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不說話」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說話的重要性似乎被高估了。
觀察我想說的話,有許多不會被自己或對方記住的閒聊。
有時候我有閒聊的衝動,但其實說書人並沒時間、沒心情。
於是,我變成了自說自話。
以前並不覺得這樣很奇怪,有時候人就是無法專心傾聽,傾聽是有些人的特長。
但我現在會在說書人眼神放空,或根本沒聽進去時,停止說話。
何必耗費精力呢?
有更多我想說的話,是自以為的好意或建議。
如果對方跟你說:「好累喔!」
你會怎麼回應呢?
我會回:「要不要去睡一下?」
但是,人家又不是小朋友,幹嘛要提醒這種事?
我發現,很多時候,說書人只是單純在抱怨而已,並沒有需要我的建議或幫忙。
我無法克制的想幫忙的衝動,很多餘欸。
(你有沒有這種症頭?)
我以為的好方法,我以為的健康概念(早睡早起等等),我以為比較好的做事方法,
都只是我的自「以為」是而已。
突然想起有個我本來很有好感的鄰居長者,在一次倒垃圾後攔住了我,
問我收入多少,在哪裡教課。
然後她建議:「你應該要去健身中心應徵,這樣有月薪保障比較好,你這樣是不行的!」
她的好意、我對她的好感,有如投入了大海消失無蹤。
年紀愈大,我們累積了愈來愈多的物品,也累積了愈來愈多的框架思想。
當我們往外看,看的從來不是別人,看的都是自己的標籤與侷限。
然後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造口業😅🤣
現在常常話要脫口而出,說書人轉頭看我,我什麼都沒說,動手作勢把嘴巴拉鍊拉上。🤐
繼續實驗中。
(說書人表示:「最近耳根清靜許多。」😂😌)
#喬安納日記 64
我預計於2020年在方格子寫183篇日記,若你喜歡這裡的文字,請追蹤或訂閱方格子「喬安納日記」支持我,感謝❤️
--。--。--。--。--。--