這些錢其實全部都是被外資提款,台灣的股票,錢都被外資賺走,是不是聽起來格外諷刺呢?
  那到底要如何挑好股票從股海掏金?
  首先,可以選擇台灣不會倒的公司,舉例來說,金融業的八大公股銀行,這不僅不會倒,而且每年公司賺的錢都可以配發股利到你的口袋裡,如果持續買進好公司,累積股票的張數,每年就可以源源不絕地領到公司賺的錢,如此一來,現金流就會不斷的增加,打造出自己股市中的聚寶盆。
  以下說明就可以清楚地讓你知道如何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某一檔金融股20元,持有張數1張,以現金殖利率5%來算的話,一年會發1元的現金股利,若持有10張,就會領到10元,持有100張就會有100元,以此類推...
  • 10(張) * 1000 = 10000元 (持有10張每年可以得到的現金股利)
  • 100(張) * 1000 = 100000元 (持有100張每年可以得到的現金股利)
  每年若有十萬元的現金流,大約平均一個月多領了1萬塊的被動收入,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多呢!!!!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台灣錢淹腳目的共鳴,大家都只會想到"股市炒股跟買房地產" 可以看看1980~1990的年均所得是不足以支撐當時奢侈消費的榮景 年均所得大概就是7~18萬 但大家都買得起一張10~100萬的股票 酒店小費都是2~10萬的給 全省組頭每期從大家樂吸走的資金約3億元,每個月3期 每年可
Thumbnail
最近全球的股災結束了嗎?股市還能漲嗎?這期除了聊聊能不能漲以外,還會加碼聊一下台灣人無法逃避的未來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長達快一年半的漲勢,在最近有一點消退。隱約之間有嗅到熊市來臨的味道。也因此最近比較少聽到某某某買了什麼飆股賺了 XXX 萬的傳言。在街頭巷尾對於股票熱絡的討論也開始減少。但離降溫還真的有一段的時間,若真的要等到降溫的話,台股的成交量應該要下到3000 億以下,而股市得先降溫,才會升溫。
Thumbnail
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愛配息型投資標的,最好能配得高又穩,滿足「高股息」的特性。 通常可以配出高息的公司,本業相對比較沒有成長性,沒有每股盈餘(EPS)再投資擴張業務需求,才會配較多的股息吸引投資人。 回到投資選股的根本,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的獲利狀況。 每年穩定而且高水準的每股盈餘(EPS)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作者在過去一年的臺股投資報酬率,以及所持有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提到了對於持有投資策略的適時賣出,以及獲益率清單。最後分享了自己在投資股票前所關注的相關事項。
Thumbnail
接續前一篇,既已知道「高股息ETF」是個「殼」,又如何?這些高股息ETF,當初主要發行的對象是一般大眾。簡言之,就是把民間老百姓的錢,藉由一個管道通往股市。
Thumbnail
臺灣高股息ETF近年來非常受股民歡迎,但投資者應該要了解配息方式及風險。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計算和持有股票特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另外,高股息股票是否比較抗跌也值得注意。需要仔細瞭解投資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一時興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台灣錢淹腳目的共鳴,大家都只會想到"股市炒股跟買房地產" 可以看看1980~1990的年均所得是不足以支撐當時奢侈消費的榮景 年均所得大概就是7~18萬 但大家都買得起一張10~100萬的股票 酒店小費都是2~10萬的給 全省組頭每期從大家樂吸走的資金約3億元,每個月3期 每年可
Thumbnail
最近全球的股災結束了嗎?股市還能漲嗎?這期除了聊聊能不能漲以外,還會加碼聊一下台灣人無法逃避的未來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長達快一年半的漲勢,在最近有一點消退。隱約之間有嗅到熊市來臨的味道。也因此最近比較少聽到某某某買了什麼飆股賺了 XXX 萬的傳言。在街頭巷尾對於股票熱絡的討論也開始減少。但離降溫還真的有一段的時間,若真的要等到降溫的話,台股的成交量應該要下到3000 億以下,而股市得先降溫,才會升溫。
Thumbnail
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愛配息型投資標的,最好能配得高又穩,滿足「高股息」的特性。 通常可以配出高息的公司,本業相對比較沒有成長性,沒有每股盈餘(EPS)再投資擴張業務需求,才會配較多的股息吸引投資人。 回到投資選股的根本,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的獲利狀況。 每年穩定而且高水準的每股盈餘(EPS)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作者在過去一年的臺股投資報酬率,以及所持有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提到了對於持有投資策略的適時賣出,以及獲益率清單。最後分享了自己在投資股票前所關注的相關事項。
Thumbnail
接續前一篇,既已知道「高股息ETF」是個「殼」,又如何?這些高股息ETF,當初主要發行的對象是一般大眾。簡言之,就是把民間老百姓的錢,藉由一個管道通往股市。
Thumbnail
臺灣高股息ETF近年來非常受股民歡迎,但投資者應該要了解配息方式及風險。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計算和持有股票特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另外,高股息股票是否比較抗跌也值得注意。需要仔細瞭解投資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一時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