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大提琴-Vol.2-P.17-Gavotte

鈴木大提琴-Vol.2-P.17-Gavott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練習過第18頁的預備練習後,我們要回過來第17頁,真正地來練習這首嘉禾舞曲。這首嘉禾舞曲的作曲者,是18~19世紀的法國作曲家François-Joseph Gossec,屬於古典時期風格。原曲出自於他創作於1786年的歌劇《Rosine》當中的小提琴與樂團演奏片段。


Gavotte by Gossec

Gavotte by Gossec

譜中所有紅色圈圈的「*」標示,請詳閱第18頁的預備練習,這裡不再贅述。

弓法上來說,前四行為第一段,要較為活潑的音色,因此八分音符並非斷奏,而是真正的跳弓。想了解如何使用跳弓,請參考我們先前製作的影片(約4分38秒處):

藍色圈圈「Allegretto」是「小快板」,速度約每四分音符110。但這裡以二二拍記譜,因此二分音符=110/2=55

第二行綠色圈圈的升F,要記得使用「124指」擴張指法,以確定升F的音準正確。

第17小節綠色底線的文字「più cantabile」是「更加如歌似地」。più(更加)和cantabile(如歌地)很少同時出現,只要知道這裡開始的表達有別於前四行的跳弓,取而代之的是較為黏貼的「tenuto」就可以。不過遇到四分音符仍要斷奏,八分音符仍要跳弓!

最後看到樂譜的最下面一行最後一小節橘色框框的文字「D.C al Fine」。這裡先來解釋每個字:

D.C:Da Capo,回頭演奏的意思;
al:到、至,相當於英文的「to」;
Fine:結束,不是英文的「Fine」。

總結來說,「D.C al Fine」就是回頭演奏,直到看到「Fine」標示就結束全曲。所以我們拉到最後一行最後一小節後,就要回頭演奏,演奏到第四行最後一小節的紅色框框「Fine」才結束。

不過要注意的是,D.C回頭演奏,通常就不再演奏樂曲的反覆,以免冗長。


總結:

這是第一首結構較為複雜的樂曲,我們之所以將「D.C al Fine」逐字解釋,是因為未來他們可能分開出現,或與其他單字做不同排列,因此了解原本意義是很重要的。另外樂曲分為兩大段,熟練技巧的同時,也請好好感受兩段截然不同的表現語法。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5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長笛的原始演奏版我們可以得知,大多數沒有圓滑線的八分音符要演奏得比較斷,這是巴洛克風格的緣故。另外,雖然樂譜看起來複雜,但仍然由最簡單的曲式出發,由此分析結構,會幫助你更加有效率地練習。
這是鈴木教材第一次進行較有系統的預備練習,也為了困難的《Gavotte》做了有效的訓練。雖然許多人可能聽過這首《Gavotte》,但是在憑印象拉奏以前,仍須腳踏實地,將預備練習練熟,才能通順地拉奏這首《Gavotte》。
這是我們第一次練習到譜上明顯註明「轉調」的樂曲。除了轉調的指法與音準需要特別注意以外,不同調性所帶來不同的明亮色彩,也是我們需要多去感受的地方。
從長笛的原始演奏版我們可以得知,大多數沒有圓滑線的八分音符要演奏得比較斷,這是巴洛克風格的緣故。另外,雖然樂譜看起來複雜,但仍然由最簡單的曲式出發,由此分析結構,會幫助你更加有效率地練習。
這是鈴木教材第一次進行較有系統的預備練習,也為了困難的《Gavotte》做了有效的訓練。雖然許多人可能聽過這首《Gavotte》,但是在憑印象拉奏以前,仍須腳踏實地,將預備練習練熟,才能通順地拉奏這首《Gavotte》。
這是我們第一次練習到譜上明顯註明「轉調」的樂曲。除了轉調的指法與音準需要特別注意以外,不同調性所帶來不同的明亮色彩,也是我們需要多去感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