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疑問品第三〉淺釋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疑問品第三〉
原文: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淺譯:
「內心謙下是功」:你內心裏頭謙下,這就是功。謙下,就不自滿,對任何的事情,都很謙虛的。
不是說:「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你看我多大本領,你看我知道佛法比誰都多。」你一教人看你,那你就糟糕了,就不是謙下了!不是謙下,你就沒有功,沒有功夫。
對任何人講話,都要和氣一點,不要像木頭棒子似的,講出一句話,把人家頭都給打破。不要說用手拿木棍打人,你這一句話,比拿著鐵棍打人,還厲害,那就不是謙下;謙下,就沒有不客氣的情形。
「外行於禮是德」:自己心裏要謙下,看誰都比我好,不要自滿。
中國有一句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怎麼叫滿招損呢?好像這一杯茶,你倒滿了還倒,就要往外流,流到外邊去了,沒用了,這叫滿招損。
謙受益,謙就是客氣一點,謙虛一點,你才能得到益處,不是說:「你看我!我是最大了,我是第一了,你看我這麼聰明,你們不懂的,我先明白了。」這佛法不怕你不明白,就怕你不行;你不明白不要緊,你若不行,那是沒有用的。你光明白,不去行,那是沒有用的。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你自性可以建立一切萬法;一切萬法,都是由我自性所建立的,這就是功。
「心體離念是德」:你自己心的本體,離開妄念。不是要你離開正念;念有妄念,有正念,你若離開正念,那就變成邪念。這個要離開你的邪念,就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你常常迴光返照,常常見著自性的般若,你見自己的本性,常生般若的智慧,這就是功。
「應用無染是德」:你用你般若的智慧,應用無方,變化無窮。應用,就是無論你怎麼樣去做去,都是對的;但是可要無染著,不要做那些不潔淨的事情,這就是德。
「若覓功德法身」:假設你要立功德,想找功德和你的法身。你法身也就是功德所成就的;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成就了。
「但依此作」:你要依我所說的道理這樣去做。
「是真功德」:這就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假設想要修功德的人。
「心即不輕」:你要心裏不輕慢人。不論是人,是畜生,是一切眾生,都要不輕慢他。
像常不輕菩薩,見到人就給人叩頭,就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所以他自己也成佛了。常不輕菩薩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在過去生中,所行的菩薩道。
他「常行普敬」:他普遍地恭敬一切的眾生。
「心常輕人」:心裏常常輕慢人,看見人就妒忌人,就怕人家比我好,就怕人家比我聰明,就怕人什麼事情都高過我,這就是妒忌心。心常輕人,你輕慢人。
「吾我不斷」:吾、我,這都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大。
就是前邊我講的:「你看我有多大!你看我,啊!你們誰也不能比我;我啊,這是現在這個時代沒有皇帝做,若有皇帝做,一定是屬於我的,你們都沒有份。為什麼呢?我比你們都聰明,我可以支配你們,你們不能支配我。」
這總有個我,吾、我不斷,不是吾,就是我,不是我,就是吾,這兩個,自己總是放不下。
「即自無功」:你就沒有功了!為什麼呢?你太自滿了。
「自性虛妄不實」:你自己不真實地修行,所以自性就虛妄不實。你自己本來就不實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麼回事啊?自己是個真的?是個假的?自己都不知道,這叫自性虛妄不實。
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嘿!我不教你喝酒,怎麼你又喝酒去了?我不教你抽香煙,怎麼又抽香煙了?」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搞出來一些毛病;怎麼去到賭博場去,也不知道。這就是自性虛妄,自己都沒有認識自己。
「即自無德」:為什麼這樣子?就因為沒有德行,缺德。
為什麼缺德呢?「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因為吾我自大,自己把自己看得太大了,甚至自己看自己就是佛:「你看我,我就是佛了!」你看有多大!
好像某某人,先提一個說:「某某法師是開悟的,但是我和他是一樣的。」他自己不說自己開悟,說某某法師是開悟了,他和這個開悟的法師,是一樣的,那就是自我介紹,說我是開悟的。這就是吾我自大,所以絕對沒有功德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疑问品第三〉
原文: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浅译:
「内心谦下是功」:你内心里头谦下,这就是功。谦下,就不自满,对任何的事情,都很谦虚的。
不是说:「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你看我多大本领,你看我知道佛法比谁都多。」你一教人看你,那你就糟糕了,就不是谦下了!不是谦下,你就没有功,没有功夫。
对任何人讲话,都要和气一点,不要像木头棒子似的,讲出一句话,把人家头都给打破。不要说用手拿木棍打人,你这一句话,比拿着铁棍打人,还厉害,那就不是谦下;谦下,就没有不客气的情形。
「外行于礼是德」:自己心里要谦下,看谁都比我好,不要自满。
中国有一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怎么叫满招损呢?好像这一杯茶,你倒满了还倒,就要往外流,流到外边去了,没用了,这叫满招损。
谦受益,谦就是客气一点,谦虚一点,你才能得到益处,不是说:「你看我!我是最大了,我是第一了,你看我这么聪明,你们不懂的,我先明白了。」这佛法不怕你不明白,就怕你不行;你不明白不要紧,你若不行,那是没有用的。你光明白,不去行,那是没有用的。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你自性可以建立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由我自性所建立的,这就是功。
「心体离念是德」:你自己心的本体,离开妄念。不是要你离开正念;念有妄念,有正念,你若离开正念,那就变成邪念。这个要离开你的邪念,就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你常常回光返照,常常见着自性的般若,你见自己的本性,常生般若的智慧,这就是功。
「应用无染是德」:你用你般若的智慧,应用无方,变化无穷。应用,就是无论你怎么样去做去,都是对的;但是可要无染着,不要做那些不洁净的事情,这就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假设你要立功德,想找功德和你的法身。你法身也就是功德所成就的;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成就了。
「但依此作」:你要依我所说的道理这样去做。
「是真功德」:这就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假设想要修功德的人。
「心即不轻」:你要心里不轻慢人。不论是人,是畜生,是一切众生,都要不轻慢他。
像常不轻菩萨,见到人就给人叩头,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所以他自己也成佛了。常不轻菩萨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在过去生中,所行的菩萨道。
他「常行普敬」:他普遍地恭敬一切的众生。
「心常轻人」:心里常常轻慢人,看见人就妒忌人,就怕人家比我好,就怕人家比我聪明,就怕人什么事情都高过我,这就是妒忌心。心常轻人,你轻慢人。
「吾我不断」:吾、我,这都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大。
就是前边我讲的:「你看我有多大!你看我,啊!你们谁也不能比我;我啊,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没有皇帝做,若有皇帝做,一定是属于我的,你们都没有份。为什么呢?我比你们都聪明,我可以支配你们,你们不能支配我。」
这总有个我,吾、我不断,不是吾,就是我,不是我,就是吾,这两个,自己总是放不下。
「即自无功」:你就没有功了!为什么呢?你太自满了。
「自性虚妄不实」:你自己不真实地修行,所以自性就虚妄不实。你自己本来就不实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回事啊?自己是个真的?是个假的?自己都不知道,这叫自性虚妄不实。
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嘿!我不教你喝酒,怎么你又喝酒去了?我不教你抽香烟,怎么又抽香烟了?」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搞出来一些毛病;怎么去到赌博场去,也不知道。这就是自性虚妄,自己都没有认识自己。
「即自无德」: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没有德行,缺德。
为什么缺德呢?「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因为吾我自大,自己把自己看得太大了,甚至自己看自己就是佛:「你看我,我就是佛了!」你看有多大!
好像某某人,先提一个说:「某某法师是开悟的,但是我和他是一样的。」他自己不说自己开悟,说某某法师是开悟了,他和这个开悟的法师,是一样的,那就是自我介绍,说我是开悟的。这就是吾我自大,所以绝对没有功德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看大家非常認真地加入發書(《因果濟世集》)的行列,心裡想著,一直以來因為自己體質敏感的關係,反而讓自己處處受限。我發現自己對於善惡的分別心還是非常嚴重,此次,該是我面對問題的時候了,我該放下對於善惡的分別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牟尼精舍提倡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我才迴向圓滿了一件業力,前後的感覺就差很大,佛法的威力真的不可思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被「鬼壓床」壓了20多年,那種感覺真的生不如死。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我找了很多老師、大仙,看的看、算的算、破的破,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一直到機緣成熟,有福報遇到牟尼精舍,才真正解決困擾我20多年「鬼壓床」的問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看大家非常認真地加入發書(《因果濟世集》)的行列,心裡想著,一直以來因為自己體質敏感的關係,反而讓自己處處受限。我發現自己對於善惡的分別心還是非常嚴重,此次,該是我面對問題的時候了,我該放下對於善惡的分別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牟尼精舍提倡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我才迴向圓滿了一件業力,前後的感覺就差很大,佛法的威力真的不可思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被「鬼壓床」壓了20多年,那種感覺真的生不如死。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我找了很多老師、大仙,看的看、算的算、破的破,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一直到機緣成熟,有福報遇到牟尼精舍,才真正解決困擾我20多年「鬼壓床」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