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疑問品第三〉淺釋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疑問品第三〉
原文: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淺譯:
「師曰:實無功德」:六祖大師聽韋刺史這樣請問,隨著就說,實實在在是沒有功德的。
「勿疑先聖之言」:你不要疑惑祖師所說的話。
「武帝心邪」:武帝心裏不正當,只知道沽名釣譽,只知道求名。
「不知正法」:他不知道求正法。
「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這都是在福田種福。
「不可將福便為功德」:不可以將這個福,就說是功德了。
「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在你法身裏邊。
「不在修福」:不是在你修福,就能有功德的。六祖大師說,功德是屬於法身一方面,不是修福就是功德。
所以「師又曰:見性是功」:六祖大師又說了,說什麼是功呢?你見性就是功。見什麼性呢?見你本來自性,本有的光明妙性是功。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見性。
這功,怎麼叫功呢?譬如你坐禪,初而勉強,久而自然。你剛剛一打坐的時候,覺得腿痛,腰也痛,等你把腿降伏,把腿戰勝,腿也不痛了。你腿不痛,這就是功,這就有功了;你腿痛,那你就是沒有功。
怎麼叫見性呢?見性,就見你自己的本來面目了。你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呢?那得要你自己去找,我現在不能告訴你;我告訴你是個什麼樣子的,那你還沒知道呢!
因為那是從外邊得來的,要你自己自性自悟:「啊!我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樣子!」可是要經過善知識印證你是否見性,不是說我自己封我自己做國王,我就是皇帝,我就是菩薩。好像以前那個嬉皮到這兒來,吃的毒藥毒得他說,他自己就是菩薩;這簡直是魔,真是魔鬼。
「平等是德」:平等,就沒有自私心,一切都平等,無黨無偏,對任何人,也不自私,平等待遇一切眾生,最公平了,大公無私。你能大公無私,這就有德行。
「念念無滯」:你念念無滯;滯,就是滯塞不通,就是流到那個地方,停止到那個地方了。就是什麼呢?就是著住。滯,也就是個執著,也就是個著住,滯塞不通了;滯塞不通,你就不能變化。你若沒有滯塞不通的情形。
「常見本性」:你就像六祖大師說:「啊!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是這麼樣子不可思議;這個就是常見本性。
「真實妙用」:這也就是真實的妙用。
「名為功德」,這就是功德。
你不在自己本身上找,你向外馳求,說你度了很多和尚,造了很多廟,布施了很多窮人,又供養了很多三寶僧人之類的,這是向外馳求,到外邊找去。
外邊的,那是福,而不是功德。你這功德,是自己功德圓滿,你看佛,就是功德圓滿了,那是功德。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疑问品第三〉
原文: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浅译:
「师曰:实无功德」:六祖大师听韦刺史这样请问,随着就说,实实在在是没有功德的。
「勿疑先圣之言」:你不要疑惑祖师所说的话。
「武帝心邪」:武帝心里不正当,只知道沽名钓誉,只知道求名。
「不知正法」:他不知道求正法。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这都是在福田种福。
「不可将福便为功德」:不可以将这个福,就说是功德了。
「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在你法身里边。
「不在修福」:不是在你修福,就能有功德的。六祖大师说,功德是属于法身一方面,不是修福就是功德。
所以「师又曰:见性是功」:六祖大师又说了,说什么是功呢?你见性就是功。见什么性呢?见你本来自性,本有的光明妙性是功。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见性。
这功,怎么叫功呢?譬如你坐禅,初而勉强,久而自然。你刚刚一打坐的时候,觉得腿痛,腰也痛,等你把腿降伏,把腿战胜,腿也不痛了。你腿不痛,这就是功,这就有功了;你腿痛,那你就是没有功。
怎么叫见性呢?见性,就见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你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呢?那得要你自己去找,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我告诉你是个什么样子的,那你还没知道呢!
因为那是从外边得来的,要你自己自性自悟:「啊!我本来面目,就是这个样子!」可是要经过善知识印证你是否见性,不是说我自己封我自己做国王,我就是皇帝,我就是菩萨。好像以前那个嬉皮到这儿来,吃的毒药毒得他说,他自己就是菩萨;这简直是魔,真是魔鬼。
「平等是德」:平等,就没有自私心,一切都平等,无党无偏,对任何人,也不自私,平等待遇一切众生,最公平了,大公无私。你能大公无私,这就有德行。
「念念无滞」:你念念无滞;滞,就是滞塞不通,就是流到那个地方,停止到那个地方了。就是什么呢?就是着住。滞,也就是个执着,也就是个着住,滞塞不通了;滞塞不通,你就不能变化。你若没有滞塞不通的情形。
「常见本性」:你就像六祖大师说:「啊!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是这么样子不可思议;这个就是常见本性。
「真实妙用」:这也就是真实的妙用。
「名为功德」,这就是功德。
你不在自己本身上找,你向外驰求,说你度了很多和尚,造了很多庙,布施了很多穷人,又供养了很多三宝僧人之类的,这是向外驰求,到外边找去。
外边的,那是福,而不是功德。你这功德,是自己功德圆满,你看佛,就是功德圆满了,那是功德。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牟尼精舍提倡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我才迴向圓滿了一件業力,前後的感覺就差很大,佛法的威力真的不可思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被「鬼壓床」壓了20多年,那種感覺真的生不如死。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我找了很多老師、大仙,看的看、算的算、破的破,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一直到機緣成熟,有福報遇到牟尼精舍,才真正解決困擾我20多年「鬼壓床」的問題。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結錄》:「修行一定會經過磨難,沒有經過磨難的修行是不可靠的;不要害怕磨難,要害怕自己沒有堅固的道心。若意志堅定,有心修行,你一定考得過。」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牟尼精舍提倡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我才迴向圓滿了一件業力,前後的感覺就差很大,佛法的威力真的不可思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被「鬼壓床」壓了20多年,那種感覺真的生不如死。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我找了很多老師、大仙,看的看、算的算、破的破,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一直到機緣成熟,有福報遇到牟尼精舍,才真正解決困擾我20多年「鬼壓床」的問題。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結錄》:「修行一定會經過磨難,沒有經過磨難的修行是不可靠的;不要害怕磨難,要害怕自己沒有堅固的道心。若意志堅定,有心修行,你一定考得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